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名人名言?
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名人名言:
1、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伯尔曼
2、法律是人类为了共同利益,由人类智慧遵循人类经验所做出的最后成果。——强森
3、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4、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5、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6、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7、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8、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9、法律显示了国家几个世纪以来发展的故事,它不能被视为仅仅是数学课本中的定律及推算方式。
——霍姆斯
10、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庞德
2020-09-10 广告
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的名人名言:
1、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2、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3、真想解除一国的内忧应该依靠良好的立法,不能依靠偶然的机会。——亚里士多德
4、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英)《政府论》
5、 在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中,司法部门应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支持。从这个意义出发,公信力的丧失就意味着司法权的丧失。
6、在一个法治的政府之下,善良公民的座右铭是什么?那就是“严格地服从,自由地批判”。——边沁。
7、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8、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马克思
9、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孟德斯鸠
10、在忽视正义的地方,在作为正义核心的平等在成文法条款中不断遭否定的地方,那里的法律就不仅仅是“不公正的法律”,而是完全失去了法律的本性。
2013-07-10
——林 肯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县命也。
——管子(战国)《管子·禁藏》
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
——管子(战国)《管子·七臣七主》
人民的安全应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培 根
带来安定的是两种力量:法律和礼貌。
——歌 德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
——麦克莱
全部历史就是利益的斗争,而法是那些占了上风的利益的权威性的表现。
——拉布里奥拉(意)《关于历史唯物主义》
法律,在它支配着地球上所有人民的场合,就是人类的理性。
——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
法律只不过是我们意志的记录。
——卢梭(法)《社会契约论》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
——罗伯斯庇尔(法)《革命法制和审判》
所谓人的法律,我是指生活的一种方策,使生命与国家皆得安全。
——斯宾诺莎(荷)《神学政治论》
法律又是什么?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列宁(苏)《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
法是一套权威性的审判指南或者基础。
——庞德(美)《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
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
——凯尔森(美)《法律和国家概论》
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
——鹖冠子(战国·楚)《鹖冠子·度一》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司马迁(汉)《史记·循吏列传》
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
——班固(汉)《汉书·刑法志》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
——傅玄(晋)《傅子·法刑》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
——吴兢(唐)《贞观政要·公平》
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
——欧阳修(宋)《剑州司理参军董寿可大理寺丞制》
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政治学》
大海和陆地服从宇宙,而人类生活是受最高法律的命令的管辖。
——西塞罗(古希腊)《法律篇》
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诱导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们自己的德行。
——阿奎那(意)《神学大全》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
——贝卡利亚(意)《论犯罪和刑罚》
2013-07-1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是: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这句话是指,现在所面临的忧愁,是因于以前没有深思熟虑的作为;同样的,今天的作为如果未经长远的深思熟虑,未来必会尝到苦果。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 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两人便分开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 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 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间。
在《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冬季,一个饥饿的蝉向蚂蚁借吃的。蚂蚁问,夏季,我们在储存食物时,你们在干什么?蝉说,我们在唱歌。所以,这句话除了提醒我们警惕自己、要对今日的事物深思熟虑、深度思考外,还应对将来进行作打算,即所谓的“深谋远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古老的谚语,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告诫我们要未雨绸缪,不要老看眼前的事物,而忘却了人之所以积极奋斗的远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