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的学校可以自己选择,还是学校决定?
自己选择。
从2014年教育部发文之后,保研就不再分保内和保外了,保研去本校还是外校全凭自己的意愿。
如果本校的实力不是很强,还是不太建议留在本校读研的。一般只要能拿到本校的保研名额,就算本校是双非,还是能去一所211学校的,建议大家多多尝试,把握一下每年的夏令营和预推免,除了获得offer,准备过程以及面试的过程中都会让你有不少的收获。
现在已经是4月底了,很多夏令营的报名已经开始了,大家可以对照着检查一下自己的准备进度。
①保研文书(简历、个人陈述、导师推荐信等)。
②专业课复习。
到现在这个时间点,上述的这些应该都已经准备完了,如果还没准备完就需要加快进度了。
1、匹配未来的发展方向气质
未来的发展方向分为就业型与深造型。比如厦大管理学院的物理管理专业培育的就是就业型、西安交大管理学院、中科院等研究生就趋向于深造。
建议各位小伙伴一定要先做规划,如果你选的是就业型的,但是自己想趋于深造的可能会学院安排实习课的时候自己会很棘手;如果你选的是深造型的,但是学院是就业型的,可能会耽误你的科研等。这个至关重要。
2、匹配未来的发展城市气质
读研两三年基本上在目标院校的城市度过,从而建立起当地人脉,如果再去另一个新城市会成本会高,需要重新建立人脉。
很多人因为距离的原因几乎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就在哪个城市工作了(当然也有例外),毕竟实习近,找工作相对容易一点,比如你选择的是广州的大学,但是想去上海工作。
所以,即使实习自己也要来回跑,在路上可能耽误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当然目标公司也会考虑你的所在学校,毕竟他们需要是更倾向于一个随叫随到的实习生,而不是千里之外才能联系的实习生。
3、匹配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气质
读研是一个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漫长的过程。自己一定要选一个自己能力可以胜任并且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比如,你本科学的是心理学,但是读研想学计算机,后保君并不是歧视学心理学的没有这个能力,而是你需要付出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需要上至少一年的课程,加上课程作业,导师布置的任务,课外的活动,留给自己学习的时间真的不多。
自己要在短短的时间内补充这个领域,比如计算机领域人家四年学到的知识,真的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时间、精力成本。
4、匹配自己感兴趣的导师气质
导师气质的选择少则关系到自己研究生几年的研究方向,多则关系到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导师是自己进入研究生大门的领路人。
你要选择一个“教授级别有钱有项目”还是“青年导师没有钱没有项目”或者其他的导师。
拿“教授级别有钱有项目”的导师来说,他们往往是资深老教师,在业内德高望重,十分有影响力,项目也多,资源也多。
但他们随着年龄岁数的增长,自己也没有多少精力去做科研,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拉项目上,并且因为他们名气大,所以招的学生也多,随之产生的就是自己没人管,并且导师指导的不多,或者自己被导师催促做项目之类的,往往是向师兄师姐取取经。
“青年导师没有钱没有项目”的导师他们年轻、有活力、有干劲、有实力、有精力。他们因为缺少项目,所以平时的时间是充足的,往往招生也比较少。
所以他们带学生都很用心,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学生,不至于学生自己无所事事处于放养,但是自己没有资源,学生做实验会比较棘手,同时人脉也不多,内推的机会比较少。
5、匹配家庭可以承担的学费气质
读研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家里的经济配合。像复旦大学全日制金融专业学费20多万,而普通的学费学硕8000、专硕一万多,不同学校学费也会不同,自己要根据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不要只看学校的牌子,架空于自己家庭的经济之上。
6、匹配时间成本气质
有的专业读研需要两年、有的需要三年,这个要根据自己真正的需求作出决定,毕竟自己的青春也是非常宝贵的,毕竟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自己做决定前一定好做好估量,如果把三年/两年的时间全都花费在学习读研上,自己是否能够承担的起,自己做这个决定是不是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