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为什么要学曾国藩,下篇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2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7万
展开全部
第一次是长沙之辱,,没有长沙之辱,就没有曾国藩后半生的功名事业。这一次挫而后奋的成功,给了曾国藩另一次印象极深的自我教育,更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百折不挠的性格特点。

 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多。“

 从这次经验中, 曾国藩更是领悟到,对于有志者来说,挫辱是最大的动力,打击是最好的帮助。咬紧牙关,把挫辱活生生吞下,就成了滋养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营养。 这构成了曾国藩生命经验中最核心的部分。

“反思” ,用的字面意思,也就是反向思考。曾国藩在创建湘军的时候,并没有首先去想“湘军怎么才有战斗力”,而是先来分析“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其实很多时候做事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天才的想法。你只要好好总结一下别人都犯了哪些错误,然后你反着来,你可能就成功了。

我们了解到曾国藩军事、政治上都不顺利,被咸丰皇帝解除兵权,47岁陷入人生低谷,在家蛰伏两年,反思自我,为人处世脱胎换骨。

这一年,曾国藩47岁,陷入了人生中的最低谷。

曾国藩不仅陷入军事上的危局,政治上也陷入重重泥沼之中。

被解除兵权后,他的那些宿敌一个个喜形于色,大骂曾国藩是假道学、假忠义。蛰居老家的曾国藩有口难辩,卧病在床。

更让曾国藩痛苦的是,此际正当太平军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曾国藩要眼睁睁地看着建立功勋的良机溜走了。

他这回有点挺不住了,举动大异常态,整日生闷气,动不动就骂人。在极端痛苦中,他拿起了朋友向他推荐的老庄著作,静下心来反思过往。

曾国藩反思到,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光是皇帝小心眼,大臣多私心,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也是重要原因。

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因此高己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面对官场同僚,他确实常以圣贤自命,觉得别人都是小人。

曾国藩在家中致信各位好友,请大家给他多提意见,帮自己总结经验教训。

曾国藩阅读好友来信,反复回忆既往,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

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

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

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被解除兵权,当然是人生大祸。然而祸是福之基,在灾祸中不能自暴自弃,应该置之死地而后生。

他认识到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

偏激,好名,也就是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

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

做事有始无终;

待人接物过于怠慢。

那么怎么做呢?也是四条:

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

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

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

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曾国藩在这里把家居的两年称为“大悔大悟”之年,经过一年多的乡居,曾国藩的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天京内讧后,太平天国并没有如咸丰预想那样迅速崩溃。在胡林翼的多次奏请之下,咸丰帝令曾国藩重新出山,办理浙江军务。

这次出山,曾国藩的朋友们惊讶地发现,曾国藩变了,变得他们几乎不认识了。

第一,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了。

启程前,曾国藩首先以非常谦恭的语气给各军将领、各地大吏每人致信一封,到了长沙后,他先拜遍大小衙门,连小小的长沙县衙他也亲自造访。

原来对那些无用的官样文章,他不理不睬,现在则每信必复。

此前,他对人总是持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现在,他努力包容他人,设身处地地体谅他们的难处,交往时极尽拉拢抚慰之能事

第二,他对皇帝,不再那么直言不讳,而是学会了打太极拳,不再事事硬顶。

第三,他不再慎于保举,不但自己勇于保举,甚至鼓励部下不要有太多顾虑而放手保举。

就这样,曾国藩完成了自己的“中年变法”。待人接物,前后势若两人。

曾国藩在他的日记里写道:我天生身体素质差,经常耳鸣,容易疲倦。看来是上天不让我学问有成!想到这里,就非常灰心。

曾国藩发现自己身体禀赋太差,不能像别人那样剧烈地经受磨炼。才三十二岁他就说自己:“精神易乏,如五十岁人,良可恨 

也就是三十三岁起,曾国藩又发现自己患上了眼病。

三十多岁起,曾国藩还发现自己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多说话。话说多了,就感觉异常疲劳。

三十五岁起(道光二十五年六月起),他又得了皮肤病。身上大面积长癣,“其色白”,遍布全身,“大者如钱,小者如豆”[插图],奇痒异常,抓烂作痛。用今天的医学知识判断,曾国藩的皮肤病很可能是“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一症状也跟随了他一生,从那之后,直到去世,他每天少则通宵不眠,多则不过能睡三四个小时。以如此孱弱的身体,承担起挽救国家、填海补天的大业,曾国藩的艰难竭蹶可想而知。在漫长的平定太平天国战争中,曾国藩自述“心已用烂、胆已惊碎”

自己更是三次自杀,数度濒危,承受了超过普通人耐受极限十倍百倍的艰巨,

 虽然如此,曾国藩仍然没有向困难低头。

  直到生命的末尾,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

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

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在国家的大局面前是多么的力不从心、微不足道。

曾国藩认为,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天生大才极少,中等以下人才都可通过培养教育造就出来。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他是个圣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个人命运的角度来看,不得不说他的一生真是受尽了折磨与煎熬,不仅是身体的更是精神上的。

他的自律、自强、自省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