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王元年是东周还是西周?
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平王东迁以后,管辖范围大减,形同小国,而春秋时共有140多个诸侯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国号仍是周,因之前的周朝国都在洛邑之西,所以称呼周平王之前的周朝为西周,周平王之后的为东周。
中央制度
东周前期诸侯国君称公、称侯,只有“蛮夷”之国如楚、吴、越等称王;而东周后期徐州相王则拉开了华夏诸侯称王的帷幕。国君之下设诸卿,二卿、三卿或六卿,其中主持政务的称正卿或上卿,楚国称令尹,亦称相,秦又曾称庶长、不更。卿出征时为三军之将佐。
周平王元年始称东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东周王城位于诸强国之间,不能同心协力,反而彼此攻杀。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东周被秦国所灭,同年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七年后,东周国亦被秦所灭。东周共传25王,历时515年。
东周的时代特征
东周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崩溃,从群雄割据向大一统。经济上,铁器牛耕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
文化上,春秋时期私学兴起,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军事上,天下共主的理念产生。民族上,民族开始融合,大量人口迁徙,楚、秦等国人口的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