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制造过程是如何的?

请专业人士回答…... 请专业人士回答…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8-11-06 · TA获得超过722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万
展开全部

过程如下:

一、 选题评估

拿到书稿,先要判定这个选题是否有出版价值。

不是能写成一刀厚厚的稿子印刷一下就是书了。出版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编辑需要有一定的洞察力,比如哪些会成为未来的热点。请注意,并不是当下的热点。因为书的出版周期起码要两三个月,当下的热点可能马上就过时了。

二 、审稿

一本书的出版要经历三审三校,三个轮次审核的人不能重复,以免看不出问题。

相对来说初审是最辛苦的,除了要看大家认为的“校对”的活——看错别字,有些词大家都在用看起来没错,但真的做编辑就会发现第六版的《汉语大辞典》和第五版某些字用法是不一样的,需要用最新的。

还要看前后逻辑是否正确,相关的知识性的内容有没有错误,都需要一一查对。比如某某国君的陵墓作者写的时候考古还没发现,写了位置不可考,但是如果在编辑的时候已经发现了就要修改。

相对来说复审和终审时间会短一些,复审会对人名、地名等等进行再次核查。终审如果发现书稿中有不合适的内容会要求删除或者调整。

三 、出版方案&设计

虽然腰封是一个经常被吐槽的东西,很多人买来书第一件事就把腰封扔到垃圾桶里。但是对于现在很多书都有塑封、书店又不会拆开展示的情况下,腰封、封底文案还是非常重要吸引读者购买的因素之一。

在做出版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受众人群是什么、核心广告语是什么、前后勒口、封面封底文字有哪些、书的形态是怎样的等等。

四 、选纸

在做编辑前,我一般只会摸纸的手感好不好,什么克重、松厚度根本不知道的。虽然我以前也做过印刷的项目,一般也只知道一些常规用纸的种类和克重,而经过做书还要了解纸是什么原料做的,是不是顺纹,如果不顺纹书就不能平整地摊开。

五 、排版校对

版式确定之后就是排版,排完是三次校对。排版公司会进行一次折校,然后编辑进行校对,校对时还有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改完之后就可以出蓝样了。如果蓝样没问题就可以下印了。

六 、营销

你以为一本书下印之后编辑就没事了?No!如果营销没做到位,就可能埋没一本好书。营销资料包括媒体资料、页面资料、新媒体文章。

首先说媒体资料,编辑至少要写新书信息、新闻稿、编辑手记,以及准备好各种图片、海报,海报上的文案不能随便写,一定要突出特点,在5秒钟内打动读者。很多编辑都是博士、硕士毕业,写出来的文案很漂亮,但是读者如果看不懂那就白搭。文案的关键就是要“说人话”。

其次是页面资料,现在的书,尤其是小说,大多数情况下是在网上售卖的。所以编辑还需要写网页标题、编辑推荐语、准备精彩文摘等等。有多少个网站卖就得准备多少份。

最后是新媒体文章,要结合热点写软文、看这本书有多少个角度可以挖掘。写完文章还不够最好,还得自己找好分发的微信号、敲定推送的排期。

扩展资料:

活字版

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寻找写刻的材料。最早书写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等,都是其例。但这些材料,各有缺陷,无法充分发挥文字的纪录功能。

春秋战国时代,知识日渐普及,着书立说,大行其道,为应需要,简书和帛书乃相继产生。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书写时,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续下来,然後再依顺序由右而左的排列,并以绳索加以编连,这样一部著作,便能连贯而完整。

帛书是丝织品写成的图书,由于帛性柔软又轻便,携带及阅读均感便利。只是简书笨重,帛书昂贵,都不利于知识的普及及图书的长期发展,因而人们又发明纸张来取代它们。

纸的出现,约在西汉时期,史书正式的纪录是公元一○五年。由于纸张具有轻柔及低廉的长处,因而,很快的成为生产图书最主要的材料。纸出现以后,虽然解决了图书生产方面的许多问题,但是生产图书,犹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写,既费时又费力,还是欠缺方便。

人们遂从长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经验中,启发了雕版与印刷技术的结合使用,便捷快速的生产图书方法,终于发明。以古法示范造纸过程。

雕版印刷术约在初、盛唐时代出现,由于它是手工业时代生产图书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广利用,成为五代、两宋以後生产图书的主力。为了使印刷技术更便捷与美观,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一0四一~一0四八)又有人发明活字排版印刷。

而元朝末年,更进步到彩色套印的印刷领域。从此之后,印刷技术不但成熟周全,印刷成品更是鲜丽动人。

图书除了文字、纸张、印刷之外,如何装潢?也是要件之一。自竹木简策之後,中国图书的装潢技巧,即不断的改良提升,其演进的方向,大都朝向简便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历代以来,图书装潢型制约有:卷轴、册叶、经摺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演进过程。

近代的图书,虽然采机械操作装订成平装、精装等形式,但有些影印出版的古书,还常用线条来增加古意,颇能引发思古之幽情。在中国早期即有了护书用的铜制护套。

然而无论生产图书方法如何改变,其基本原理,却都脱离不了旧日的方式。今日制版、印刷、造纸等制作图书要件,可以说无一不是从国人旧有的发明中蜕变而来的。

所以当我们缅怀人类文明的进步及图书发展的历史时,总难抑制住一股无名的兴奋与荣耀的心情。当然,如何自励自省,绍续先人光辉遗绪,或将更具有意义。

小人书

对口袋书没有完全准确的界定,大抵是指开本小于小32开,印张大致不超过10个印张的书。

口袋书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7月在伦敦出版的“企鹅丛书”,这套丛书3年间销售2500多万册,获得巨大成功。口袋书从此流行于世并引发了一场“纸皮书革命”,对欧美国家的出版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

从来之不易
2018-05-18 · TA获得超过496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2万
展开全部
1.首先:A:要想好主题,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一本书,B:然后开始构思怎么排版,有一个大概的想法。C:最后就开始搜集素材,文案,图片之类的,填充你要做的版面。
2.其次,就要在软件上进行实行自己的想法:A:首先还是要确定尺寸,B:预留出血,保证印刷出来的文件裁切出现误差毁坏文件的美观。C:分辨率要达到300dpi,这是保证印刷出来的内容清晰度高,不会出现模糊情况。
3.再者就是打印出来的后期装订,A:首先要把打印出来的内文,封面分开B:其次要分贴进行锁线分类,在进行胶装。C:在者就是裁纸板,进行封面的制作。
4.最后就是整本书的制作,首先将内文进行上胶贴堵头布,纱布,还有书签带。所有的都准备好了以后就是封面与内文的粘合。当然所有的都弄好后,还是要压一压整本书,以免书壳上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0-01-27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4万
采纳率:2%
帮助的人:5124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evin166860
2020-03-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37
展开全部
男孩FBT哦亲俄购买我怕没播视频【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乀柠檬最萌
2015-11-09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50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452万
展开全部
原材料的控制
1.纸板的使用
应选用专为精装书籍和画册生产的书封壳纸板,并且储存时间需达到半年以上。这种纸板的收缩率小,可减少制作书封壳时发生形变的可能性。在切纸机开料时,先在成品尺寸上每边加2mm余量,开出毛样后,对裁切斜边加工成光边,消除单刀切料产生的斜边,减少包边后起泡及包边歪斜。纸板尺寸长为书芯长加6mm,宽为书芯宽减2mm。

2.中径纸的使用
一般选用80~240g/m2的纸张。如果将纸张按纵纹方向裁切,并作为中径纸的长,可防止其收缩后书背不平。中径纸长和书封壳纸长相等,宽为扒圆起脊后的书背弧长(方背书为书背宽加2倍纸板厚)。

3.辅助材料的使用
(1)堵头布先用淀粉上浆。粘堵头布时位置要正确,不歪斜;堵头布的棱角边应露在书芯上下端切口的外边,且与切口平行;粘贴后挺直,要黏结牢固,两边余量一致。其长度比书背宽长1mm。

(2)纱布选用浆纱布。其长度比书芯短22~26mm。宽度比书芯厚多40mm。
(3)书背纸一般用100~120g/m2的胶版纸,使纵纹顺着书背的上下方,以方便分割。
(4)书芯带使用5~8mm宽的丝织带,以书芯对角线长为丝带长,一般粘贴在书背上15mm处。
4.封面料的使用
客户要求使用漆纸类全布料的尺寸为:长是纸板长加30mm,宽是2倍纸板宽加中径纸宽再加44mm(包边尺寸取15mm)。材料备好后先烫印后制壳,以防止制好壳后因刷胶原因使纸板不平,造成烫迹花版、野金及亮度不够。

书芯加工的控制
各种书芯的结构不同,造型加工方法和步骤也不完全相同,但基础加工如书背刷胶、粘纱布、粘堵头布、粘书背纸等是基本相同的。经过前几道工序后进入压平工序。

1.压平
因书芯压紧可消除应力,闭合针头,并使书背平整且呈直角,将书芯根部压紧和折页产品书芯破口边压紧,防止成书后出现台阶。并且每本书在此时进行普检,清查多帖、少帖,在书背上做检验责任记号,做到书芯无错帖。压平时将锁线后的书芯撞齐、放平、放正,压力适当,使书芯坚实程度一致,即保证书背厚度一致,并防止缩帖、压滋、压滚现象。

2.第一次刷胶
书芯打好捆后,用稀薄的胶黏材料在书背面间隔地涂刷,构成一层柔韧的薄膜,使书芯基本定型,以在下道工序时不发生相互错位,完成第一次刷胶。

3.切书
三面裁切要求书本方正,裁切误差小。
4.扒圆
精装书籍书背的标准圆弧应以书芯厚度为直径,书背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约为130°,但书芯越厚其圆势应越小一些,书芯越薄则圆势应越大一些。为了统一加工后书芯的圆弧尺寸,每本书扒圆后要与专制的模具圆弧相比较,保证弧长及后道工序的飘口一致。手工扒圆时可用蒸汽熨斗,将书背朝上叠在一起,放上一条毛巾,用蒸汽来回熨烫几次,使书背胶发生软化,再用木榔头敲打就可用手工将圆扒好,此法能防止铜版纸插页受潮皱褶或粘边,提高装订质量。

最后按质量要求完成粘丝带及“三粘”工作。
书封壳制作的控制
制作书封壳时,首先调好蒙面架尺寸,在上挡规上做好书背宽标记,保证书背字居中。在放入纸板时,纸板要向左右两边靠,克服纸板在裁切时存在的误差,保证每个书封壳做好后尺寸一致。书封壳在按质量要求做好后,四边再用竹刮刮紧包边,防止包边不紧及起空。然后将两本书封壳的封二对封二叠放,中缝处各垫上与书封壳同样厚的纸板,使封面中径边下压。每堆刚做完的书封壳在控制压力的状态下压紧一次,再把封面分开,拿走垫条,朝一个方向摊平堆放,上面再压上重物,防止翘曲。在上书封壳前要将封壳竖起阴干,使其自然干燥。在梅雨季节还要在制壳胶中加入防腐剂,防止在自然阴干时发霉。

上书封壳工序的控制
上书封壳时,首先在书封壳的内槽刷胶,然后按书芯与书封壳的反正,进行试套壳,使天头、地脚、前口的三面飘口相等,用压槽机压槽后,传给扫衬人员进行扫衬,先压沟槽后扫衬,可防止吸湿能力较强的环衬纸吐衬。

接下来将上面的书封壳掀开,用7寸羊毛刷蘸适量糨糊,从环衬中间向四边均匀涂刷。然后将书本前口对前口错开堆放,进行压平,排除衬页与书封壳中间留存的空气,使它们黏结更牢固、平服。如果是铜版纸环衬,在两页之间还要垫上覆过膜的废封面,膜面朝向书芯,帮助吸湿,并可防止水分进入环衬,使书页打皱。另外要求套壳人员在环衬上盖上个人工号,防止将书芯颠倒。试套壳后的书要检查三面飘口是否一致,书背与书脊是否平服。扫衬人员要在毛刷快到边时将其提起,防止野胶以及产生切口粘连。

最后才能打包出厂。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4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