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什么意思?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拓展资料
一、全文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二、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三、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四、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首先是顺应自然。
行到水穷处,这是王维写自己散步中的一件小事,却可暗喻人生中种种情境。水总有穷处,这时人应当如何自处呢?求道的人懂得顺势而为,低谷时便潜龙勿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到来。
表面上水势已经穷尽了,但实际只是换了一种形态,云是水气蒸腾的聚集,时机到了自然会变成雨落下来,水又会有的。
坐看,静心看清楚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无论是顺水而来,还是水穷而看云,我们都应该接受,有路可走便走,走到尽头了,那就坐下看云,顺应自然,不强求环境和他人要顺应自己的所求,也不因为外境的变化而动摇心境。
其次是自得悠闲的人生境界。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终南别业》中的名句。
王维少年得志,胸怀抱负,可是一生的遭遇比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要凄惨,他在安史之乱后,被抓入狱,判过死刑,是弟弟王缙以削官代价救其出狱,当生命遭遇重大事件后,王维心里有一种本质上的大彻大悟,一种放下一切的空灵心境。
晚年更是长斋绣佛前,蔬食素衣,屏绝尘累,俨然不食人间烟火者,他“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笃信佛教,使他心灵宁静,接受孤独,甘于寂寞,内心澄净。
蒋勋老师说:“只有真正看过繁华的人,才会决绝的舍弃繁华,走向完全的空净“。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表现出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最后是坦然面对人生绝境的超脱境界。
只有内心世界修炼到如王维这般的人,才会在自然中悠然行走,不被凡思俗务牵绊,放下一切,看淡得失,看破红尘,对世俗的男欢女爱淡然处之。
才能做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看到自己做到真实的自己。
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
此时不防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人生在世,最高的境界莫过于:初心不改,超然物外,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