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先是韩国。
1、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
2、灭赵:韩国灭亡后,秦国有两个选择,赵国和魏国。以秦的实力来说本来无所谓,但是选择赵国会更有利些。因为赵国还有一定潜力,拥有河套地区、太原盆地,对东出函谷关的秦军侧翼有一定威胁。
3、灭魏: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
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4、灭楚:秦军灭赵、破燕并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5、灭燕: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前227年。
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
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6、灭齐:齐国最后一个灭亡,一是因为它处于东面,与秦国的西面遥遥相对,两者没有直接的利益纠葛。二是齐国一直梦想独善其身,五国征讨秦国时,也保持着中立。
扩展资料
秦国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
司马错又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后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又击溃赵魏联军于华阳,歼灭赵军于长平,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
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当秦王政刚即位的时候,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书中指出:秦国已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的地位了。这说明由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新兴地主的力量比较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到秦王政执政时,关东六国先后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
齐国向为东方之强国。但到秦始皇初年,齐政权传至齐王建时,齐威王时期建立起来的霸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齐国实已徒具东方强国的虚名。它政治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国无贤臣良将,军无奋进战斗之志,面对强秦即将发动的并灭六国的战争,竟毫无准备,坐以待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1、灭韩:秦王政十七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2、灭赵:韩国灭亡后,秦国有两个选择,赵国和魏国。以秦的实力来说本来无所谓,但是选择赵国会更有利些。因为赵国还有一定潜力,拥有河套地区、太原盆地,对东出函谷关的秦军侧翼有一定威胁。
3、灭魏:赵国灭亡后,对秦国威胁最大的就是楚国。这时候有两条线路可以选择,一是从江汉平原出兵;一是从中原出兵。相比而言,后者离楚国国都更近,而且中原地势平坦,更利于后勤补给。所以,选择中原这条线路,就要先灭魏国。
4、灭楚:灭了三晋之后,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势已经不可阻挡。按计划,本应该出兵楚国,但出现了一个意外,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一怒之下的秦王就先攻击燕国,只因燕国逃到辽东,路途遥远,秦军不能一鼓作气地灭燕,只得转向楚国。
5、灭燕:楚国灭亡后,六国只剩下燕国和齐国。这时对秦国而言,选择燕国和齐国都是一样,但是因为荆轲的刺杀事件,拉高了仇恨值,因此秦军将目标对准了苟延残喘的燕国。
6、灭齐:齐国最后一个灭亡,一是因为它处于东面,与秦国的西面遥遥相对,两者没有直接的利益纠葛。二是齐国一直梦想独善其身,五国征讨秦国时,也保持着中立
扩展资料
秦灭六国之战背景:秦国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
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
司马错又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后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又击溃赵魏联军于华阳,歼灭赵军于长平,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
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当秦王政刚即位的时候,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书中指出:秦国已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六国实际上已降到秦的郡县的地位了。这说明由秦国统一中国,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由于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权,新兴地主的力量比较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到秦王政执政时,关东六国先后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
意义: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
1、灭韩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而形成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的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
秦始皇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 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
2、灭赵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3、灭魏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
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
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4、灭楚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越国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5、灭燕
秦王嬴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6、灭齐
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
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
扩展资料: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秦始皇并没有因为母亲是赵国人,就对赵国手下留情,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可以看出,六国中,除了实力最弱的韩国,第二个被灭的就是赵国。当然,韩赵魏是春秋时期晋国分裂出的,与秦国是接壤的。秦国统一的大政方针是——“远交近攻”,绝不会因为自己母亲是赵国人,就手下留情。
一,国家利益永远高于个人情感虽说嬴政的母亲是赵国人,但嬴政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不会将个人情感和国家利益混为一谈,更何况,嬴政本身就是个没多少感情的铁血君王。从历史记载来看,嬴政诛杀母后的情夫嫪毐,还摔死了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并以吕不韦举荐嫪毐为由,罢免仲父吕不韦,驱逐并最后逼死吕不韦,就可见作为一代秦王,嬴政是充分继承了君王冷情冷血。而且,自从杀嫪毐,摔死太后私生子以后,嬴政和母亲的感情也几乎达到冰点,母子之情剩得可怜,赵太后连自己的儿子都保护不了,又有什么能力保护母国。更何况,她对自己的母国可能还没有对秦国感情深呢,有什么必要保护赵国。
二、赵太后虽是赵国人,却并不代表会替赵国着想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对普通百姓而言,不管谁当诸侯,谁当王,只要能让百姓吃饱出暖,百姓就拥护谁,家国观念和意思是很单薄的,赵姬原本是吕不韦府上的歌姬,后来被吕不韦当礼物送给了在赵国但质子的嬴异人。赵姬的出身,就表示她不会有很强的国家观念,后来,吕不韦和嬴异人逃回秦国,赵姬带着小嬴政在赵国有住了多年,时常被欺负,她和嬴政对赵国,恐怕即使有感情,也是恨吧。赵国给赵姬和嬴政的是担惊受怕的磨难生活,秦国给赵姬和嬴政的是万人之上的尊崇和权势,哪个国家对他们更重要不就很好衡量了吗。
三、秦灭赵国的过程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赵国与燕国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山西和顺)、撩阳(山西左权),将军桓齮、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河北临漳西南)、安阳(河南安阳西南)等九座城邑。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今河北磁县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李牧大败秦军,算是暂时保住了赵国。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番吾,又一次被李牧军击败。但赵军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郸(今河北境内)。这时期以为有李牧镇守赵国,秦国没讨到什么便宜。
此后秦军经过三年休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正当秦军消灭韩国时,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国以攻取的韩国为根据地,开始展开灭赵的战争。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率上地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迁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
王翦看久攻不下,就利用反间计,利用赵王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财好利和嫉贤妒能的弱点,散布李牧谣言,最终,李牧被赵王迁杀死。可以说,赵国灭亡前,李牧就是赵国的保护神,现在赵王自断臂膀,赵国也就距离亡国不远了。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三月,王翦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国在赵地设置邯郸郡。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总结:嬴政的统一大业,是秦国历代先王的终极梦想,不会因任何人,任何事而停止,这既是秦国的使命,也是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秦国灭掉其他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朝 先后用了10年的时间剿灭六国,秦朝灭六国的顺序遵循两层原则规律,第一层原则规律是远 交近攻,第二层原则规律是先弱后强。
秦国地处西陲,原为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春秋时期远较中原地区各诸侯国落后,春秋各国称霸中原盟会争雄时,秦常被摈斥于外。但自秦孝公起励精图治,任用商鞅变法革新,废除旧奴隶主贵族特权和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政权。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国。司马错又南并汉中、巴蜀,北灭义渠、陇西,巴蜀广大地区先后为秦所有。后白起率军攻拔楚都郢,又击溃赵魏联军于华阳,歼灭赵军于长平,中原地区的大片河山几乎都在秦国的控制之下。
经过春秋和战国长期的兼并战乱,中国社会逐渐向全国统一的趋势发展。到公元前246年,也即秦王政即位的初年,随着秦灭六国统一战争的开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封建大帝国——秦国,即将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六国日渐没落、秦国蒸蒸日上已成不可逆转之势。
秦国灭六国,可谓是将远交近攻的策略发挥到极致。如果六国能够坚持合纵策略,不为秦国 的小恩小惠所动,秦国是不可能击败六国的。但人性总是贪婪的,六国这种松散的军事联盟 ,在遇到切身利益的时候,就顾不上什么大局了。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经过10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最先灭亡的是韩国,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攻打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
公元前229年,秦国大将王翦率兵攻打赵国,不到一年攻克了赵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但 是,赵国公子嘉投奔了代郡,自立为代王。
赵国被秦攻占以后,引起了燕国的恐惧。燕国太子丹派壮士荆轲以献图为名,行刺秦王嬴政 。但是,穷图匕现,荆轲行刺失败,喋血秦宫。
于是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派王翦攻打燕国,攻破了燕国都城蓟,燕王喜被迫迁都辽东。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贲攻打魏国。王贲率军围困了魏都大梁,绝水倒灌大梁城 。魏王假意投降,被秦王所杀,魏国灭亡。
公元前225年,秦国大将李信率兵20万攻打楚国,结果被项燕击败。秦王只好再次派老将王 翦,率领60万大军再度攻楚。公元前224年,王翦诛杀了项燕。第二年,王翦俘虏了楚王, 楚国灭亡。
公元前222年,王贲率领秦军先后攻打辽东和代郡,俘虏了燕王喜和代王嘉,燕、赵两国灭 亡。
公元前221年,王贲自燕南攻打齐国,秦兵长驱直入齐都临淄,齐王投降,齐国灭亡。
秦国之所以能灭掉六国,除了和其强大的军事理论分不开之外,还和其散步舆论信息,大用 离间计脱不了关系。秦国利用在六国散布各种谣言,造成六国内部的不稳定,再利用利用各 种手段,分化瓦解六国国君与将领之间的关系,最终,以较低的损失,就攻下六国。“舆论 +贿赂”,才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制胜法宝。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朝统一之战,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