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谁发明的,为什么要用简体字?
问题一:简体字是长期累计的,不是单个人的发明,有的简体字从春秋时期就有了。
问题二:为了提升识字率。
近代汉字简化运动,源于太平天国,为了提升识字率,在太平天国玉玺及官方文件都书写简体。
五四运动的白话文运动为大家所知悉,事实上,文字简化运动应和白话文运动相提并论,因为两者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并把其他笔画多的字也简化。
1923年,胡适在《国语月刊·汉字改革号》的《卷头言》中说:“中国的小百姓不但做了很惊人的文法革新,他们还做了一件同样惊人的革新事业:就是汉字形体上的大改革,就是“破体字的创造与提倡”。学者的建议引起蒋介石的关注。他找来教育部部长王世杰询问汉字简化的可行性。
扩展资料:
一、支持
1、从历史地位来看:简体字并不是凭空捏造,大部分的简体字历史都在千年以上,有些甚至比繁体字历史更为悠久,古往今来不管是创造、使用与改进汉字的都是最普通的民众。由此可见,简体字的地位是由人民赋予的,而不是长着四只眼睛的神话人物仓颉。
2、从实用方便来看:简体字添加了大量的形声字与会意字,使人更方便书写与记忆,能在更小的字体下清晰的显示,人的眼睛也看起来更舒适,而密密麻麻的繁体字无论如何也做不成一本辞海的缩印本。
二、反对
1、对简体字最大的诟病之处莫过于合并字,比如:人才与刚纔、茶几与几个,郁葱与忧郁,原本是两个字,简体字把它们合并为一个读音相同、笔画较少的那个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喜好繁体书法的人士常常用错字以至于出洋相。
2、简体字部分由行、草演化而来,楷书书写后美观程度受到极大影响。
3、字形复杂对印刷的影响虽然存在,但我国已经基本克服了这一问题。辞海缩印本中“编纂”的纂,“饕餮”等字复杂程度不逊于大多数繁体字,但都实现了比较完美的印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简化字
推荐于2018-03-12
简休字也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创造,是由于繁体字影响了书写,影响了信息传播,所以采用的简体字.
1922年,陆费逵又发表论文《整理汉字的意见》,建议采用已在民间流行的简体字;1922年,钱玄同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上提出《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它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简体字的产生依据,影响深远;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收简体字300多个;1934年,中国图书馆服务社出版杜定友的《简字标准字表》,收简体字353个;1935年,钱玄同主持编成《简体字谱》草稿,收简体字2400多个;1936年10月,容庚的《简体字典》出版,收字达4445;同年11月,陈光尧出版《常用简字表》,收字3150个;1937年,北平研究所字体研究会发表《简体字表》第一表,收字1700个;1951年,拟出《第一批简体字表》,收字555个;1954年底,文改委在《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基础上,拟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收字798个,简化偏旁56个,并废除400个异体字;1955年10月,举行全国文字改革会议,讨论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收字减少为515个,简化偏旁减少为54个;1956年1月28日,《汉字简化方案》经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审订,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以后这个方案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1964年5月,文改委出版了《简化字总表》,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个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第二表是132个可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和14个简化偏旁,第三表是经过偏旁类推而成的1754个简化字;共2238字(因“签”、“须”两字重见,实际为2236字),这就是今天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
如此复杂而类似的字,让人看了就头疼。
这也是古代读书人很少,大部分都是文盲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资格有权利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