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根腐病为什么会出现?有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吗?
根腐病和镰刀菌枯萎病都会导致豆子枯萎。由镰孢菌属真菌引起,具有类似的特征,如全株萎蔫,茎基部和根部维管束褐变,湿度高时发病部位表面有粉红色的霉层。主要危害根和茎基部,常见且严重。发病率一般在25%-40%,严重的高达60%。该病可在出苗后立即发生,3-4周内达到高峰。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变黄,患病部位出现褐色或黑色斑点,根部腐烂至坏死。病根纵向切开,维管束呈红棕色,逐渐向茎膨大,导致地上部分茎叶枯萎死亡。在高湿度条件下,患病部位产生粉红色霉变。高温高湿,地下害虫多,连作地块,都有利于病害的严重发生。
豆类连作导致土壤病菌增多,根腐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严重缺乏或过量积累,营养结构失衡,直接抑制新种植豆类的生长、分配和呼吸,最终导致新种植豆类发病死亡。根腐病菌可随病残体或土壤越冬,具有较强的腐生特性,可存活多年。病原体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带有细菌的工具和肥料传播,从根部伤口侵入造成皮层腐烂。一般在土壤粘、湿、酸、肥力不足、管理粗放的连作土地上发病严重。防止根腐病,是避免豆类连作的主要措施之一。最好进行2-3年轮作,选择抗病、抗病品种。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发芽和膨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
土壤中不合理的养分不能满足豆类的需求,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抵抗力弱。施用充分分解的有机肥及时控制地下害虫和线虫的危害,可以平衡土壤PH值,长期使用可以减少连作和作物生理病害的危害。大豆根腐病的病原在带有菌丝或厚垣孢子的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种子不带菌。主要传染源主要是土壤、病残和带菌有机肥。病原体通过工具、雨水和灌溉水传播,并从伤口侵入,导致根皮层腐烂。施用不成熟的有机肥,或者追肥施用不均匀,都会损伤植物的根系,容易引起病害。加强田间管理,增加磷钾肥施用,提高植物抗病能力。采用塑料大棚、塑料薄膜覆盖、育苗移栽和种植长豆,可以大大减少长豆根腐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