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懒以及思维的惰性
已经窝在深圳一个月了, 答辩结果始终没有出来, 日子也一天一天混, 感觉像咸鱼一样越来越懒. 而且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瓜吃, 乐此不疲.
今天下午突然想起来没有办学生签证续签, 下午就冲冲忙忙去办, 结果过去发现自己签注到期其实是30号, 之前一直以为是20号, 并且看了下邮件说签证27号就能拿到. 所以根本没必要办, 白白跑一趟. 真是有种怒其不争的感觉, 为什么不事先把事情搞搞清楚?其实只是懒得去想. 哎, 人心一懒就会做蠢事.
加上最近负面情绪积累到一个极点, 不得不反省一下自己最近的问题.
懒, 真的是万恶之源. 它扼杀你变好的可能性, 就这么被动的接受命运的重力把你往下拖.
懒可以分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 他们互相排列组合就变成了各种不同的情况.
第1种, 当然也是最好, 而其他的不同情况对于人的危害也不太一样.
第4种情况, 只要还有点要求的人,都会垂死病中惊坐起, 而后奋发努力. 所以这种情况的威胁不太大. 身边也有这样的例子, 本科时候一个同学, 玩了3年, 最后考研一把梭, 成功考上Top10的985硕士人生再次辉煌. 当然, 如果失去有要求的前提抑或是病入膏肓, 那也就等死了. 这样的人是多数.
第2种情况. 这类人心理很勤奋, 想法也很多, 典型的操作是不断思考问题,给自己定下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但就是懒得去做. 长久以往, 也就造成两种结果, 第一种, 郁郁不得志, 认为一定是老天亏待了自己, 转而开始产生很多负面的东西. 第二种, 自己为是, 总是以为自己想法胜人一筹, 常见于各种民科, 以及网络喷子.
最后, 也是我最想说的第3种情况. 这种情况最常见(至少我是这样...), 原因是大部分人都是有惰性的, 因为惰性是天性, 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 就像地球上的重力一样纠缠着你. 因此大部分人一定会经历情况4, 然而主流的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 所以我们不得不违抗自己的天性变得勤奋. 可是, 很大一部分人通常会变成情况3, 也就是变成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这里说碌碌无为可能不太准确, 因为这部分人很可能有了一些所为, 并且成为社会的大多数中层, 或者是中下,中上.
之前人民日报的公众微信号上已经分享过不止一次关于这种情况的鸡汤文(貌似都是深夜发的...), 其实值得一看. 讲得道理很简单, 因为身体上的勤奋会给人一种错觉, 一种安慰, 用一句很经典的话解释就是: 战术上的勤奋, 战略上的懒惰. 我自己就是很真实的例子, 大学四年几乎每年都拿奖学金, 考研得时候也很努力, 认为考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最终被打脸没能进理想的学校. 反而是那个玩游戏玩了3年的同学, 最终考得很好. 后来想想, 似乎我当时太自信了, 以为自己这么努力一定会有个好结果, 所以犯了很多战略上的错, 比如 没有正视自己的弱点, 没有经常总结思考, 没有改变, 选择冒险考性价比底的学校,等等.
当然, 第三种情况也会两种不同的结果, 首先, 因为身体的勤奋, 会让你对未来真正的挑战麻痹大意, 当你真正想改变时已经来不及了, 这就是所谓的“温水煮青蛙”. 另外一种结果就是没有方向的努力, 试图用勤奋来感动自己.
而本质上, 心理上的懒惰可以理解为思维上的惰性.
首先,不可否则, 身体上的懒惰是和心理上的懒惰有高度的因果关联. 换言之, 如果你身体懒了, 心理上很难不懒... 所以, 改善还是先从身体做起, 避免成为“键盘侠”.
关于思维的惰性, 之前看过一个很有实践性的微信文章. 觉得不错, 除了论述思维的惰性之外, 还提供了实践性方法, 大概意思是做一件事, 事前事后, 都要做到 “三思” .
所谓事前三思:
而事后三思:
加粗的部分是我们常常忽视的问题. 其实克服思维惰性本质需要一个积极的(Active)思维和身体.
不得不说,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 有提到, 身体的精力(健康)状况会改变在的人的行为, 换言之你身体精力很弱, 就算想积极你也积极不起来. 这点我感同身受, 考研那段时间, 胃经常难受得翻天覆地, 只能趴在自习室的桌子上, 什么事都不能干. 说到底, 人毕竟是物质的.
所以, 一个健康而有活力的身体是积极的基础 . 没事还得多运动让自己有个健康又有活力的身体.
当然, 心理的积极也需要保证, 其实也有很多实践性的方法, 比如尽量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不要给自己内心太多杂音和干扰, 比如多看书少吃瓜... 因为我之前听说过一种说法, 人的思维的精力是有限的, 如果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上用掉, 那么还如何保持自己积极的思维呢. 换句话说, 如果你满脑子都是惊天大瓜, 你还有什么思维精力主动得想自己的做事方法?其他方法如冥想, 就是一种获取正念的方法, 这里安利下两个app, 一个叫breathe, 一个叫tide, 都是挺不错的免费软件.
以上我探讨了惰性的种类, 各种结果以及实践性解决方法, 可惜并没有针对他的来源进行深刻探讨, 我想如果如果有很多深入来源分析, 我想我能能更加科学的解决自己的惰性问题.
Ref:
思维惰性是阻止我们进步的最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