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愿意活着
如果问为什么活着,人们会说“为了好生活呀!”可再问什么是好生活,每个人的答案就各不相同,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生活。
一、人为什么愿意活着
说起大道理,每个人都觉得生命短暂、生活艰难,可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好好的活着,这说明有一种力量来支撑着我们,让我们有活着的念头和想法。那这种力量是什么呢?是希望?是幻想?是意志?还是对现实的满足和留恋?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感觉,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好像有什么令我们高兴的、满足的东西出现。为了迎接那种感觉、见证那种想象、体验那种快乐,所以我们愿意活着。即使有暂时的失落,但那种类似于希望的东西比什么样的痛苦都重要,所以我们愿意长久地活着。
这种感觉究竟是什么?可能我们没有认真地想过,只是一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好多人感慨说:“人就是瞎活的,没有意思。“这句话其实隐隐有某种感悟,意识到人是为某种自己想不出来的东西而活着。
二、想像的场景是活着的动力
约翰.厄里有一本书叫《游客的凝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结论就是,你对 旅游 的期待也好,体验也好,都不是天然的,而是被建构出来的。 旅游 的整个过程,都是想象 大过 真实,并且那些值得看的景观,也都是围绕这种想象才成为景观的。
而期待和幻想,在许多学者看来,正是现代消费主义的两大要素。光是购买、使用、体验,还无法让消费者满足, 人们 的满足感其实是来自于内心的期待和幻想。幻想什么呢?幻想自己追求愉悦的这个过程。 因此,人类花钱消费不全然是因为物质上的需求,人们真正向往的是亲身体验自己幻想中的场景。正因为这种令人心驰神往的完美体验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发生,人们在每一次幻灭之后,就更期待产品和服务能推陈出新,提供新鲜感。当代消费主义的核心就是一场求新求变和永不满足的循环。要将它维持下去,关键就是要不断地创造人们的期待。
换一句话说,对具体的事物,比如说一次 旅游 ,人们会幻想一个场景,并乐意亲身体验。
一次 旅游 如此,其实人生亦如此。 对于人生,恰恰需要这种幻想,而人们往往忽略。我们的人生也是幻想和期待,并加入体验的过程。
但是一般人幻想的画面并不清晰,也不具体。这种不清晰不具体的场景,是我们活着的动力,但正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这种动力,也就不知道怎样去努力,从而和别人形成差异。
普通人不知道场景,也不愿意主动描述该属于自己的影像,所以每天浑浑噩噩。而另一种人,他们有清晰的想象,进而把这种想象转换成日常的指导,并为之付出努力。
场景清楚也罢,不清楚也罢,我们都 因为这个场景而觉得生命有意义,都因为这个场景而愿意活着。
知道愿意活着的原因,就有另外的问题出现: 如何活着,或者什么叫高质量的活法?
场景清楚的人,虽然有奋斗的艰辛,在别人眼里是自我折磨,或者自寻不自在,但他们才是真正的自在,高级的快乐。
他们的生活叫良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