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卧龙
展开全部
导语:伏虎卧龙,是三国时期两大智绝天下的任务,一个是庞统,而卧龙先生就是众所周知的诸葛亮了。为什么诸葛亮被称作“卧龙先生”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所以人称卧龙先生 。
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诗赞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大臣,协助商汤治理国家,成就商朝盛世;吕尚,即姜子牙,年七十出山,辅助周文王,后事武王,攻灭商汤六百年基业,开创周天子八百年江山。如此高的评价,足以看出诸葛亮其人的能力。而且杜甫是唐代的人,《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作品,杜甫的评价,是没有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的,他生活的年代也更加接近三国时期,所以他的评价相对客观。
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至年二十七方出山辅助刘备,至五十四岁“出师未捷身先死”,期间鞠躬尽瘁,兢兢业业,未曾松懈过。刘备因关羽之事伐吴,败走永安,有了白帝城托孤之事。刘备临终,“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于是,诸葛亮就辅助了两代皇帝。
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国的'实权,刘备在给刘禅的遗嘱中说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的人,却始终没有把昏庸的后主推掉,自己当皇帝。
关于诸葛亮当皇帝的问题,有许多人认为刘备在临终前说的话,有允许诸葛亮自立的意思。这其实是对文言文的错解,刘备只是想告诉诸葛亮:刘禅有能力就辅助好他,如果昏庸,你就自己决策。事实上,蜀汉后期的许多重大决策,诸葛亮也都没有问过刘禅,从这点来看,他也没有违背刘备的意愿。
至于诸葛亮没有当上皇帝的原因,从可查阅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刘氏集团的问题。刘备虽然死了,但是他的集团还在,他手下的那帮死忠粉还在。诸葛亮虽然是CEO,可是要推翻董事会,还是有难度的。尽管大家都必须听他的意见,但是底线是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隆中对的时候,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高兴了,说明刘备身边的人并不全买诸葛亮的账,甚至有些还是碍于刘备的面子才不得不听诸葛亮的。刘备托孤的时候除了叫上诸葛亮,也叫上了尚书令李严,这就说明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有留一手的。
第二是时机不成熟。诸葛亮是一个聪明人,就算有当皇帝的打算,也会审时度势,这和他的谨慎行事风格是有关系的。三分天下的时候他就明白天下的布局,周边这么多敌人,蜀汉又那么危弱,要当皇帝也不是这个时候当。如果统一了全国,蜀汉首都搬回洛阳了,那诸葛亮可能会考虑来一手。但是在外部条件相当复杂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内战,可能会导致他连丞相都当不成。
诸葛亮,曾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上,所以人称卧龙先生 。
诸葛亮才思敏捷,政治眼光锐利,对问题的认识往往超出常人一筹,因此被人们尊称为“卧龙先生”,把他比做隐伏在隆中的人中之龙。
诸葛亮是历史上著名的名相之一,杜甫诗赞曰:“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大臣,协助商汤治理国家,成就商朝盛世;吕尚,即姜子牙,年七十出山,辅助周文王,后事武王,攻灭商汤六百年基业,开创周天子八百年江山。如此高的评价,足以看出诸葛亮其人的能力。而且杜甫是唐代的人,《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作品,杜甫的评价,是没有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的,他生活的年代也更加接近三国时期,所以他的评价相对客观。
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至年二十七方出山辅助刘备,至五十四岁“出师未捷身先死”,期间鞠躬尽瘁,兢兢业业,未曾松懈过。刘备因关羽之事伐吴,败走永安,有了白帝城托孤之事。刘备临终,“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于是,诸葛亮就辅助了两代皇帝。
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国的'实权,刘备在给刘禅的遗嘱中说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的人,却始终没有把昏庸的后主推掉,自己当皇帝。
关于诸葛亮当皇帝的问题,有许多人认为刘备在临终前说的话,有允许诸葛亮自立的意思。这其实是对文言文的错解,刘备只是想告诉诸葛亮:刘禅有能力就辅助好他,如果昏庸,你就自己决策。事实上,蜀汉后期的许多重大决策,诸葛亮也都没有问过刘禅,从这点来看,他也没有违背刘备的意愿。
至于诸葛亮没有当上皇帝的原因,从可查阅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是刘氏集团的问题。刘备虽然死了,但是他的集团还在,他手下的那帮死忠粉还在。诸葛亮虽然是CEO,可是要推翻董事会,还是有难度的。尽管大家都必须听他的意见,但是底线是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隆中对的时候,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高兴了,说明刘备身边的人并不全买诸葛亮的账,甚至有些还是碍于刘备的面子才不得不听诸葛亮的。刘备托孤的时候除了叫上诸葛亮,也叫上了尚书令李严,这就说明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有留一手的。
第二是时机不成熟。诸葛亮是一个聪明人,就算有当皇帝的打算,也会审时度势,这和他的谨慎行事风格是有关系的。三分天下的时候他就明白天下的布局,周边这么多敌人,蜀汉又那么危弱,要当皇帝也不是这个时候当。如果统一了全国,蜀汉首都搬回洛阳了,那诸葛亮可能会考虑来一手。但是在外部条件相当复杂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内战,可能会导致他连丞相都当不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