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

 我来答
泰然还开心的虎鲸w
2022-07-25 · TA获得超过9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5.3万
展开全部

  孩子三四岁,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就开始琢磨孩子的兴趣、特长教育了。许多初为父母的人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老师就是画师;孩子这“画”画得怎样,全依靠老师的“绘画”水平;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带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为孩子找个好老师,花再多的钱都值。

   孩子的兴趣、特长到底取决于谁?是取决于老师、取决于金钱,还是取决于孩子自己?

  如果取决于老师,那就是说,老师想让孩子学成啥样,孩子就能学成啥样。世上真有这么神奇的老师?这老师真有“点石成金”的手指?从古至今,我们能数出几个这样的老师和这样的学生?如果每个好老师都有“点石成金”的手指,所有的人岂不早已成了人才,还用在外面请老师吗?从古至今,好老师和好老师所带的好学生总是那么稀缺,这不从反面证明了,再好的老师也不能想把孩子培养成啥样就能把孩子培养成啥样吗?

  如果取决于金钱,那就是说,金钱是万能的,金钱能使孩子想成什么就成什么。可为什么文体艺术等方面的特殊人才、优秀人才大都不是出自富豪之家?金钱若能买兴趣、买特长,那些富豪之家岂不早花钱给孩子买兴趣、买特长、买技艺了吗?花钱能办的事,何苦要劳驾富豪“亲力亲为”呢?正是因金钱没那么大的魔力,才使富豪和老百姓一样,为孩子的事操碎了心、熬白了头。

  如果取决于孩子,那能说孩子想发展什么兴趣、特长,就能发展什么兴趣、特长,想发展成什么模样,就能发展成什么模样吗?当然不能。否则不是人人都成了政治家、艺术家、军事家、科学家了吗?虽然孩子的兴趣、特长取决于孩子,家长和老师只起引导、监督的作用,但孩子也不是想怎样就能怎样。孩子的兴趣、特长不仅和孩子的天赋、潜能密切相关,还和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特别在幼儿期,孩子还没有明确的兴趣、特长,或者说,孩子的兴趣、特长还处于朦胧、潜伏状态——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又对什么都只有三分钟的热情,这个时候,父母是不是可以对孩子的兴趣、特长置若罔闻呢?当然不是。孩子的兴趣、特长是早发现、早培养、早受益;往往是在孩子还没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时候,就该着手孩子的兴趣、特长教育。

   那怎么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培养、早教育呢?

   第一,需给孩子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

  孩子的活动范围小了,天天就接触那么几个人、几件事,你能断定孩子就对那么几个人、几件事感兴趣,对别的人和事就不感兴趣吗?孩子的接触面有限,兴趣、特长自然就有限。为使孩子的生活不受限,父母应尽量扩大孩子的结交、活动范围,使孩子的天赋、才能有可施展的空间,可发挥的余地。在各种各样的选择里,孩子更愿选择什么、做什么,这就为孩子的未来的兴趣、特长埋下了伏笔。

   第二,需注意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

  同一年龄的孩子有许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家长的职责在于同中求异,看孩子到底对什么更喜欢、更感兴趣。在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有时候,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他的天赋、才能相吻合——孩子爱什么,正好擅长什么;有时候,孩子的兴趣、爱好与之天赋、才能不吻合——孩子喜欢、爱好的,并不一定就是他所擅长的。这需父母仔细观察、分析、研究孩子的.兴趣爱好里到底有几分是天赋、才能?有几分是偶然、巧合?孩子偶然喜欢什么,遇到新事物,会转移注意力,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一旦出现更新的事物,孩子又会对更新的事物产生兴趣。这说明,孩子的兴趣还不稳定,孩子不过是在众多的选择里,暂时选择了某事物,一旦出现新情况,还会出现新变化。这是正常的,每个孩子都会经历。难办的是,孩子喜欢的却不是他所擅长的。孩子年龄小,对未来、对自己、对同龄人认识不足,以为自己喜欢什么就擅长什么。比如,孩子喜欢卡通漫画,就以为自己擅长卡通漫画;孩子喜欢唱歌,就以为自己擅长唱歌;孩子喜欢电脑,就以为自己擅长电脑……这会使孩子沉迷于假象,不能自拔。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需要父母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比较和研究。

   第三,不要急于给孩子的兴趣、特长定性,定向。

  因为,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始,他们的体验、见识有限,认识、判断也有限。过早给孩子的兴趣、特长定性、定向,会使孩子失去很多的机会,错过很多的选择。如果孩子最初选择的并不是他所擅长的,把有限的时间、精力都投在了他并不擅长的事情上,这不是贻误了孩子的童年好时光吗?所以,孩子还小的时候,采取“广种薄收”的策略是明智的、可取的,这既不会使孩子错过选择的机会,也不会使孩子选错了、贻误再选的机会。孩子有比较、有鉴别,才会真正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爱什么、擅长什么。

   第四,不要急于给孩子请老师。

  幼儿时期,正是孩子的思想、情感发育的关键期。孩子的思想、情感还没发育起来,孩子的体验、感受还没建立起来,这个时候,急于给孩子请老师,让老师给孩子灌输一些思想、技法,这会使孩子的心里只有老师的思想、技法,而没有自己的思想、技法。这样靠老师灌输、提携起来的孩子,他的兴趣、特长发展得再好,也不过是一个匠人、艺人,和那些熟练的泥瓦匠、木匠、铁匠没什么两样。父母不急于给孩子请老师,而是让孩子自然发展,自我体验,自由发挥,孩子的思想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情感不受支配、摆布,等孩子的体验、感受建立起来了,有一定的思想倾向了,这个时候,再带孩子找老师。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跟老师学什么,这时,孩子学什么才是主动的、积极的;孩子学的是老师的思想精髓,而不是皮毛技法。这样的学习才是创造性的学习,这样的孩子即使成不了什么特殊人才,也会在自己的领域内拥有独特的感悟和建树。

   第五,应留心孩子发展的动向和端倪。

  孩子有某方面的兴趣、特长不可能一点都“不显山、不露水”。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总会伴有一定的习性、倾向。父母想早发现、早培养、早教育,就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这些习性、倾向。比如,有孩子听见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起来;听一两遍什么歌就能模仿、哼唱;走到哪儿都能听到音乐的声音,哼出音乐的曲调……这说明,孩子具有音乐方面的潜质、天赋,以后有可能向音乐方面发展。再比如,孩子在什么地方都喜欢写一写、画一画,写什么、画什么都特别专注、投入;无论别人是表扬还是批评,孩子都照写、照画不误,这说明,孩子有写字、画画的兴趣、爱好,以后有可能向字画方面发展。孩子习惯性地、不由自主地就想什么、做什么,这就是孩子的兴趣、特长的初露端倪。父母留心观察,怎么也能从孩子身上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第六,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方便、条件。

  孩子喜欢运动,就给孩子提供运动的场地、器具;孩子喜欢下棋,就为孩子寻师、访友,让孩子有学习、厮杀的对象;孩子喜欢昆虫,就带孩子收集昆虫的标本、资料;孩子喜欢音乐,就给孩子买音乐的光盘、影碟、门票……父母不支持、不付出,孩子不可能在兴趣、特长方面有所发展;父母付出过多,要求过严,也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尚小,应以熏陶、鼓励为主,以指导、教育为辅。

   第七,不能以父母的兴趣、意愿代替孩子的兴趣、意愿。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小没主见,就自作主张地给孩子报这班那班。这些擅自做主的父母,一不管孩子的根基、接受能力,二不管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他们只管自己喜欢什么、向往什么,或者什么在社会上吃香,什么对孩子今后的升学有好处,就给孩子报什么班。孩子很小就去上这没根基、没趣味的兴趣、特长班,几年、十几年下来,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孩子真能遂父母的愿,成为某方面的人才吗?能找出几个这方面的成功事例吗?可为什么真有父母擅自做主,孩子后来又真的成了他们希望的那样的人呢?那是因为有些父母的擅自做主暗自契合了孩子的天赋、才能,才有了两全其美的结局。这是多么偶然的事啊,谁能保证自己也能碰上这样的好事?我们要想自己的“投资、投力、投愿”有把握,就需仔细分析、研究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和孩子的时间、精力一起拿来打水漂。

  孩子的事只能由孩子自己做主,我们对他们寄予多高多大的希望都是徒劳的,要紧的是孩子自身的觉醒和内驱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