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TM A 743 GR CN7M 是什么材质
2022-07-17

CN7M属于美标奥氏体不锈钢铸件,执行标准:ASTM A743/743M-2017
CN7M化学成分如下图:
铬-钼系高温钢
阀门选用的Cr-Mo高温铸钢主要是采用ASTM A217标准中的WC6、WC9和C5(ZG1Cr5Mo),其对应的轧材分别为ASTM A182中的F11、F22和F5。
⑴ 低铬级铬-钼钢
低铬级铬-钼钢有WC6、WC9、F11和F22,其适用的工作介质为水、蒸汽和氢气,不宜用于含硫油品。WC6和F11适宜工作温度为-29~540℃,WC9和F22适宜工作温度为-29~570℃。
⑵ 铬五钼高温钢
铬五钼高温钢有C5(ZG1Cr5Mo)和F5,其适用的工作介质为水、蒸汽、氢气和含硫油品等。
C5(ZG1Cr5Mo)如果用于水蒸汽时,其最高工作温度为600℃。用于含硫油品等工作介质时,其最高工作温度为550℃。因此,规定C5(ZG1Cr5Mo)的工作温度为≤550℃。
不锈耐酸钢
不锈耐酸钢是指用于石化及化工、化肥行业中抗硝酸、硫酸、醋酸及有机酸等耐腐蚀性的铬镍或铬镍钼不锈耐酸钢。不锈耐酸钢铸钢主要是采用ASTM A743或ASTM A744标准中CF8、CF8M、CF3、CF3M、CF8C、CD-4MCu和CN7M等,其对应的轧材分别为ASTM A182标准中的F304、F316、F304L、F316L、F347、F53及美国UNS N08020。
⑴ Cr-Ni不锈钢
Cr-Ni类不锈耐酸钢有CF8、CF3、F304、F304L、CF8C和F347,其适用于工作介质为硝酸等氧化性酸。其最高工作温度≤200℃。
⑵ Cr-Ni-Mo不锈钢
Cr-Ni-Mo类不锈耐酸钢有CF8M、CF3M、F316和F316L,其适用于工作介质为醋酸等还原性酸。
CF8M,CF3M等可以代替CF8和CF3,但CF8、CF3不能代替CF8M和CF3M。所以,美国等国家不锈耐酸钢阀门主要用CF8M、CF3M,其最高工作温度≤200℃。
⑶ CN7M合金
CN7M合金具有较好的全面耐蚀性,它广泛地应用于苛刻的腐蚀条件下,包括硫酸、硝酸、氢氟酸和稀盐酸、苛性碱、海水及热的氯化物盐溶液等,特别是可用于各种浓度和温度≤70℃范围的硫酸中。CN7M和UNS N08020合金使用温度为-29~450℃。
⑷ 双相不锈钢
双相不锈耐蚀钢(表1)为沉淀硬化不锈钢,它们是在铁素体的基体中含35%~40%的奥氏体,其屈服强度约为19Cr-9Ni奥氏体不锈钢的2倍,并具有高硬度及良好的塑性和冲击韧性。特别适合在既有磨蚀又有冲刷的腐蚀工作条件下使用,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在氧化和还原的强酸工况中,在有氯的环境中有特殊的抗应力腐蚀开裂的性能。CD-4MCu、CD3MN、CE3MN和F53双相不锈钢使用温度为-29~316℃。

2025-03-03 广告
ACI-ASTM CN7M钢是配制用于铸造的奥氏体不锈钢。被引用的属性适用于热处理(HT)条件。CN7M是ACI和ASTM系统中针对该材料的名称。J95150是UNS编号。
在铸造奥氏体不锈钢中,CN7M具有低的电导率。另外,它具有高的导热率和相当低的抗张强度。
ACI-ASTM CN7M超奥氏体镍合金通常用于应力腐蚀或开裂解决方案,而其他不锈钢合金(例如316L)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ACI-ASTM CN7M专为存在liu酸而开发,具有抗点蚀,氯离子腐蚀和liu酸腐蚀的性能。
●化学成份:
碳 C :≤0.07
硅 Si:≤1.50
锰 Mn:≤1.50
硫 S :≤0.040
磷 P :≤0.040
铬 Cr:19.00~22.00
镍 Ni:27.50~30.50
钼 Mo:2.00~3.00
铜 Cu: 3.00~4.00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 σb (MPa):≥425
条件屈服强度 σ0.2 (MPa):≥170
伸长率 δ5 (%):≥35
●交货状态:一般以热处理状态交货,其热处理种类在合同中注明;未注明者,按不热处理状态交货。
●特征:
优异的耐腐蚀,抗点蚀和耐裂痕性能
含有铌,可稳定fang敏化和防止晶间腐蚀
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可加工性
焊接过程中碳化物沉淀最少
●应用
由于合金CN7M具有很高的耐腐蚀性,因此可用于化学加工,食品生产,制药,发电和塑料应用。阀门,泵和压力系统是采用CN7M合金的一些受欢迎的组件。
2025-03-27 · 百度认证:上海秉争实业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1. 材质定义与标准
国际定义:遵循ASTM A743/A743M标准,属于奥氏体不锈钢铸件,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机械性能。
国内对应:性能接近GB/T 2100-2017中的双相不锈钢铸件,但具体牌号需根据化学成分和工艺确认。
2. 化学成分(精准控制以确保耐蚀性)
元素 含量范围(%) 作用
碳(C) ≤0.07 降低晶间腐蚀风险
硅(Si) ≤1.50 提高耐蚀性和强度
锰(Mn) ≤1.50 改善韧性和耐蚀性
磷(P) ≤0.040 控制脆性
硫(S) ≤0.040 控制脆性
铬(Cr) 19.00-22.00 提高耐蚀性和抗氧化性
镍(Ni) 27.50-30.50 稳定奥氏体相,提高韧性
钼(Mo) 2.00-3.00 增强抗点蚀和缝隙腐蚀能力
铜(Cu) 3.00-4.00 提高耐蚀性和强度
3. 机械性能(兼顾强度与韧性)
屈服强度(σ0.2):≥170 MPa(具体数值需参考标准)
抗拉强度(σb):≥425 MPa(具体数值需参考标准)
延伸率(δ):≥35%(具体数值需参考标准)
硬度:退火状态≤255HB,淬火状态≥59HRC
4. 核心特性
耐腐蚀性:
在含硫酸、硝酸、氢氟酸等强腐蚀介质中表现优异,抗点蚀、缝隙腐蚀和均匀腐蚀能力强。
特别适用于各种浓度和温度≤70℃范围的硫酸中。
机械性能:
强度高于普通奥氏体不锈钢,韧性优良,适合承受交变载荷和冲击载荷。
工艺性:
铸造性能良好,适合制造复杂形状铸件。
可通过热处理调整性能,满足多种工况需求。
5. 应用领域
石油化工:热交换器管、海水冷却设备、脱盐设备高压管。
能源行业:海上石油平台结构件、燃气净化设备。
环保领域:废水处理设备、烟气脱硫装置。
其他:船舶推进器、泵阀部件、化工反应釜。
6. 与国内材质对比
相近牌号:
国内双相不锈钢铸件(如GB/T 2100-2017中的某些牌号)在成分和应用上接近ASTM A 743 GR CN7M。
差异点:
国内标准可能更侧重特定应用场景(如压力容器用钢)。
某些元素含量范围(如Cr、Ni)可能略有不同,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