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马甲鱼怎么养?详细资料有吗?
2个回答
推荐于2018-11-21
展开全部
珍珠马甲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繁殖的热带鱼品种之一。我认为,初学者过了最简单的斑马关后,需要通过的第二关就应当是珍珠马甲(或者是蓝曼龙)。珍珠马甲繁殖对水质几乎无要求,无需做水,中小型繁殖缸,裸缸,水温27度,无需加氧和过滤,繁殖条件不高。
珍珠马甲(或者是蓝曼龙)的繁殖包括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亲鱼产卵;第二阶段是仔鱼养成。第一阶段相对容易,第二阶段则相对较麻烦。这主要是因为,虽然珍珠马甲产量大(通常在1,2千粒,多时可5000以上),但鱼卵小,仔鱼小,仔鱼成活率低,提高成活率是繁殖这种鱼的难点。
珍珠马甲产卵不需要很大的缸,中小缸即可;但仔鱼孵化最好用比较大的缸。
我使用的是50*30*30cm的繁殖缸,比较大,产卵和养仔鱼都够了。
种鱼:选择种鱼是第一步。当然要有公鱼和母鱼了。不同种类的鱼,使用的公鱼/母鱼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珍珠马甲的比例是1:1,呵呵。
6月11日把公鱼放入前面的大繁殖缸,6月12日早上把母鱼放入另一个小缸中。
两个缸紧靠在一起,这样两条鱼可以相互看得见,酝酿一下感情。公鱼颜色变得
更鲜艳,母鱼好像没什么反应。
12日晚,将母鱼捞入大缸,和公鱼放在一起。
6月13日,公鱼开始吐泡,开始追逐母鱼。
6月14日中午开始,两鱼开始交配。 交配过程是:公鱼在泡巢下面,母鱼主动游过来,两鱼缠绕,在泡巢下产卵。然后公鱼将母鱼赶跑,自己清理战场,把散落的鱼卵收集起来,放到泡巢下面。这种交配从中午12点多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左右,差不多每10几分钟一次,总共大概有二十几次。每次少则10几粒,多则上百粒。
产卵的间歇,公鱼不断修理泡巢,珍珠繁殖时,公母鱼都完全禁食,这样可以专心产卵,亲鱼不会吃掉鱼卵。我认为这应该是鲈型目的鱼进化上较鲤型目(如斑马鱼)先进的一个证据。鲈型目的鱼的脑神经系统中多了一道管理食欲的‘门’,在繁殖时,这道门自动关闭;而鲤型目的鱼则没有这道门,它们只要饥饿就要吃东西,不管自己是不是在产卵。这说明鲈型目的鱼的神经系统比鲤型目的鱼更复杂,更先进。
中午11点左右,发现多数小鱼均已孵出,从产卵到出小鱼,不到24小时,这跟我的水温高(29度)有关系,若水温低的话,可能需36小时才出小鱼。下面是已经垮掉的泡巢,和里面许多的小鱼。现在看来,小鱼数量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少,大概有2,3千吧。如果母鱼肚子足够大的话,达到6,7千都是可能的。可以看到有一些没受精的白卵,现在看来不算太多,属于正常范围。
珍珠马甲(或者是蓝曼龙)的繁殖包括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亲鱼产卵;第二阶段是仔鱼养成。第一阶段相对容易,第二阶段则相对较麻烦。这主要是因为,虽然珍珠马甲产量大(通常在1,2千粒,多时可5000以上),但鱼卵小,仔鱼小,仔鱼成活率低,提高成活率是繁殖这种鱼的难点。
珍珠马甲产卵不需要很大的缸,中小缸即可;但仔鱼孵化最好用比较大的缸。
我使用的是50*30*30cm的繁殖缸,比较大,产卵和养仔鱼都够了。
种鱼:选择种鱼是第一步。当然要有公鱼和母鱼了。不同种类的鱼,使用的公鱼/母鱼的比例是不一样的,珍珠马甲的比例是1:1,呵呵。
6月11日把公鱼放入前面的大繁殖缸,6月12日早上把母鱼放入另一个小缸中。
两个缸紧靠在一起,这样两条鱼可以相互看得见,酝酿一下感情。公鱼颜色变得
更鲜艳,母鱼好像没什么反应。
12日晚,将母鱼捞入大缸,和公鱼放在一起。
6月13日,公鱼开始吐泡,开始追逐母鱼。
6月14日中午开始,两鱼开始交配。 交配过程是:公鱼在泡巢下面,母鱼主动游过来,两鱼缠绕,在泡巢下产卵。然后公鱼将母鱼赶跑,自己清理战场,把散落的鱼卵收集起来,放到泡巢下面。这种交配从中午12点多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左右,差不多每10几分钟一次,总共大概有二十几次。每次少则10几粒,多则上百粒。
产卵的间歇,公鱼不断修理泡巢,珍珠繁殖时,公母鱼都完全禁食,这样可以专心产卵,亲鱼不会吃掉鱼卵。我认为这应该是鲈型目的鱼进化上较鲤型目(如斑马鱼)先进的一个证据。鲈型目的鱼的脑神经系统中多了一道管理食欲的‘门’,在繁殖时,这道门自动关闭;而鲤型目的鱼则没有这道门,它们只要饥饿就要吃东西,不管自己是不是在产卵。这说明鲈型目的鱼的神经系统比鲤型目的鱼更复杂,更先进。
中午11点左右,发现多数小鱼均已孵出,从产卵到出小鱼,不到24小时,这跟我的水温高(29度)有关系,若水温低的话,可能需36小时才出小鱼。下面是已经垮掉的泡巢,和里面许多的小鱼。现在看来,小鱼数量不算太多,但也不算少,大概有2,3千吧。如果母鱼肚子足够大的话,达到6,7千都是可能的。可以看到有一些没受精的白卵,现在看来不算太多,属于正常范围。
2013-07-12
展开全部
珍珠马甲鱼(Trichogaster leeri)原产于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尼,是一种常见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它的分类地位是鲈形目,攀鲈亚目,毛足鲈属。该属中还有两种常见的热带观赏鱼——蓝三星和蓝曼龙,珍珠马甲鱼的体形较蓝三星和蓝曼龙稍小一些。
攀鲈亚目的鱼类具有鳃上器,珍珠马甲鱼可以利用褶鳃直接呼吸空气,因此能忍受较为恶劣的水质条件。存活的下限温度为14℃,食性为杂食性但偏动物性。它的色彩美丽(尤其是繁殖季节的雄鱼),容易饲养,所以广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
一、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形态特征
珍珠马甲鱼的成鱼体长可达12cm左右,全身遍布银色的细碎斑点,一条黑线从吻端穿过眼径直达尾柄末端;臀鳍较长而宽,占到2/3体长,其上面也有闪闪烁烁的亮斑;腹鳍胸位且演化成长丝状(该鱼的一大特点),长丝状的腹鳍可以灵活转动,有触觉功能,可感知和辨别食物。雄鱼胸部至吻端的色泽呈黄色或橘红色,繁殖期间尤其明显,十分美丽;雌鱼的色泽暗淡些。
2、生活习性
该鱼原先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水域,其适温范围在20~30℃,最适生长水温24~28℃,pH值6.5~8.5,硬度3~20°dGH。它的性情温和,尤其是雌鱼;雄鱼在交配后有攻击雌鱼的倾向,而在平时雄鱼之间也鲜有争斗。该鱼不能与性情凶猛的鱼类混养,否则会因受惊吓而致体色黯淡无光,甚至不吃食;其成鱼也不能与体型纤小的脂鲤科鱼类(如红绿灯等)混养,它也会追逐吞食这些小鱼。
二、繁殖
1、亲鱼的准备和雌雄鉴别
珍珠马甲鱼经过10个月以上的饲养,体长可达6cm以上,性腺开始成熟。据笔者观察,体长在6~8cm的二龄鱼,其繁殖成功率最高,体长超过10cm的个体可能是已经过了青春期,繁殖成功率反而较低(在良好的水族箱环境中珍珠马甲鱼的寿命可超过5龄)。
2、产卵环境
繁殖前先把雌雄亲鱼隔离饲养20d以上,用水蚤等活饵饲喂。繁殖时视鱼体大小把一对亲鱼放在0.5m×0.4m×0.3m~0.8m×0.5m×0.4m的产卵缸中,水温调控在25~30℃(最好比平时稍高1~2℃);DO>5mg/L,pH值6.8~7.5,水的硬度为5~10°dGH。珍珠马甲鱼的受精卵为浮性卵,孵化时要求有泡沫巢,故在产卵缸中应放置一些浮在水面上的水草,使雄鱼所吐的泡沫集中,有利于泡沫巢的形成。虽然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也可在没有水草的缸角吐泡沫筑巢,但放置水草后,所筑的泡沫巢直径更大,一般可达5~8cm;而且水草能诱发亲鱼较快地进入发情状态。由于放置的水草须经严格消毒,且有时因缺少光照而腐烂,笔者采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泡沫块代替水草,效果良好。
3、繁殖行为
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在入缸后1~3d内开始吐泡沫筑巢,一般约需2~5h左右把巢筑好,然后开始追逐雌鱼;此时雄鱼的色彩变得十分鲜艳,雌鱼体色也比平时要鲜艳一些。雄鱼在雌鱼面前颤动着身体,翩翩起舞,倘若雌鱼性腺发育良好,经几次追逐后便与雄鱼相互配合,有时甚至出现雌鱼主动追逐雄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雄鱼个体比雌鱼小,繁殖往往不能成功,或者雌鱼不能把卵全部产光。如果是雌鱼性腺发育不很成熟,雌鱼会到处躲避雄鱼,此时须及时把雌鱼撤走,否则雌鱼会受伤。
雄鱼把雌鱼引到泡沫巢下,卷曲身体裹住雌鱼,然后双双腹部朝上排出精、卵。如此多次反复可把卵全部产光,受精卵被包裹在泡沫中。一般体长6~8cm的雌鱼可产卵1000~2000粒,卵径大约0.5mm左右。
4、孵化
雄鱼有护卵习性,会照顾泡沫巢中的卵及刚孵出的仔鱼,见有卵从泡沫巢中掉下来,马上用口接住,再吐出安置在巢中。此时雄鱼不让雌鱼靠近泡沫巢,会不断驱赶雌鱼。为避免雌鱼受伤,故在雌鱼产卵后须及时将其移走。笔者的做法是把交配产卵后的雌雄鱼都移走,让卵独自孵化;经1 d后,原先色泽较淡的卵变黑,再过1d,仔鱼破膜而出;出膜后约经1~2d,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开始平游摄食。
三、饲养
1、仔鱼培育
刚平游的仔鱼十分细小和娇嫩,体长不足4 mm。此时若缺乏适口饵料,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因仔鱼的口径很小,不能用丰年虫无节幼体作开口饵料,需要体型更小的轮虫。在没有适口的轮虫时,可用蛋黄水或自己培育的纤毛虫投喂,但效果不甚理想。
2、幼鱼饲养
体长1.5cm以上的幼鱼可投喂经30目网布过筛的小水蚤,随着个体的长大,投喂的水蚤无需过筛;也可投喂动物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干饲料。珍珠马甲鱼不象蓝曼龙那样爱吃,生长也较慢。
四、防病
1、仔鱼阶段
该鱼繁殖量较大,在一般情况下鱼缸中仔鱼的密度较高,因仔、稚鱼阶段褶鳃尚未发育完全,大量投饵易引起缺氧死亡,所以应微微充气。
2、幼鱼阶段
体长在1.5~2.5cm时易患肠炎,尤其投喂水蚤等活饵,未经消毒且投喂过量时最易发生。
3、成鱼阶段
此阶段的珍珠马甲鱼易得弧菌病,主要症状是:全身浮肿,鳞片竖起,腹部明显肿大,在操作不当或长途运输后容易发生。珍珠马甲鱼对运输操作敏感性较强,一不小心会导致大量死亡。故须注意仔细操作,避免擦伤,装载密度低一些,水中不能放食盐(该鱼对盐度很敏感)。发病时可用氯霉素0.5mg/L在缸中泼洒,连用3~5天。
攀鲈亚目的鱼类具有鳃上器,珍珠马甲鱼可以利用褶鳃直接呼吸空气,因此能忍受较为恶劣的水质条件。存活的下限温度为14℃,食性为杂食性但偏动物性。它的色彩美丽(尤其是繁殖季节的雄鱼),容易饲养,所以广受水族爱好者的欢迎。
一、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形态特征
珍珠马甲鱼的成鱼体长可达12cm左右,全身遍布银色的细碎斑点,一条黑线从吻端穿过眼径直达尾柄末端;臀鳍较长而宽,占到2/3体长,其上面也有闪闪烁烁的亮斑;腹鳍胸位且演化成长丝状(该鱼的一大特点),长丝状的腹鳍可以灵活转动,有触觉功能,可感知和辨别食物。雄鱼胸部至吻端的色泽呈黄色或橘红色,繁殖期间尤其明显,十分美丽;雌鱼的色泽暗淡些。
2、生活习性
该鱼原先生活在水草丰茂的水域,其适温范围在20~30℃,最适生长水温24~28℃,pH值6.5~8.5,硬度3~20°dGH。它的性情温和,尤其是雌鱼;雄鱼在交配后有攻击雌鱼的倾向,而在平时雄鱼之间也鲜有争斗。该鱼不能与性情凶猛的鱼类混养,否则会因受惊吓而致体色黯淡无光,甚至不吃食;其成鱼也不能与体型纤小的脂鲤科鱼类(如红绿灯等)混养,它也会追逐吞食这些小鱼。
二、繁殖
1、亲鱼的准备和雌雄鉴别
珍珠马甲鱼经过10个月以上的饲养,体长可达6cm以上,性腺开始成熟。据笔者观察,体长在6~8cm的二龄鱼,其繁殖成功率最高,体长超过10cm的个体可能是已经过了青春期,繁殖成功率反而较低(在良好的水族箱环境中珍珠马甲鱼的寿命可超过5龄)。
2、产卵环境
繁殖前先把雌雄亲鱼隔离饲养20d以上,用水蚤等活饵饲喂。繁殖时视鱼体大小把一对亲鱼放在0.5m×0.4m×0.3m~0.8m×0.5m×0.4m的产卵缸中,水温调控在25~30℃(最好比平时稍高1~2℃);DO>5mg/L,pH值6.8~7.5,水的硬度为5~10°dGH。珍珠马甲鱼的受精卵为浮性卵,孵化时要求有泡沫巢,故在产卵缸中应放置一些浮在水面上的水草,使雄鱼所吐的泡沫集中,有利于泡沫巢的形成。虽然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也可在没有水草的缸角吐泡沫筑巢,但放置水草后,所筑的泡沫巢直径更大,一般可达5~8cm;而且水草能诱发亲鱼较快地进入发情状态。由于放置的水草须经严格消毒,且有时因缺少光照而腐烂,笔者采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泡沫块代替水草,效果良好。
3、繁殖行为
性腺发育良好的雄鱼在入缸后1~3d内开始吐泡沫筑巢,一般约需2~5h左右把巢筑好,然后开始追逐雌鱼;此时雄鱼的色彩变得十分鲜艳,雌鱼体色也比平时要鲜艳一些。雄鱼在雌鱼面前颤动着身体,翩翩起舞,倘若雌鱼性腺发育良好,经几次追逐后便与雄鱼相互配合,有时甚至出现雌鱼主动追逐雄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雄鱼个体比雌鱼小,繁殖往往不能成功,或者雌鱼不能把卵全部产光。如果是雌鱼性腺发育不很成熟,雌鱼会到处躲避雄鱼,此时须及时把雌鱼撤走,否则雌鱼会受伤。
雄鱼把雌鱼引到泡沫巢下,卷曲身体裹住雌鱼,然后双双腹部朝上排出精、卵。如此多次反复可把卵全部产光,受精卵被包裹在泡沫中。一般体长6~8cm的雌鱼可产卵1000~2000粒,卵径大约0.5mm左右。
4、孵化
雄鱼有护卵习性,会照顾泡沫巢中的卵及刚孵出的仔鱼,见有卵从泡沫巢中掉下来,马上用口接住,再吐出安置在巢中。此时雄鱼不让雌鱼靠近泡沫巢,会不断驱赶雌鱼。为避免雌鱼受伤,故在雌鱼产卵后须及时将其移走。笔者的做法是把交配产卵后的雌雄鱼都移走,让卵独自孵化;经1 d后,原先色泽较淡的卵变黑,再过1d,仔鱼破膜而出;出膜后约经1~2d,仔鱼的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开始平游摄食。
三、饲养
1、仔鱼培育
刚平游的仔鱼十分细小和娇嫩,体长不足4 mm。此时若缺乏适口饵料,会严重影响成活率。因仔鱼的口径很小,不能用丰年虫无节幼体作开口饵料,需要体型更小的轮虫。在没有适口的轮虫时,可用蛋黄水或自己培育的纤毛虫投喂,但效果不甚理想。
2、幼鱼饲养
体长1.5cm以上的幼鱼可投喂经30目网布过筛的小水蚤,随着个体的长大,投喂的水蚤无需过筛;也可投喂动物蛋白含量在35%以上的干饲料。珍珠马甲鱼不象蓝曼龙那样爱吃,生长也较慢。
四、防病
1、仔鱼阶段
该鱼繁殖量较大,在一般情况下鱼缸中仔鱼的密度较高,因仔、稚鱼阶段褶鳃尚未发育完全,大量投饵易引起缺氧死亡,所以应微微充气。
2、幼鱼阶段
体长在1.5~2.5cm时易患肠炎,尤其投喂水蚤等活饵,未经消毒且投喂过量时最易发生。
3、成鱼阶段
此阶段的珍珠马甲鱼易得弧菌病,主要症状是:全身浮肿,鳞片竖起,腹部明显肿大,在操作不当或长途运输后容易发生。珍珠马甲鱼对运输操作敏感性较强,一不小心会导致大量死亡。故须注意仔细操作,避免擦伤,装载密度低一些,水中不能放食盐(该鱼对盐度很敏感)。发病时可用氯霉素0.5mg/L在缸中泼洒,连用3~5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