在古代七夕节是怎么过的,有什么活动
展开全部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
目录 [隐藏]
1 缘由
2 七夕节的形成
3 节日习俗
3.1 大中华地区
3.1.1 江南
3.1.2 西南
3.1.3 胶东
3.1.4 广东
3.1.5 闽南
3.1.6 香港
3.1.7 台湾
3.2 日本
3.3 朝鲜半岛
4 相关文物
5 七夕阳历日期
6 相关条目
7 参考文献
8 资料来源
9 外部链接
缘由[编辑]《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
《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干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北宋秦观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传说虽是如此,但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农历七月七日呢?其实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
在《夏小正》的古农事历中有记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在人们的头顶上清晰可见。而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正好可见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会衍生出这样的爱情传说,也不是无法理解的。
织女星名称的由来,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推敲得知,由于九月是气候较为凉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时节。九月授衣,则必须八月裁制,七月当然就是织妇们织布的时间。
牛郎星名为牵牛,则有着“牺牲”的意思。《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杀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到八月则依据牲畜体格,观察哪些适合用以祭祀;九月则宰杀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
因此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七夕节的形成[编辑]主条目:牛郎织女
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节日习俗[编辑]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1]。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2]。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3],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颐和园长廊彩绘:牛郎织女鹊桥会大中华地区[编辑]江南[编辑]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西南[编辑]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
胶东[编辑]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堂、盟结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
广东[编辑]在广东,人们六月便开始准备,把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发芽。临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鹊桥,还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红巧物。
闽南[编辑]在闽南,当地人把织女称为“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的神。闽南的习俗在七夕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红糖糯米饭以驱虫防瘟疫。
香港[编辑]现时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祭七姐。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
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台湾[编辑]七月七也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的保护神,床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有拜“床母”的习俗,有幼儿的家庭便在这晚祭拜床母,还会焚烧纸钱“四方金”(或“刈金”)和“床母衣”。除了在台南[4]、鹿港[5]还保有做十六岁[6]成年礼,传统七夕民俗活动在台湾已日渐式微,但在庙方宣传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七夕民俗活动。
现今七夕大多被商人炒作,变成商业化的七夕情人节,汽车旅馆成为约会的热门去处[7]。
日本[编辑]
日本江户时代的七夕, 1852, 歌川广重主条目:日本七夕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便把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七月七日庆祝。阴历的七月七日被称为“旧七夕”。
朝鲜半岛[编辑]朝鲜时代的风俗是孩子们以牛郎和织女为素材作诗,另外亦有向北斗七星祈求长寿与幸福。
相关文物[编辑]
牛宿、女宿图(汉画像石)(汉代(前202年-220年),河南南阳南阳汉画馆)
青龙白虎、牛郎织女画像 (汉代(前202年-220年),四川郫县新胜场出土):主体为青龙白虎衔壁,龙虎上方刻牛郎牵牛,织女手执机梭。
宫宴图Palace Banquet(北宋仿唐本,十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汉宫乞巧图(宋代,李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汉宫图(宋代,赵伯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为一纨扇形式的小册页,画汉宫七夕故事,描写宫娥彩女们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针楼乞巧习俗。
乞巧图(明代,仇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用白描法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
桐荫乞巧(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八月部分):描绘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清代):此图轴在本色地上彩缂七夕佳节牛郎、织女在天上鹊桥相会、人间妇女或凭栏远眺、或对空乞巧的场景。作品采用一至二色间晕的装饰方法,施以平缂、构缂、缂金等技法缂织。纹样大面积运用线条勾勒,然后填彩。图中的亭台楼阁、卷帘、卧榻和墙壁完全依照界画的程式用界尺画出。
目录 [隐藏]
1 缘由
2 七夕节的形成
3 节日习俗
3.1 大中华地区
3.1.1 江南
3.1.2 西南
3.1.3 胶东
3.1.4 广东
3.1.5 闽南
3.1.6 香港
3.1.7 台湾
3.2 日本
3.3 朝鲜半岛
4 相关文物
5 七夕阳历日期
6 相关条目
7 参考文献
8 资料来源
9 外部链接
缘由[编辑]《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
《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干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北宋秦观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传说虽是如此,但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农历七月七日呢?其实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
在《夏小正》的古农事历中有记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在人们的头顶上清晰可见。而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正好可见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会衍生出这样的爱情传说,也不是无法理解的。
织女星名称的由来,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推敲得知,由于九月是气候较为凉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时节。九月授衣,则必须八月裁制,七月当然就是织妇们织布的时间。
牛郎星名为牵牛,则有着“牺牲”的意思。《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杀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到八月则依据牲畜体格,观察哪些适合用以祭祀;九月则宰杀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
因此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七夕节的形成[编辑]主条目:牛郎织女
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节日习俗[编辑]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1]。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2]。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3],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颐和园长廊彩绘:牛郎织女鹊桥会大中华地区[编辑]江南[编辑]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西南[编辑]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
胶东[编辑]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堂、盟结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
广东[编辑]在广东,人们六月便开始准备,把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发芽。临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鹊桥,还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红巧物。
闽南[编辑]在闽南,当地人把织女称为“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的神。闽南的习俗在七夕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红糖糯米饭以驱虫防瘟疫。
香港[编辑]现时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祭七姐。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
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台湾[编辑]七月七也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的保护神,床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有拜“床母”的习俗,有幼儿的家庭便在这晚祭拜床母,还会焚烧纸钱“四方金”(或“刈金”)和“床母衣”。除了在台南[4]、鹿港[5]还保有做十六岁[6]成年礼,传统七夕民俗活动在台湾已日渐式微,但在庙方宣传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七夕民俗活动。
现今七夕大多被商人炒作,变成商业化的七夕情人节,汽车旅馆成为约会的热门去处[7]。
日本[编辑]
日本江户时代的七夕, 1852, 歌川广重主条目:日本七夕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便把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七月七日庆祝。阴历的七月七日被称为“旧七夕”。
朝鲜半岛[编辑]朝鲜时代的风俗是孩子们以牛郎和织女为素材作诗,另外亦有向北斗七星祈求长寿与幸福。
相关文物[编辑]
牛宿、女宿图(汉画像石)(汉代(前202年-220年),河南南阳南阳汉画馆)
青龙白虎、牛郎织女画像 (汉代(前202年-220年),四川郫县新胜场出土):主体为青龙白虎衔壁,龙虎上方刻牛郎牵牛,织女手执机梭。
宫宴图Palace Banquet(北宋仿唐本,十世纪,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汉宫乞巧图(宋代,李嵩,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汉宫图(宋代,赵伯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幅为一纨扇形式的小册页,画汉宫七夕故事,描写宫娥彩女们在天阶夜色凉如水的七夕,登上穿针楼乞巧习俗。
乞巧图(明代,仇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卷用白描法写出七夕夜间庭院中妇女们燃烛斋供的情景。
桐荫乞巧(清代,陈枚,月曼清游图册八月部分):描绘了七月初七京中仕女“乞巧”的场面,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清代):此图轴在本色地上彩缂七夕佳节牛郎、织女在天上鹊桥相会、人间妇女或凭栏远眺、或对空乞巧的场景。作品采用一至二色间晕的装饰方法,施以平缂、构缂、缂金等技法缂织。纹样大面积运用线条勾勒,然后填彩。图中的亭台楼阁、卷帘、卧榻和墙壁完全依照界画的程式用界尺画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