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二册第八单元课文翻译
2013-07-13
展开全部
基因、环境与双胞胎 遗传与环境究竟哪一个影响更大呢?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人生来具有的潜力将决定他一生的作为。因此遗传即命运,是命中注定的东西。然而,基因并不是在真空中发挥作用的;一旦我们开始认识到基因在个人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我们就会明白,没有与其相互作用的环境,就不可能有任何个人的发展。没有一个特点是完全由环境或者完全由基因造成的。遗传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在同卵双胞胎中最易观察到。大多数的同卵双胞胎是在一起抚养长大的,因而无论在外表还是行为上都惊人的相像。这些实例说明,若在同样的环境中抚养长大,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就会以几乎同样的方式对环境做出反应。但这些例子并不能说明如果把这些同卵双胞胎分开抚养会发生什么情况。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已进行了许多研究。被研究的这些双胞胎都生活在美国,成长的自然环境几乎相同,并且具有几乎相同的营养史。因而,正如所料,他们在外表、身高和体重上极其相似。但也有例外:一对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相当严重的疾病而另一个却没生病;但是总体而言,同卵双胞胎,甚至从婴儿时就分离的同卵双胞胎,在心理和身体上会如此相似,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对从一出生就分离的19对双胞胎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双胞胎之间的差异与一起长大的双胞胎之间的差异一样不明显。这有力地说明了基因的影响力和环境作用的局限性。然而,必须记住的是,尽管被研究的同卵双胞胎生活在不同家庭里且相距甚远,但总体而言,那些家庭的环境基本上没有什么差异。人们通常都会千方百计地将每个孩子安置在和他自己原来的家庭背景相同的家庭里,因而发现这些双胞胎成长中有不少相似之处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在那些分开抚养的双胞胎的生长环境有较大差异的实例中,双胞胎之间的差异就很大了。下面的例子说明了在对比度很大的环境中成长的同卵双胞胎的情况。格拉迪斯和海伦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在大约18个月大时被分开抚养。她们直到18岁才再次相遇。海伦被领养了两次。由于她最初的养父母靠不住,两年后海伦又被送回到孤儿院。过了几个月,她再一次被住在密歇根东南部的一对农场主夫妇领养。此后25年她一直住在那里。她的第二个仰慕尽管本身没受过什么教育,却下决心要让海伦得到良好的教育;海伦最终大学毕业,教了12年的书,26岁时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格拉迪斯被加拿大的一个列车乘务员及其妻子领养。她读三年级的那一年,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落基山脉一带一个相当偏僻的地方,那儿没有学校,格拉迪斯的正是教育也就此结束,知道全家搬到安大略省后才得以继续。于是格拉迪斯就呆在家里干家务,一直到她17岁,随后在一家针织厂工作。19岁那年她去了底特律,找到了一份工作,21岁时结了婚。海伦在儿童和成年时期都一直比格拉迪斯健康,但除了这一点以及各自所受的教育不同之外,她们的生活环境十分相似。她们的体重、身高、发色和牙齿都十分相似。她们之间的区别显然与她们各自的社交生活不同有关。 海伦自信、举止得体、充分利用了她外表的优势,在社交中也显得很从容、有修养。格拉迪斯则害羞、忸怩、沉默寡言,缺乏迷人或优雅的风度。一位研究她们的科学家曾经说过:“这两个双胞胎之间的悬殊差异真可谓是大学教育的颇有说服力的广告。” 考虑到她们在环境方面的经历的本质不同,海伦和格拉迪斯之间的差异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心理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历,可想而知心理特点也反映经历。另一方面,那些不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更有可能在同卵双胞胎中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尽管基因十分重要,但是基因本身绝不能完全决定任何一个特点。我们的能力会达到什么程度由基因注定,而我们真正做了什么则主要由环境决定。 科学再次关注双胞胎 如果你对双胞胎感兴趣的话,那么双胞胎镇会使你着迷。从1976年起的每个夏天,这个位于俄亥俄州克利夫兰郊外的小镇都会挤满众多的双胞胎。去年夏天,有2356对双胞胎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参加并观看游行、焰火、魔术表演、五公里赛跑以及100多项的比赛:评选出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小的、最像的、最不像的,以及两人相加笑起来嘴咧得最大的双胞胎。你要是去过那儿的话,你可能会注意到有很多科学家也参加了这个盛会。有些科学家是来寻找引起疾病的缘由——例如皮肤病、癌症、心脏病。另外一些科学家则对双胞胎自身的感受感兴趣。但是在所有的科学家中,从事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工作的是这样一些科学家,他们专门研究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这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即研究我们是如何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什么我们有些人精通数学或擅长写作,而另外一些人则在艺术或篮球上出类拔萃?是什么造成了我们在智力、才能和品味上的差异?这些主要是由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基因(先天遗传)决定的吗?同我们的生活经历(后天培养),也就是我们成长的社会环境又有多大关系呢?如果你是一个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科学家,你难道不想研究一下同卵双胞胎吗?想一想,从同一受精卵发育出来了两个人。也就是说,两个人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同卵双胞胎之间存在的任何不同都只能是他们成长环境不同的结果。但是你能说他们之间的任何相同点都是基因相同的缘故吗?不一定吧。记住,大多数双胞胎都有相似的成长环境——同样的房子,同样的饮食,同样的亲戚等等。研究在不同环境下抚养的同卵双胞胎,或许是你能准确衡量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所起的作用的唯一方法。在过去的10年间,由心理学家小托马斯·J·布沙尔带领的一组科学家研究了大约65对分开抚养的同卵双胞胎。他们还研究了大约45对分开抚养的异卵双胞胎。科学家们把每对双胞胎带到明尼苏达大学进行为期一周、深入细致的检测。小组里的医生和牙医们给这些双胞胎进行了全面的体检。他们记录了双胞胎的身高、体重、眼睛颜色、耳朵的形状和头围。同时,心理学家们还对双胞胎进行了智商和性格测试。为了测试性格,心理学家们设法测定了:双胞胎们对事情担忧的程度,他们是谨慎型的还是鲁莽型的,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如何。他们根据双胞胎们对一些陈述的回答来衡量这些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性格特征,这些陈述包括“我很少鲁莽行事”,“木柴燃烧的火焰激发我的想象力”等。一周结束时,每个双胞胎都回答了大约15000个问题。布沙尔小组对分开抚养的双胞胎之间的相似之处感到非常吃惊。例如他们的手势和姿势经常很相似,真是令人惊奇。在照片上,很多双胞胎摆出的姿势几乎一模一样。有些同卵双胞胎还发现他们的生活方式极其相似。“吉姆兄弟”是布沙尔研究的第一对同卵双胞胎,他们出生四周后就被不同的家庭领养。他们都在俄亥俄州长大,彼此相隔45英里。当他们在39岁重逢时,发现了一系列惊人的相同之处:两个人都叫吉姆,都开同一型号的蓝色雪佛兰,都喜欢做木工,都有啃手指甲的习惯,养的狗都叫“Toy”。两个人都有傍晚头痛的毛病,都是在18岁时开始的。在吉姆兄弟之间所发现的相同点在明尼苏达小组研究的双胞胎身上都普遍存在的。有些对明尼苏达小组研究工作持批评态度的人说“这些巧合没什么可奇怪的”。他们认为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很多的细节,因此必然会有巧合。而且,对于异地抚养的同卵双胞胎之间发现的任何一个巧合,持怀疑态度者都能指出大量未被发现的不同点。同一对双胞胎可能有不同型号的电视机,支持不同的足球队。但不同点是不会被报道的,因为它们不会使人吃惊。但是除了巧合之外,明尼苏达的科学家们收集并分析了有关双胞胎的健康、智力和个性方面的大量数据。布沙尔认为,有关异地抚养的同卵双胞胎的数据清楚地显示了:先天遗传,即我们所继承的基因,对我们的生活有显著的影响。该小组发现,这些同卵双胞胎在身高、指纹和心率等生理特征方面极其相似。成年的同卵双胞胎还往往有相似的病史,例如同时得了青光眼。明尼苏达小组报告说智力似乎也更受基因的影响而不是环境。尽管由不同的家庭抚养长大,布沙尔小组研究的同卵双胞胎在成人智力测验中所得的分数完全相同或几乎相同。但是最令人吃惊的是,明尼苏达小组发现基因对于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会决定我们是尊重传统、循规蹈矩,还是会成为坚定的离经叛道者。根据布沙尔的看法,你与生俱来的基因对你是否自信、快乐、乐观或者对世界上的事是否持消极态度有很大影响。明尼苏达小组的一位心理学家南希·西格尔说:“这项研究令人信服地表明:基因影响人们行为的每个方面。”另一些科学家不同意这个说法。他们质问:既然光是对智力的定义就多种多样,你们又怎么能够去研究智力是否是遗传的呢?他们认为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其它的性格特征中。布沙尔本人表示了这样的观点:即使是他所研究过的最相似的双胞胎也是彼此不同的。因此即便基因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它们也不是唯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我们的日常经历也有助于塑造我们。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为了考试,你还得学习! 父母健谈,孩子聪明 “具有代表性的”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后最初的几年中是如何与孩子交谈的,就这一问题有一项详尽的研究,并已获得了大量的富有价值的数据和一些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初步发现。 父母与9个月到3岁大的孩子的交流在性质和范围上有着显著的阶级差异。这种差异的结果是:白领家庭的孩子智力有显著的提高,蓝领家庭的孩子智力有所提高,而在(依靠)福利救济(维持生活)的家庭中,孩子(在智力方面)得到的帮助少得令人担忧。这项研究的两位合作负责人是堪萨斯大学的杯底·哈利和阿拉斯加大学的托德·里斯利。他们认为父母与之交谈很大的小孩同父母与之交谈很少的小孩相比,在日后的智力测验中得分要高的多。 “父母与他们的小孩交谈越多,对以后小孩的智力发展越有好处,”里斯利说。“但是,家长行为中存在的这种巨大的阶级差异使我们感到震惊,它表明靠福利救济的家庭中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靠每周上几小时海德思达举办的幼儿教育课是无法克服的。” 上周在多伦多举行的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年会上,哈特和里斯利报告了对堪萨斯城地区42户人家的观察结果。 早先关于环境和基因对个人和种族群体的智商和智力潜能的相对影响就已经争论得很激烈了,哈特和里斯利的这一研究又激化了这一争论。两年半的调查以及随后三年中研究者们对大量的观察资料——文字的和磁带记录的——所进行的分析为争论中的环境因素这一方增加了新的内容。 哈特和里斯利研究的家庭都很正常,没有出现类似虐待儿童或精神疾病等严重问题。在13个职业家庭中,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属于白领阶层;23个工人家庭中,父母所做的工作包括电工和管道工等;有6个家庭主要靠福利救济维持生活。这些家庭还代表了相当广泛的种族和民族群体;有8个是单亲家庭。家庭中孩子数目也从1个到7个不等。 受过训练的观察者们从每家选择一个小孩,从这个孩子9个月大时,每两个月花一小时用录音和文字记下这期间孩子在家庭里的全部交流情况。观察者们只关注这个孩子以及与之谈话、交流的人。他们从不向父母提任何建议,即使被问到也不说。 里斯利说,每家的父母与孩子谈话,随着一个月又一个月的时间推移,呈现出富有特色的层次。总体说来,职业家庭的父母最健谈;他们每小时对孩子说的话几乎是工人家庭父母的两倍,是福利救济家庭父母的四倍。 所有家庭的父母都倾注了几乎同样的精力看管孩子,不让他们有麻烦和危险。但是那些跟孩子说话最多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又加入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例如对孩子做出的努力予以肯定和支持,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给孩子提供指导以及使用丰富的词汇。经常与父母进行高水平交谈的小孩在他们3岁时进行的智力状况测试中表现得格外出色,即使把社会经济和其他因素都考虑进去结果也是一样。9岁时进行的后续调查表明,这些孩子在智商上仍然保持优势。 纽约城市大学的心理学家弗朗西斯·D·霍洛维茨认为,虽然基因能影响人的智力,但是新的数据却显示,父母与孩子交谈的方式以及表达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期望的方式也会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霍洛维茨说:“这份不同寻常的报告卖出了很有意义的一步,使人们对正常儿童的发展有了更好的理解。”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