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吃完东西会觉得“烧心”,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
胃部。
吃完东西烧心一般是由于胃酸过多引起的,建议可以吃小苏打片中和胃酸,同时注意饮食,不要吃过酸过甜容易产胃酸的食物。
烧心是生活中常见的症状,平时应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愉悦的心情等来避免烧心等不适的出现,如果经常出现烧心,或者伴随其它不适症状,应及时到正规的医院检查确诊。
生活中会导致“烧心”的因素
1、饮食因素
吃东西太快或者是太多,有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服用某些药物使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或胃酸分泌增多,容易引起烧心的感觉。
2、疾病因素
临床上多种上消化道疾病,如患有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均可出现烧心症状。
3、精神因素
精神状态也是影响产生烧心症状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忧虑过多、焦虑、失眠及长期情绪处于紧张状态等。
烧心(heartburn)是指剑突或胸骨后出现的一种灼烧或灼热感,其能向上延伸到颈部、喉部、面部,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症状。该症状常在进餐后、运动时、卧位休息以及夜间发生。根据导致该症状的原因不同,患者还可伴有反酸、吞咽困难、中上腹疼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
该症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胃酸分泌过多,或含有胃酸、胆汁、消化酶等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从而引发剑突或胸骨后的灼烧感。除上述原因外,食管运动功能异常以及食管黏膜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导致食管的防御状态受到破坏,而诱发烧心的症状。
烧心可由生理性或病理性因素导致。生理性多与不健康饮食习惯、妊娠、精神因素等有关;病理性烧心多见于食管疾病、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使用可损伤食管黏膜的药物,也会诱发该症状。
烧心可由病理性和生理性因素导致。偶发的烧心通常没有持续的影响,不需要进行专业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症状。如果患者病情没有改善,或伴有反酸、吞咽困难、中上腹疼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情况,可能因病理性因素导致,应及时就医。
对于因生理因素导致的偶发性烧心症状,通常没有持续的影响,不需要进行专业治疗,可通过调整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症状。因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烧心,应尽快明确病因,积极避免诱因和治疗原发病,同时辅以相应的对症治疗。
大部分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烧心患者可通过抑制胃酸治疗来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组胺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如果患者病情没有改善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来改善症状。
如避免食用咖啡、浓茶、巧克力以及辛辣食物等可诱发该症状的食物,同时应注意在进食之后的3小时内不要平卧,平躺时可将床头抬高20~25cm,这样可帮助缓解不适症状。
还有就是本身胃黏膜比较薄或者受损,胃酸刺激胃壁导致感觉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