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

 我来答
百度网友2b62908
高粉答主

2019-05-0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5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2.4万
展开全部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如下: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不同意,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父亲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扩展资料:

《十六年前的回忆》此文是回忆录,作者李星华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敌人法庭上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李星华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十六年前的回忆》后被选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写作方法: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本文运用了首尾呼应;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来写的。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在审问李大钊时,李星华高度赞扬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沉着 镇静 处变不惊 坚贞不屈的品质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及深切的怀念。

文章开头段和结尾段首尾呼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使作者表达的意思更加有力,感情更加强烈,让读者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文章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讲述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闫振三被抓,反应出形势的险恶和处境的危险。

2、8-17自然段:讲述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和父亲的处变不惊。

3、8-17自然段:讲述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

4、8-17自然段:讲述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

来自微山湖诚恳的樱花
2020-03-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41
展开全部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查看全部15个回答
天猫电器城-买成都音响灯光,..
天猫电器城-成都音响灯光,旗舰优品,高保真音质,影音同步超长续航,精选..
3c.tmall.com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星华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4 浏览43875
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几次照应
总共有五句话: (1)课文前面讲到李大钊“有时候他留在家里整理书籍和文件”,并“把书和有字的纸投到火炉里去。”为什么这样做,前面没有说。在后面做了交代:“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2)“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他为什么没有回来,这里没有交代。到了下文,又提到了阎振三:“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3. 前面讲到“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抽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往外走”,到后面又提到手枪:“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查了一遍。” 4. 前面写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后面又提到“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5,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前面又提到“1927年……已经十六年了”
3 浏览126
十六年前的回忆分段
解答: 因为29段是“我们”收拾东西走出拘留所,代表这一个法庭事件的结束,而30段讲述的又是“我们”得知了父亲的遇害,所以分到29段是合适的,不然就要把29段分到下一个层次,那就不太恰当了。 文章可分为五个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我”永远忘不了父亲被害的日子。 第二段(第2~7自然段):讲父亲被捕前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仍坚持革命工作。 第三段(第8~18自然段):讲父亲被捕的经过。 第四段(第19~29自然段):讲父亲在敌人的法庭上非常坚定、沉着。 第五段(第30~33自然段):讲全家人得知父亲被害后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 拓展资料: 以下是原文的27、28、29、30、31段:
141 浏览38672019-11-02
《十六年前的回忆》出自哪一本书
呐。出自《烈士亲属的回忆》。
11 浏览2602019-04-06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 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难点是对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有条件的要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加深理解。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工作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在严重的局势下,同志和亲人劝李大钊离开北京,但他坚决不肯,当时李大钊同志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 ③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教师应该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当时中国的情况以及革命事业的发展情况。 (2)对词语的理解。 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 恐怖:惊慌、害怕。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 严峻:严肃而厉害。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 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含糊、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宪兵、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强调整体感知课文。本课的教学应强调从整体着眼,使学生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教学时可以破题导入,以“忆”作统领提出问题: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自主思考,参与讨论,解决问题。在学生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和叙述顺序后,可以进一步问学生“你觉得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以此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总之,教学时,避免过早地主观设定重点段落,造成对课文片面的理解。 2.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怎样引导呢?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找出值得深入体会的句子,如,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言行的句子,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讨论,加深领会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第二,教学本课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课前搜集、查阅资料,了解当时中国的情况,认识军阀割据形势下,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的重要性。其次,引导学生深入交流对重点句“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按时间顺序表达的写法。由于课文比较长,要帮助学生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可以把课文主体分成四个部分来学习:被捕前(第2—7自然段)、被捕时(第8—17自然段)、法庭上(第18—29自然段)、被害后(第30—32自然段)。教师在指导时,要有重点,多提统揽全文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他的高尚品格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课文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教师不宜逐段讲读课文。 4.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例如,父亲整理书籍、文件时对我的提问所表现出的含糊、敷衍的态度与平时的耐心形成对比;面对敌人,“我”的恐惧与父亲的沉着、平和形成对比。找出这些对比描写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5.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的开头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找出它们之间内容上的联系,在充分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课文还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应的,可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来说一说,体会一下。如,前面讲到“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交待“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前后照应,读者读了就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需强化通过朗读,再现李大钊烈士的光辉形象,在朗读中感悟李大钊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本文是悼念文章,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语速要适中,语气要低沉些。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表达了听到父亲遇害消息后全家的悲痛心情,也要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因为课文长,要分段进行朗读指导,但要避免从文中零零碎碎地截取一两句话练习朗读,违背朗读的情境性。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了解背景,简介李大钊 1.了解背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0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请同学们结合题目,看看注释,再读读第1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了十六年前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3)理解“被难日”,在课文中就是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 2.简介李大钊。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被军阀张作霖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三、默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标注自然段。(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 3.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融入重点片段的朗读感悟。建议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看注释、查词典等方式弄懂。 2.词语学习。 (1)交流自己已懂的词语。如: 军阀:指当时拥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课文中的张作霖就是当时北方北洋奉系军阀的首领。 宪兵:旧时国家的政治军事警察。 (2)认读生字新词,把生字和下面的词语抄写两遍。 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三、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的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体会。如: 1.被捕前:不顾局势严重,坚决留在北京。 (1)局势严重:从父亲早出晚归,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父亲烧了一些书籍和文件,工友阎振三被抓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 (2)坚决不离开北京:从第七自然段父亲的话中的两个反问句可以体会到。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3)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 2.被捕时:与敌人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在: (1)第8自然段写到“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纷乱的喊叫”,敌人还没进屋就先放枪,而且是纷乱的喊叫,可以看出敌人是虚张声势。而“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父亲的“不慌不忙”与敌人的来势汹汹形成了鲜明对比。 (2)来的人“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准父亲和我”,仅仅是父亲和我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也是鲜明的对比。 (3)那些便衣、侦探的态度也和父亲形成了鲜明对比。对方是“粗暴的吼声”“满脸横肉”“冷笑着”。而第17自然段里写到,“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这也是鲜明的对比。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到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8—17自然段。 四、体会李大钊家人的悲痛和首尾呼应写法的好处 1.体会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悲痛。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体会首尾照应写法的好处。现在我们把第1自然段和最后3个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1)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 (2)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五、了解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引导课外阅读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2.引导课外阅读: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我们深情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而骄傲!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结合第65页“课外书屋”的提示,去阅读一两本革命题材的小说。 五、相关链接 1.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380335534
推荐于2017-11-25 · TA获得超过236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36万
展开全部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来自含光塔利落的杜梨
2018-11-10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83
展开全部
十六年前的回忆
作者:李星华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裳,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砰,砰……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儿。”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也不知道当时我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气。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没想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顿时感到眼前一黑,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晕过去了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一次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关,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cherohd
2019-03-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88
展开全部
十六年前的回忆(李星华)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一声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是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