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的生卒年代、年谱、历史贡献及家庭概况
展开全部
一、 胡琏的出生时间和世系
据1996年重修的《胡氏族谱》称:对琏公世序的订正,势在必行。因现存之旧谱,一载琏公为纲公长子,珙为次子,另一载珙长琏次,二者任取其一,均难说保持原貌。同时,这次订正,绝非我们杜撰,其实质是民国十四年的继续。那时,曾有先贤考证出:珙琏并非兄弟,而是祖孙,琏乃潭公之子。这位先辈,还专门撰写了考证文章,惜未刊于谱,但一直家藏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被毁。此公意见虽未被采纳,但谱印成后有的版本将琏公序为长房,有的版本删除了琏公的世系,这些版本,至今尚存,个中缘由可能就是向后人传达琏公世序有误的信息。
1996年重修《胡氏族谱》的编委会,最后取得一致意见:这次修谱,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水平,应当实事求是,尽责尽力,保持原貌,但按照历史的实际进行注释,并撰写文字说明有关情况,刊于谱中,以待后人评说。
上面两段话,是1999年出版《胡氏族谱》的编委会的一致意见,如果没有新的历史资料,这两段话是在胡琏世系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还算一个比较合理的推理和解释, 编委会的编辑态度“应当实事求是,尽责尽力,保持原貌,但按照历史的实际进行注释,并撰写文字说明有关情况,刊于谱中,以待后人评说。”这无疑也是无可指责的。
然而正是新发现的史料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有胡琏亲自填写的家庭情况和出身经历等,使我们对传说资料和由此的推理结果不能认可, 这无疑也是无可指责的。
1.琏公的生卒年代。
对胡琏的生卒时间,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各种资料上说法也不统一, 1996年重修的《胡氏族谱》根据三个“准确”的时间记载,考证出琏公的生卒年代。一个是在世时间七十三岁,“无需”考证。一个是中进士时间不论史、志或族谱,记载均一致,是大明弘治乙丑科,即弘治最后一年,一五O五年中进士。
但查《明世宗实录》卷274: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辰朔。癸亥,“户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琏卒,赐祭葬如例。”按五月朔(初一)为甲辰,癸亥则为五月二十日。胡琏实为七十五岁卒。
但《万历淮安府》志和《胡氏族谱》云,胡琏七十三岁卒。以致上面还说“无需考证”。其实“三”可能为“五”之误。
新《胡氏族谱》继续说:还有一个是关健的致政(退休)时间,这个时间是琏公的同僚吕柟(nán同“楠”,吕柟系赐进士及第,奉政大夫,南京尚宝司卿,前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兼修国史的臣僚),为琏公写了一篇叙,即《胡公致政还沭阳叙》,此叙明确记载作于嘉靖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一五三三年),根据明代吏制,规定致政年龄为六十五岁,那就是说一五三三年琏公应为六十五岁。
从这一年上溯至一五O五年,为二十八年,则为琏公中进士的从政时间三十七岁。再往上溯,从一五O五年中减去三十七年,再加上本命年,为公出生时间,那一年是成化五年己丑(一四六九年)。
另外,胡琏门生程文德《祭胡南津尊师文》云:“公于吾翁,生同己丑。”公指胡琏,翁则指程文德的父亲程銈。程文德为胡琏的学生,程、胡两家有通家之好,程说他的父亲与胡琏同生于己丑,即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他的说法应当不会有错。(《程文恭公遗稿》卷17)此与前段推测正合。
从一四六九年再往后移,到七十五年后,即公的逝世时间,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年。
这样,故琏是生于1439年,三十七岁时,1505年中进士,六十五岁时,1533年退休,七十五岁时,1543年五月二十日逝世.他这一生就很完整了。
这次新发现的史料《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有胡琏亲自填写的出身时间, “字重器,行三,年三十七, 十二月初一月生”与上面的的计算一致,这就进一步确定胡琏生于1439年12月1日(农历)
2.琏公的世序考。
关于胡琏世系,原历次修谱都不够准确,这次史料《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胡琏对自己的四代亲属都填写清楚,不需考证,这就是“曾祖(父)(胡)辅,祖(父) (胡)友良,父(胡)纲,母赵氏,具庆下(父母俱存者) ,兄(胡)瑄、(胡)珣,娶屠氏。”
胡琏有4个儿子:胡效才、胡效忠、胡效谟、胡效诠。另有孙辈、曾孙辈等若干人。
3.为什么琏公的生卒和世序会出现问题。
这要从编谱的过程和古人思维习惯上找原因。
沭阳《胡氏族谱》,1996版序言中明确记载“雏于清之康熙乙丑(1685年)年又弓公之手”, 康熙乙丑年(1685年) 10世胡简敬、胡简文始首次修谱,此时离胡琏1543年逝世,已过去六、七代人,达146年之久,沭阳的胡氏和淮安胡琏后代早已失去联系,对胡琏后代的资料仅从传说和史料中获得,面且很不完整,否则不会只记录胡琏三个儿子及三个孙子情况,甚至连第四儿子胡诠也丢掉了,胡琏和胡珙关系也搞不清,胡琏的第四、五、六代情况甚本全无,更不可思议的是胡琏还有二位兄长下落没有交代,胡涟长辈住址及坟茔也没有交代,这些问题当时如找到胡琏后代中任何长者,或获知关健史料,如《明代登科录汇编》之类的,都会有所交代,毕竟这次胡谱也仅是始修,收集材料而已,且名义是胡简敬参与,实质他在京城,那有时间过问, 5年后1690年(康熙庚午29年) 因吏议重谴,被上从宽,发往河南汝阳垦荒、更没有心思修谱了。
所以《胡氏族谱》民国十四年本序载:“胡氏族谱,虽为简敬公首创,但十世之前,人丁未蕃(fán茂盛或繁多),较为简略,充实增修的,还应从十四世诵琴公算起。〞说明首创谱料,不但简略,也很粗糙。
这样时隔很久,简略又粗糙的族谱素材,内中不合理或明显有误的草谱,又经嘉庆5年初修未果, 咸丰4年三修未付印,直到“至民国十四年仰敬、丕时等公集数十位先贤之力,耗巨资,历七载,刊本问世,流传至今。”其间各次编修对先辈留下的抄本又都遵循一条不成文“原稿不可改动”的祖训。因此即使错了,也原文照抄,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二、胡琏简年谱 (参考刘怀玉先生研究资料)
1469年(明中期成化五年己丑) 出生于沭阳县新河镇沙河村东(即原新挑河白鲤沟东)
关于胡琏的出生地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民间传说并结合墓碑后发现,基本(墓志铭字迹不请)能确定为白鲤沟东的后沙河一带(见本文后附录)
1495年(弘治乙卯八年)27岁中举人
1505年(弘治乙丑十八年)37岁直隶沭阳人,二甲第七名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正五品)。
1512年(正德壬申七年) 胡琏升福建按察佥事,分任漳南巡海道。
调闽广二省兵备道,掌监督军事。出兵荡平南海之敌
1517年(正德丁丑十二年)49子岁 长子胡效才考中进士。约此时胡琏父亲去世,享年90余岁。
1519年(正德已卯十四年) 51岁 胡琏在家为其父守孝。约在八九月间起复归福建。胡琏作《忠孝书院碑记》。
1521年5月(正德十六年辛己)53岁,胡琏升任广东按察副使,参与对葡萄牙人的海战。
1522年(嘉靖壬午元年)54岁,平佛郎机牙有功,先后升任按察副使。
晋中丞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福建沿海(正三品)。(所在地有乡贤祠等旧迹)
1531年4月(嘉靖十年辛卯)63岁,改任江西巡抚。10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1533年(嘉靖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65岁,退休回乡沭阳,乡居至68岁。退休后教授很多弟子,邹东的郭守益,程松溪,文德皆考上秀才,继承儒家学说。
1534年(嘉靖十三年甲午)66岁 胡琏乡居三年。作《重浚支家河记》。
1537年4月,(嘉靖丁酉十六年)69岁 户兵二部议处,以闻寻诏,起原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胡琏,为户部右侍郎。(正三品)征讨安南。
1539年9月,(嘉靖十八年己亥)71岁胡琏复被令致仕。再次回乡,回沭不久,便举家搬迁淮安府山阳县平桥定居,且在平桥交结好友。
1543年(嘉靖癸卯二十二年)75岁本年五月二十日, 胡琏卒。
《明世宗实录》卷274: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辰朔。癸亥,“户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琏卒,赐祭葬如例。”按五月朔(初一)为甲辰,癸亥则为五月二十日。
按《万历淮安府》志和《胡氏族谱》云,胡琏七十三岁卒。“三”可能为“五”之误。
墓在府治(淮安府)东石塘。敕授文林郎,浩封奉政大夫,特授通议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正二品),配屠氏,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晋封二品夫人。
国家崇祀乡贤,予以隆重表彰,建祠纪念。胡公天性孝亲爱友,历任高官皆以廉洁著称且不标榜显示自己。
三、胡琏的历史贡献
胡琏(1469—1543)为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字重器,别号南津,为胡刚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新河人,晚年告老还乡后,从沭阳迁居淮安府城。胡琏懿行美德,与为官之功绩盛大显著。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兵备尤精,胆略过人,为我国学习和改进西方坚船利炮之先驱人物。
胡琏在闽广兵备道任内,战功卓著,名贯遐迩。当时葡萄牙人盘据在东南沿海岛屿,仗其火器先进,经常肆意骚扰我沿海居民生产生活,无恶不作。胡琏曾以精锐之师,出其不意给海匪以沉重的打击,屡次获胜,缴俘颇丰,荡平南海之敌,国威大振。胡琏把缴获的西洋火器称其名为“弗郎机”,其杀伤力强,为害尤烈,胡琏命明朝神机营进行改进和仿制其火器,将火炮引入,后名为“神机炮”,用于武装军队,对当时中国军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胡琏在闽任上剪除恶吏,执法如山,加强海防,政绩卓著,闽人念其功德为其造像勒石,颂其功德。征讨安南(今越南)时,朝廷不顾当时胡琏年事已高,决定再次起用,委任督运粮饷,胡琏欣然领命,老当益壮,为国效力。
胡琏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秉成家学,工书法,善诗文,学习十分勤奋,年青时就
名闻乡里,被当地人尊为诗坛之首,史书称其聪颖嗜学,喜交文友,名噪一时。胡琏告老还乡后,潜心研究经史,教授生徒,邹守益、程文德两学者钧在其指点而成名。奉政大夫,经筵讲官,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吕柟先生,于胡琏退休时为其写赞,即《胡公致政还沭阳叙》,对其生世作了记载并作客观公正评价。
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科钦授翰林院检讨,山阳毅文张鸿烈拜赞胡琏像曰:“鲸波弗靖,岛寇乱华。火器猛迅,杀人如麻。厥器何名,佛郎机牙。谁其殪之,封豕长蛇。胡公一怒,令肃风沙,折馘授首,如剚鳍鲨。夺其利器,捷于镆铘。流传中国,机巧有加。文臣不封。至今叹嗟。”亦对其功绩作了记载并作客观公正评价,应该可信,足以说明胡琏之历史贡献。
晚年教授门徒,兼修国史,著有《南津诗集》行世,但此书巳失传。官至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晋封资政大夫(正二品),配屠氏, 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晋封二品夫人。墓在府治(淮安府)东石塘。地方崇祀乡贤祠。旧县(沭阳县)治前有公进士坊额曰:黄甲传芳。子效才进士坊额曰:青云接武。
四、胡琏的子孙
胡公家学有法,家教有方。一门三进士、两举人,实为罕见,四个儿子:
长子孝才:字汝园,生卒年不详,胡琏长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升授直隶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诰封中宪大夫。
谏官史道、阎闳因建言获罪,胡效才挺身而进,上疏辩护,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正德、嘉靖年间宦官当道,败坏朝纲,时人敢怒不敢言。胡效才以国事为重,上疏弹劾宦官,痛斥宦官用事之弊端,朝野为之咋舌。
嘉靖七年,巡按御史胡效才《查处重镇武备疏略》中题:臣伏见昌平州天寿山一带地方,乃祖宗陵寝所在,而畿辅要害最先。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严。而其将领之选,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精也。累朝增置长陵等七卫官军,每卫无虑数千员名,而又专设内外守备各一员以居守之。
父任京堂而子为科道者,例得回避改他官。耿裕、许诰俱以父任冢卿故得改授翰职。嘉靖九年,御史胡效才以父琏任都御史,奏当回避,上曰:‘近年科道改翰职,此阴厚私弊,效才准于在京别衙门相应职事改授。’以后俱照此例行,凡回避者,不得改翰职矣。
嘉靖十年六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胡效才巡视天寿山营操后,所上《查处重镇武备以防不测疏》,其中指出:“臣顷巡关,先入其境,时方四月,尚未开操。查问其见在官军数目凡两日,而官之来见者陆续尚不及三分之一。军余之所可见者止有守门、巡捕数十名而已,又皆老羸狼疾之甚。至于鞍马、金鼓、旗帜、器械等项,俱无一物鲜明锋利。其余营操旗军则更无一人应命者矣。守备而下,展转支吾,或曰在京打卯,或曰出差未回,或曰巡山不在。访其实,则半皆役占买闲,半皆纵放歇役也。夫以畿辅重镇所赖以障内而捍外者,而武备之废弛一至于此!不知内外守备官员平时所干何事!倘万分一黠虏毁墙而突入,群盗乘虚而肆起,不知仓卒何以御之!”
胡效才墓,在山阳县治西范家墩。胡效才妻子:冯氏,诰封恭人。儿子:胡应徵,字梦云,嘉靖丙午科举人礼记魁
孙子:胡一炳,寄籍淮阴。
次子效忠,字尽臣,胡琏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胡效才之胞弟,生卒年不详。明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科举人,官任顺天府府尹(相当于今北京市市长),诰封通议大夫。子胡应嘉官至吏科都给事中。
明嘉靖39庚申年(1560),胡效忠游览黄梅四祖寺,刻柳宗元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于灵润桥下西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宗元。”落款:“大明嘉靖庚申(1560)胡效忠来游刻石。”该石长方形,高1.47米,宽0.87米,竖刻六行,每字高0.14米,宽0.13米,行草阴刻。由于年代久远,字迹较模糊。以此幅石刻为中心,形成了明清摩崖石刻群。
妻子:沈氏,诰封淑人 儿子:胡应嘉
三子效谟,字帝猷, 蒙乃父之功德得赐为荫生, 官任云南澄江府知府,诰封中宪大夫。
效谟聪颖好学,尤喜实用之学,能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又能自立一家之言。效谟荫仕至云南瀓江府知府,晋中宪大夫,勤于政事,廉洁自律,执法严明,刑赏不诬,豪右权贵畏惧而有所收敛。效谟关心民间疾苦,率民治水,减轻灾害。为政之余,潜心学问,著《复闸旧制》一书,资料丰赡,颇多创见,时人极为推重。顾炎武、胡渭、阎潜邱等大家,在其著作中多有引用效谟书中材料。
万历四年(1576),黄河泛滥,水灌淮安三城。胡效谟《淮安大水记》略云:水高五六尺,由通闸建瓴入。高于街四五尺,悬注以入。水且沙半,凡所经河渠,中心皆沙为洲,所过街市,房廊两旁堆沙三四尺,门户闭,晓即沙壅,挖始得开。院落中,蚊可斗量,昏明之交,声若风雨;平地水已七八尺。乡聚屋低者,水压其檐。人皆穴屋栖梁上。高者门未没尺许,人皆桴偃卧出入,稍不戒随浪旋没。时两城水关皆闭,城门皆筑土坝。外水固不得入,城中雨水积已五尺余。城外水高于城内屋脊,夜静水声汹汹在梁栋间,坐卧令人魂摇心荡。八月十八日,大震电一夜,城中水深七尺,烟火尽绝。
妻子:仲氏,诰封恭人。儿子:胡应恩,嘉靖时贡生,任广东合浦县知县,敕授文林郎。
四子效诠
历次编修的《胡氏族谱》都漏掉此公,估计系胡琏晚年所生之子,家乡一般人不了解,主要生活在外地,最后搬迁到山阳平桥时才定居。据吴承恩在为潘埙撰写的《通议大夫都察院右都御使潘公神道碑》中说,潘埙的女儿潘采苹嫁胡琏四子胡效诠。
潘埙生于明成化12年比胡琏小7岁。生有异禀,工于文章。正德2年,与同里蔡昂、杨谷一同中举,时年32岁。次年连捷,又与同里李元一同中进士。至次年6月,始选授工科给事中(负责向皇帝提意见)。正德9年5月,升吏科右给事中,10年6月升工科左给事中,11年8月升兵科都给事中。该年11月因建言为忌者所中,特旨升一级外放开州同知。潘埙在朝八年,弹劾过不少大臣。在开州待了三四年,正德15年,始升南京太仆寺寺丞。16年5月,正德皇帝驾崩,吏部建言,先朝因直言守正被降黜者应录用,潘埙被恢复言官之职,并升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4年5月,升任山东右布政使。6年10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上任不久,即于7年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地方。这是他宦海的顶峰。8年3月他54岁,被勒令致仕。从此退出官场,屡荐不起,直至以87岁高龄寿终正寝。
潘埙回乡住在淮安城里,在平桥东南部今九洞地方,置得田产400亩,常下乡观稼督耕,经营三十余年,在平桥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庄园,待胡琏征安南从沭阳迁平桥时, “会少司徒南津胡公琏亦家居,公平生交也,联庐结亩,尚羊啸咏,相与陶陶然”(见吴承恩撰《通义大夫蓟察院右副都御史潘公神道碑》),这俩人不仅伐平生知已,还房连房,地连地的,两家结成亲家就很自然了。
延伸阅读:
《射阳先生存稿》卷四有一篇《寿胡母牛老夫人七帙障词》,这篇文章是吴承恩为胡效
才的夫人牛氏贺寿而作的。他在障词中说,他与胡母牛氏的关系是“自淮累叶周亲,亦是连枝娇客。”从这句话看来,吴承恩应与胡效才为连襟姻缘兄弟,同为牛氏娇客即女婿,他的夫人应与胡母牛氏为同胞姐妹,因而“同气连枝;”哪么,吴承恩的第二位夫人即应姓牛了。按牛氏亦是当时淮安的望族,牛蟠、牛斗父子与朱应登、朱曰藩父子两世同年(举人中式),牛斗官至主事,朱曰藩在淮安避倭时就是住在他家的,以后还曾联过姻。胡效才的父亲胡琏是吴承恩的老师,与潘埙为亲家,是吴承恩的父辈人。按照当时的社会地位与家族关系来说吴承恩与胡效才为联姻兄弟,对牛氏自称“连枝娇客”,也是合适和可能的。《寿胡母牛氏老夫人七帙障词》大约作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按照“新婿曰娇客”的说法,吴承恩与牛氏结婚即当于此前不久,其时的他已是56岁的人了。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经过两年多的打磨整理,在这一年当中,65岁的吴承恩终于将《西游记》写完,且分清卷次,立好回目,予以定稿
胡琏有三个孙子:
长孙应徵,字梦云,效才儿子,明世宗嘉靖丙午(1547)科举人,礼记魁。配钱氏,诰封孺人,有子炳,寄籍淮阳。
次孙应嘉,(?-1570年),字克柔,又字祈礼,号杞泉,胡效忠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居淮安府城。出身书香之家,幼年受良好教育,学业大进,青年即中举。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及第,初任江西宜春县知县,不久任吏科给事中
(正七品),后三迁都给事中,迁湖广布政司左参议,晋中议大夫。
应嘉峭直,恪尽职守,且不畏权势,曾弹劾过侍郎黄养蒙、李登云及布政使李磐、侯一
元等,使其劣迹暴露,被革职。还曾揭发大学士高拱庇护乡里,执法不公,并趁帝病,私运直庐器物于宫外诸罪。穆宗嗣位,应嘉靖帝御文化殿,与辅政面议大政,以集思广益。穆宗欣然采纳。
隆庆元年(1567)正月,吏部尚书杨博负责考核京官,挟私贬斥给事中郑钦、御史胡惟新,而庇护乡里,山西人无考核下等者。应嘉弹劾杨博私愤,贬斥言官,包庇同乡。胡惟新亦上疏,揭发杨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营私舞弊。大学士高拱等挟私报复,指责应嘉、惟新“党同官妄奏,拟旨斥为民”,引起舆论哗然。给事中欧阳一敬、辛自修,御史陈联方等不平,联手俱交奏章营救,指责高拱、徐阶,应嘉遂得以免祸,调任建宁推官。后任湖广布政司、左参议等职,仍一如既往,直道不诬。
应嘉居言官,主张仗义执言,不能“挟私妄论邪正臧否”,并断言“忠直者,必正人也;谄谀者,必小人也。”应嘉是当时号称“敢言”、“忠直”的贤臣,奸官视之若虎。后高拱重新柄政,气焰嚣张,应嘉一再遭受打击,郁郁不得志,忧愤回归故里。多善政,终以未竞大用,为士论共惜云。敕授文林郎,诰封中宪大夫,墓在淮安治西毕家沟,茔地16亩,入祀乡贤祠。晚年汇编《科甲奏疏》。
妻子:王氏,敕封孺人,诰封恭人,晋封淑人 儿子:入籍淮阴
三孙应恩,字敬熙,又字祈沾,号西畹,胡效谟之子,祖籍南直隶沭阳县新河,生卒年不详。明嘉靖间为岁贡生,任广东合浦县知县,敕授文林郎。因家学渊源,于四书五经之外,多留心致用之学,尤喜农水知识,长于治水,对淮水潮汐及海口淤塞情况甚熟,著《淮南水利考》,资料翔实,颇多创见,实用性强,名重一时。
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摘引应恩书多至69页。应恩为政精明,办事敏捷而允当,且尊重人才,尝云“办集众务,当用士类。吏惟书牒不得轻书一言;士类必贤者始可依赖。”时人以为名言。
妻子:汪氏,敕封孺人 儿子:入籍淮阴
五、胡琏及子孙著述和原住地
⑴胡琏及子孙著述
胡琏晚年兼修国史,具体编修过程及内容未见记载。
明万历《准安府志》 清乾隆《山羊县志》均有其传记。
胡琏在晚年从沭阳搬迁淮安(今楚州)平桥,他生活时间只有三五年,其后代陆续寄居准阴,故这次编写组前往平桥调研,竞未发现其后代遗迹。
胡琏遗著有《南津诗集》,其余未结集遗失。这次编写组前往淮安(今楚州)平桥调研,发现早前冒广生著《楚州丛书》中说上书巳散失。
胡琏正德已卯年作《忠孝书院碑记》。
《霜台奏疏》 (明监察御史效才公撰)。
《复闸旧制》《淮安大水记》胡效谟撰。
《论侍郎黄养蒙李登云不职疏》、《论布政使李磐侯一元不职疏》、《劾大学士高拱疏》、《重延纳广聪明以隆新政疏》、《劾吏部尚书杨博疏》、《科甲奏疏》(应嘉晚年汇编)
胡应嘉隆庆2年(1567)《重修儒学碑记》 。
《淮南水利考》(明嘉靖贡生 广东合浦知县应恩公撰)。
2.关于胡琏出生地的确认
一、民间传说
①老教师、胡氏文化传承人胡绍周生前多次讲过胡琏沙河人、故事《吴承恩三进胡家花园》也是他口述。
②靠近沙河的许振贵同志小时曾听顺河一位胡氏老人讲述许多关于胡琏、胡简敬的生动故事
二、墓碑出现
庙头乡后窑村的房爪东北角500米处,1981年前后,村民在挖地时挖出两块石碑,当时字迹清楚,碑石完整.但35年以来,碑在村民赵立荣家刀砍斧跺,在上磨刀.墓志表层损坏严重,但乃能辨出“皇清”“赐进土”等字,加上墓碑上的16个字清楚明白:“皇清待赡 国学廪监生 帝臣胡公墓志铭”,就是一位胡公之墓。
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明代登科录汇编》·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登科录·胡应嘉》。台湾学生书局编辑部辑,1969年,用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景印。
胡琏、胡应嘉填报的“三代脚色”,胡琏曾祖名胡辅,祖父名胡友良。以孙胡琏贵赠右副都御史。父亲名胡纲,字秉常。以子琏封刑部主事,赠户部左侍郎。母亲赵氏。有二兄:胡瑄、胡珣,自己行三。娶屠氏。
胡琏父亲胡纲名下有“遇例冠带”[]4字。封建时代朝廷有事,如灾荒、赈济、战争等需要,动员富民捐助银两、粮草等,朝廷按“例”给以一定官职名号。“冠带”是其中一种,即给以某级官员的顶戴和服饰,但无官位和官俸,只是给以荣耀而已。这说明胡氏是当时沭阳的殷实富户。
胡琏有4个儿子:胡效才、胡效忠、胡效谟、胡效诠。
符合这个时期的人物只能是胡琏的父胡纲或祖父胡友良
1.查明朝沭阳共10位进士其中只有三位胡姓,且为胡琏一家
2.清朝胡氏进士虽有六人,但沭阳境内只胡简进一人,且清朝胡氏祖茔都比较明白包括胡简敬在沂河淌及汝阳先祖在“种荫记碑”处
三、地理位置与传说相符
“白鲤沟东”,“后沙河”,墓不远处老地图上还有“胡庄”,估计应为胡琏后裔
“白鲤沟东”,“后沙河”和“胡庄”及胡公墓地位置图
据1996年重修的《胡氏族谱》称:对琏公世序的订正,势在必行。因现存之旧谱,一载琏公为纲公长子,珙为次子,另一载珙长琏次,二者任取其一,均难说保持原貌。同时,这次订正,绝非我们杜撰,其实质是民国十四年的继续。那时,曾有先贤考证出:珙琏并非兄弟,而是祖孙,琏乃潭公之子。这位先辈,还专门撰写了考证文章,惜未刊于谱,但一直家藏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被毁。此公意见虽未被采纳,但谱印成后有的版本将琏公序为长房,有的版本删除了琏公的世系,这些版本,至今尚存,个中缘由可能就是向后人传达琏公世序有误的信息。
1996年重修《胡氏族谱》的编委会,最后取得一致意见:这次修谱,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的水平,应当实事求是,尽责尽力,保持原貌,但按照历史的实际进行注释,并撰写文字说明有关情况,刊于谱中,以待后人评说。
上面两段话,是1999年出版《胡氏族谱》的编委会的一致意见,如果没有新的历史资料,这两段话是在胡琏世系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还算一个比较合理的推理和解释, 编委会的编辑态度“应当实事求是,尽责尽力,保持原貌,但按照历史的实际进行注释,并撰写文字说明有关情况,刊于谱中,以待后人评说。”这无疑也是无可指责的。
然而正是新发现的史料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有胡琏亲自填写的家庭情况和出身经历等,使我们对传说资料和由此的推理结果不能认可, 这无疑也是无可指责的。
1.琏公的生卒年代。
对胡琏的生卒时间,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各种资料上说法也不统一, 1996年重修的《胡氏族谱》根据三个“准确”的时间记载,考证出琏公的生卒年代。一个是在世时间七十三岁,“无需”考证。一个是中进士时间不论史、志或族谱,记载均一致,是大明弘治乙丑科,即弘治最后一年,一五O五年中进士。
但查《明世宗实录》卷274: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辰朔。癸亥,“户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琏卒,赐祭葬如例。”按五月朔(初一)为甲辰,癸亥则为五月二十日。胡琏实为七十五岁卒。
但《万历淮安府》志和《胡氏族谱》云,胡琏七十三岁卒。以致上面还说“无需考证”。其实“三”可能为“五”之误。
新《胡氏族谱》继续说:还有一个是关健的致政(退休)时间,这个时间是琏公的同僚吕柟(nán同“楠”,吕柟系赐进士及第,奉政大夫,南京尚宝司卿,前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兼修国史的臣僚),为琏公写了一篇叙,即《胡公致政还沭阳叙》,此叙明确记载作于嘉靖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一五三三年),根据明代吏制,规定致政年龄为六十五岁,那就是说一五三三年琏公应为六十五岁。
从这一年上溯至一五O五年,为二十八年,则为琏公中进士的从政时间三十七岁。再往上溯,从一五O五年中减去三十七年,再加上本命年,为公出生时间,那一年是成化五年己丑(一四六九年)。
另外,胡琏门生程文德《祭胡南津尊师文》云:“公于吾翁,生同己丑。”公指胡琏,翁则指程文德的父亲程銈。程文德为胡琏的学生,程、胡两家有通家之好,程说他的父亲与胡琏同生于己丑,即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他的说法应当不会有错。(《程文恭公遗稿》卷17)此与前段推测正合。
从一四六九年再往后移,到七十五年后,即公的逝世时间,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年。
这样,故琏是生于1439年,三十七岁时,1505年中进士,六十五岁时,1533年退休,七十五岁时,1543年五月二十日逝世.他这一生就很完整了。
这次新发现的史料《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有胡琏亲自填写的出身时间, “字重器,行三,年三十七, 十二月初一月生”与上面的的计算一致,这就进一步确定胡琏生于1439年12月1日(农历)
2.琏公的世序考。
关于胡琏世系,原历次修谱都不够准确,这次史料《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中,胡琏对自己的四代亲属都填写清楚,不需考证,这就是“曾祖(父)(胡)辅,祖(父) (胡)友良,父(胡)纲,母赵氏,具庆下(父母俱存者) ,兄(胡)瑄、(胡)珣,娶屠氏。”
胡琏有4个儿子:胡效才、胡效忠、胡效谟、胡效诠。另有孙辈、曾孙辈等若干人。
3.为什么琏公的生卒和世序会出现问题。
这要从编谱的过程和古人思维习惯上找原因。
沭阳《胡氏族谱》,1996版序言中明确记载“雏于清之康熙乙丑(1685年)年又弓公之手”, 康熙乙丑年(1685年) 10世胡简敬、胡简文始首次修谱,此时离胡琏1543年逝世,已过去六、七代人,达146年之久,沭阳的胡氏和淮安胡琏后代早已失去联系,对胡琏后代的资料仅从传说和史料中获得,面且很不完整,否则不会只记录胡琏三个儿子及三个孙子情况,甚至连第四儿子胡诠也丢掉了,胡琏和胡珙关系也搞不清,胡琏的第四、五、六代情况甚本全无,更不可思议的是胡琏还有二位兄长下落没有交代,胡涟长辈住址及坟茔也没有交代,这些问题当时如找到胡琏后代中任何长者,或获知关健史料,如《明代登科录汇编》之类的,都会有所交代,毕竟这次胡谱也仅是始修,收集材料而已,且名义是胡简敬参与,实质他在京城,那有时间过问, 5年后1690年(康熙庚午29年) 因吏议重谴,被上从宽,发往河南汝阳垦荒、更没有心思修谱了。
所以《胡氏族谱》民国十四年本序载:“胡氏族谱,虽为简敬公首创,但十世之前,人丁未蕃(fán茂盛或繁多),较为简略,充实增修的,还应从十四世诵琴公算起。〞说明首创谱料,不但简略,也很粗糙。
这样时隔很久,简略又粗糙的族谱素材,内中不合理或明显有误的草谱,又经嘉庆5年初修未果, 咸丰4年三修未付印,直到“至民国十四年仰敬、丕时等公集数十位先贤之力,耗巨资,历七载,刊本问世,流传至今。”其间各次编修对先辈留下的抄本又都遵循一条不成文“原稿不可改动”的祖训。因此即使错了,也原文照抄,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二、胡琏简年谱 (参考刘怀玉先生研究资料)
1469年(明中期成化五年己丑) 出生于沭阳县新河镇沙河村东(即原新挑河白鲤沟东)
关于胡琏的出生地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民间传说并结合墓碑后发现,基本(墓志铭字迹不请)能确定为白鲤沟东的后沙河一带(见本文后附录)
1495年(弘治乙卯八年)27岁中举人
1505年(弘治乙丑十八年)37岁直隶沭阳人,二甲第七名进士。任南京刑部主事(正五品)。
1512年(正德壬申七年) 胡琏升福建按察佥事,分任漳南巡海道。
调闽广二省兵备道,掌监督军事。出兵荡平南海之敌
1517年(正德丁丑十二年)49子岁 长子胡效才考中进士。约此时胡琏父亲去世,享年90余岁。
1519年(正德已卯十四年) 51岁 胡琏在家为其父守孝。约在八九月间起复归福建。胡琏作《忠孝书院碑记》。
1521年5月(正德十六年辛己)53岁,胡琏升任广东按察副使,参与对葡萄牙人的海战。
1522年(嘉靖壬午元年)54岁,平佛郎机牙有功,先后升任按察副使。
晋中丞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福建沿海(正三品)。(所在地有乡贤祠等旧迹)
1531年4月(嘉靖十年辛卯)63岁,改任江西巡抚。10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1533年(嘉靖十二年岁次癸未四月)65岁,退休回乡沭阳,乡居至68岁。退休后教授很多弟子,邹东的郭守益,程松溪,文德皆考上秀才,继承儒家学说。
1534年(嘉靖十三年甲午)66岁 胡琏乡居三年。作《重浚支家河记》。
1537年4月,(嘉靖丁酉十六年)69岁 户兵二部议处,以闻寻诏,起原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胡琏,为户部右侍郎。(正三品)征讨安南。
1539年9月,(嘉靖十八年己亥)71岁胡琏复被令致仕。再次回乡,回沭不久,便举家搬迁淮安府山阳县平桥定居,且在平桥交结好友。
1543年(嘉靖癸卯二十二年)75岁本年五月二十日, 胡琏卒。
《明世宗实录》卷274:嘉靖二十二年五月甲辰朔。癸亥,“户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琏卒,赐祭葬如例。”按五月朔(初一)为甲辰,癸亥则为五月二十日。
按《万历淮安府》志和《胡氏族谱》云,胡琏七十三岁卒。“三”可能为“五”之误。
墓在府治(淮安府)东石塘。敕授文林郎,浩封奉政大夫,特授通议大夫,晋封资政大夫(正二品),配屠氏,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晋封二品夫人。
国家崇祀乡贤,予以隆重表彰,建祠纪念。胡公天性孝亲爱友,历任高官皆以廉洁著称且不标榜显示自己。
三、胡琏的历史贡献
胡琏(1469—1543)为明代军事家、政治家、抗葡英雄。字重器,别号南津,为胡刚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新河人,晚年告老还乡后,从沭阳迁居淮安府城。胡琏懿行美德,与为官之功绩盛大显著。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兵备尤精,胆略过人,为我国学习和改进西方坚船利炮之先驱人物。
胡琏在闽广兵备道任内,战功卓著,名贯遐迩。当时葡萄牙人盘据在东南沿海岛屿,仗其火器先进,经常肆意骚扰我沿海居民生产生活,无恶不作。胡琏曾以精锐之师,出其不意给海匪以沉重的打击,屡次获胜,缴俘颇丰,荡平南海之敌,国威大振。胡琏把缴获的西洋火器称其名为“弗郎机”,其杀伤力强,为害尤烈,胡琏命明朝神机营进行改进和仿制其火器,将火炮引入,后名为“神机炮”,用于武装军队,对当时中国军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胡琏在闽任上剪除恶吏,执法如山,加强海防,政绩卓著,闽人念其功德为其造像勒石,颂其功德。征讨安南(今越南)时,朝廷不顾当时胡琏年事已高,决定再次起用,委任督运粮饷,胡琏欣然领命,老当益壮,为国效力。
胡琏自幼聪颖好学,饱读诗书,秉成家学,工书法,善诗文,学习十分勤奋,年青时就
名闻乡里,被当地人尊为诗坛之首,史书称其聪颖嗜学,喜交文友,名噪一时。胡琏告老还乡后,潜心研究经史,教授生徒,邹守益、程文德两学者钧在其指点而成名。奉政大夫,经筵讲官,赐进士及第翰林院修撰吕柟先生,于胡琏退休时为其写赞,即《胡公致政还沭阳叙》,对其生世作了记载并作客观公正评价。
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科钦授翰林院检讨,山阳毅文张鸿烈拜赞胡琏像曰:“鲸波弗靖,岛寇乱华。火器猛迅,杀人如麻。厥器何名,佛郎机牙。谁其殪之,封豕长蛇。胡公一怒,令肃风沙,折馘授首,如剚鳍鲨。夺其利器,捷于镆铘。流传中国,机巧有加。文臣不封。至今叹嗟。”亦对其功绩作了记载并作客观公正评价,应该可信,足以说明胡琏之历史贡献。
晚年教授门徒,兼修国史,著有《南津诗集》行世,但此书巳失传。官至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晋封资政大夫(正二品),配屠氏, 敕封孺人,诰封宜人,晋封二品夫人。墓在府治(淮安府)东石塘。地方崇祀乡贤祠。旧县(沭阳县)治前有公进士坊额曰:黄甲传芳。子效才进士坊额曰:青云接武。
四、胡琏的子孙
胡公家学有法,家教有方。一门三进士、两举人,实为罕见,四个儿子:
长子孝才:字汝园,生卒年不详,胡琏长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明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授河南道监察御史,升授直隶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知府,诰封中宪大夫。
谏官史道、阎闳因建言获罪,胡效才挺身而进,上疏辩护,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正德、嘉靖年间宦官当道,败坏朝纲,时人敢怒不敢言。胡效才以国事为重,上疏弹劾宦官,痛斥宦官用事之弊端,朝野为之咋舌。
嘉靖七年,巡按御史胡效才《查处重镇武备疏略》中题:臣伏见昌平州天寿山一带地方,乃祖宗陵寝所在,而畿辅要害最先。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严。而其将领之选,比之他镇,为尤不可不精也。累朝增置长陵等七卫官军,每卫无虑数千员名,而又专设内外守备各一员以居守之。
父任京堂而子为科道者,例得回避改他官。耿裕、许诰俱以父任冢卿故得改授翰职。嘉靖九年,御史胡效才以父琏任都御史,奏当回避,上曰:‘近年科道改翰职,此阴厚私弊,效才准于在京别衙门相应职事改授。’以后俱照此例行,凡回避者,不得改翰职矣。
嘉靖十年六月,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胡效才巡视天寿山营操后,所上《查处重镇武备以防不测疏》,其中指出:“臣顷巡关,先入其境,时方四月,尚未开操。查问其见在官军数目凡两日,而官之来见者陆续尚不及三分之一。军余之所可见者止有守门、巡捕数十名而已,又皆老羸狼疾之甚。至于鞍马、金鼓、旗帜、器械等项,俱无一物鲜明锋利。其余营操旗军则更无一人应命者矣。守备而下,展转支吾,或曰在京打卯,或曰出差未回,或曰巡山不在。访其实,则半皆役占买闲,半皆纵放歇役也。夫以畿辅重镇所赖以障内而捍外者,而武备之废弛一至于此!不知内外守备官员平时所干何事!倘万分一黠虏毁墙而突入,群盗乘虚而肆起,不知仓卒何以御之!”
胡效才墓,在山阳县治西范家墩。胡效才妻子:冯氏,诰封恭人。儿子:胡应徵,字梦云,嘉靖丙午科举人礼记魁
孙子:胡一炳,寄籍淮阴。
次子效忠,字尽臣,胡琏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随父侨居山阳(今淮安区),胡效才之胞弟,生卒年不详。明正德十四年(1519)己卯科举人,官任顺天府府尹(相当于今北京市市长),诰封通议大夫。子胡应嘉官至吏科都给事中。
明嘉靖39庚申年(1560),胡效忠游览黄梅四祖寺,刻柳宗元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于灵润桥下西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宗元。”落款:“大明嘉靖庚申(1560)胡效忠来游刻石。”该石长方形,高1.47米,宽0.87米,竖刻六行,每字高0.14米,宽0.13米,行草阴刻。由于年代久远,字迹较模糊。以此幅石刻为中心,形成了明清摩崖石刻群。
妻子:沈氏,诰封淑人 儿子:胡应嘉
三子效谟,字帝猷, 蒙乃父之功德得赐为荫生, 官任云南澄江府知府,诰封中宪大夫。
效谟聪颖好学,尤喜实用之学,能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又能自立一家之言。效谟荫仕至云南瀓江府知府,晋中宪大夫,勤于政事,廉洁自律,执法严明,刑赏不诬,豪右权贵畏惧而有所收敛。效谟关心民间疾苦,率民治水,减轻灾害。为政之余,潜心学问,著《复闸旧制》一书,资料丰赡,颇多创见,时人极为推重。顾炎武、胡渭、阎潜邱等大家,在其著作中多有引用效谟书中材料。
万历四年(1576),黄河泛滥,水灌淮安三城。胡效谟《淮安大水记》略云:水高五六尺,由通闸建瓴入。高于街四五尺,悬注以入。水且沙半,凡所经河渠,中心皆沙为洲,所过街市,房廊两旁堆沙三四尺,门户闭,晓即沙壅,挖始得开。院落中,蚊可斗量,昏明之交,声若风雨;平地水已七八尺。乡聚屋低者,水压其檐。人皆穴屋栖梁上。高者门未没尺许,人皆桴偃卧出入,稍不戒随浪旋没。时两城水关皆闭,城门皆筑土坝。外水固不得入,城中雨水积已五尺余。城外水高于城内屋脊,夜静水声汹汹在梁栋间,坐卧令人魂摇心荡。八月十八日,大震电一夜,城中水深七尺,烟火尽绝。
妻子:仲氏,诰封恭人。儿子:胡应恩,嘉靖时贡生,任广东合浦县知县,敕授文林郎。
四子效诠
历次编修的《胡氏族谱》都漏掉此公,估计系胡琏晚年所生之子,家乡一般人不了解,主要生活在外地,最后搬迁到山阳平桥时才定居。据吴承恩在为潘埙撰写的《通议大夫都察院右都御使潘公神道碑》中说,潘埙的女儿潘采苹嫁胡琏四子胡效诠。
潘埙生于明成化12年比胡琏小7岁。生有异禀,工于文章。正德2年,与同里蔡昂、杨谷一同中举,时年32岁。次年连捷,又与同里李元一同中进士。至次年6月,始选授工科给事中(负责向皇帝提意见)。正德9年5月,升吏科右给事中,10年6月升工科左给事中,11年8月升兵科都给事中。该年11月因建言为忌者所中,特旨升一级外放开州同知。潘埙在朝八年,弹劾过不少大臣。在开州待了三四年,正德15年,始升南京太仆寺寺丞。16年5月,正德皇帝驾崩,吏部建言,先朝因直言守正被降黜者应录用,潘埙被恢复言官之职,并升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4年5月,升任山东右布政使。6年10月,升浙江右布政使。上任不久,即于7年正月,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地方。这是他宦海的顶峰。8年3月他54岁,被勒令致仕。从此退出官场,屡荐不起,直至以87岁高龄寿终正寝。
潘埙回乡住在淮安城里,在平桥东南部今九洞地方,置得田产400亩,常下乡观稼督耕,经营三十余年,在平桥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庄园,待胡琏征安南从沭阳迁平桥时, “会少司徒南津胡公琏亦家居,公平生交也,联庐结亩,尚羊啸咏,相与陶陶然”(见吴承恩撰《通义大夫蓟察院右副都御史潘公神道碑》),这俩人不仅伐平生知已,还房连房,地连地的,两家结成亲家就很自然了。
延伸阅读:
《射阳先生存稿》卷四有一篇《寿胡母牛老夫人七帙障词》,这篇文章是吴承恩为胡效
才的夫人牛氏贺寿而作的。他在障词中说,他与胡母牛氏的关系是“自淮累叶周亲,亦是连枝娇客。”从这句话看来,吴承恩应与胡效才为连襟姻缘兄弟,同为牛氏娇客即女婿,他的夫人应与胡母牛氏为同胞姐妹,因而“同气连枝;”哪么,吴承恩的第二位夫人即应姓牛了。按牛氏亦是当时淮安的望族,牛蟠、牛斗父子与朱应登、朱曰藩父子两世同年(举人中式),牛斗官至主事,朱曰藩在淮安避倭时就是住在他家的,以后还曾联过姻。胡效才的父亲胡琏是吴承恩的老师,与潘埙为亲家,是吴承恩的父辈人。按照当时的社会地位与家族关系来说吴承恩与胡效才为联姻兄弟,对牛氏自称“连枝娇客”,也是合适和可能的。《寿胡母牛氏老夫人七帙障词》大约作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按照“新婿曰娇客”的说法,吴承恩与牛氏结婚即当于此前不久,其时的他已是56岁的人了。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经过两年多的打磨整理,在这一年当中,65岁的吴承恩终于将《西游记》写完,且分清卷次,立好回目,予以定稿
胡琏有三个孙子:
长孙应徵,字梦云,效才儿子,明世宗嘉靖丙午(1547)科举人,礼记魁。配钱氏,诰封孺人,有子炳,寄籍淮阳。
次孙应嘉,(?-1570年),字克柔,又字祈礼,号杞泉,胡效忠之子,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居淮安府城。出身书香之家,幼年受良好教育,学业大进,青年即中举。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丙辰科进士及第,初任江西宜春县知县,不久任吏科给事中
(正七品),后三迁都给事中,迁湖广布政司左参议,晋中议大夫。
应嘉峭直,恪尽职守,且不畏权势,曾弹劾过侍郎黄养蒙、李登云及布政使李磐、侯一
元等,使其劣迹暴露,被革职。还曾揭发大学士高拱庇护乡里,执法不公,并趁帝病,私运直庐器物于宫外诸罪。穆宗嗣位,应嘉靖帝御文化殿,与辅政面议大政,以集思广益。穆宗欣然采纳。
隆庆元年(1567)正月,吏部尚书杨博负责考核京官,挟私贬斥给事中郑钦、御史胡惟新,而庇护乡里,山西人无考核下等者。应嘉弹劾杨博私愤,贬斥言官,包庇同乡。胡惟新亦上疏,揭发杨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营私舞弊。大学士高拱等挟私报复,指责应嘉、惟新“党同官妄奏,拟旨斥为民”,引起舆论哗然。给事中欧阳一敬、辛自修,御史陈联方等不平,联手俱交奏章营救,指责高拱、徐阶,应嘉遂得以免祸,调任建宁推官。后任湖广布政司、左参议等职,仍一如既往,直道不诬。
应嘉居言官,主张仗义执言,不能“挟私妄论邪正臧否”,并断言“忠直者,必正人也;谄谀者,必小人也。”应嘉是当时号称“敢言”、“忠直”的贤臣,奸官视之若虎。后高拱重新柄政,气焰嚣张,应嘉一再遭受打击,郁郁不得志,忧愤回归故里。多善政,终以未竞大用,为士论共惜云。敕授文林郎,诰封中宪大夫,墓在淮安治西毕家沟,茔地16亩,入祀乡贤祠。晚年汇编《科甲奏疏》。
妻子:王氏,敕封孺人,诰封恭人,晋封淑人 儿子:入籍淮阴
三孙应恩,字敬熙,又字祈沾,号西畹,胡效谟之子,祖籍南直隶沭阳县新河,生卒年不详。明嘉靖间为岁贡生,任广东合浦县知县,敕授文林郎。因家学渊源,于四书五经之外,多留心致用之学,尤喜农水知识,长于治水,对淮水潮汐及海口淤塞情况甚熟,著《淮南水利考》,资料翔实,颇多创见,实用性强,名重一时。
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摘引应恩书多至69页。应恩为政精明,办事敏捷而允当,且尊重人才,尝云“办集众务,当用士类。吏惟书牒不得轻书一言;士类必贤者始可依赖。”时人以为名言。
妻子:汪氏,敕封孺人 儿子:入籍淮阴
五、胡琏及子孙著述和原住地
⑴胡琏及子孙著述
胡琏晚年兼修国史,具体编修过程及内容未见记载。
明万历《准安府志》 清乾隆《山羊县志》均有其传记。
胡琏在晚年从沭阳搬迁淮安(今楚州)平桥,他生活时间只有三五年,其后代陆续寄居准阴,故这次编写组前往平桥调研,竞未发现其后代遗迹。
胡琏遗著有《南津诗集》,其余未结集遗失。这次编写组前往淮安(今楚州)平桥调研,发现早前冒广生著《楚州丛书》中说上书巳散失。
胡琏正德已卯年作《忠孝书院碑记》。
《霜台奏疏》 (明监察御史效才公撰)。
《复闸旧制》《淮安大水记》胡效谟撰。
《论侍郎黄养蒙李登云不职疏》、《论布政使李磐侯一元不职疏》、《劾大学士高拱疏》、《重延纳广聪明以隆新政疏》、《劾吏部尚书杨博疏》、《科甲奏疏》(应嘉晚年汇编)
胡应嘉隆庆2年(1567)《重修儒学碑记》 。
《淮南水利考》(明嘉靖贡生 广东合浦知县应恩公撰)。
2.关于胡琏出生地的确认
一、民间传说
①老教师、胡氏文化传承人胡绍周生前多次讲过胡琏沙河人、故事《吴承恩三进胡家花园》也是他口述。
②靠近沙河的许振贵同志小时曾听顺河一位胡氏老人讲述许多关于胡琏、胡简敬的生动故事
二、墓碑出现
庙头乡后窑村的房爪东北角500米处,1981年前后,村民在挖地时挖出两块石碑,当时字迹清楚,碑石完整.但35年以来,碑在村民赵立荣家刀砍斧跺,在上磨刀.墓志表层损坏严重,但乃能辨出“皇清”“赐进土”等字,加上墓碑上的16个字清楚明白:“皇清待赡 国学廪监生 帝臣胡公墓志铭”,就是一位胡公之墓。
屈万里主编《明代登科录汇编·弘治十八年进士登科录·胡琏》、《明代登科录汇编》·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登科录·胡应嘉》。台湾学生书局编辑部辑,1969年,用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本景印。
胡琏、胡应嘉填报的“三代脚色”,胡琏曾祖名胡辅,祖父名胡友良。以孙胡琏贵赠右副都御史。父亲名胡纲,字秉常。以子琏封刑部主事,赠户部左侍郎。母亲赵氏。有二兄:胡瑄、胡珣,自己行三。娶屠氏。
胡琏父亲胡纲名下有“遇例冠带”[]4字。封建时代朝廷有事,如灾荒、赈济、战争等需要,动员富民捐助银两、粮草等,朝廷按“例”给以一定官职名号。“冠带”是其中一种,即给以某级官员的顶戴和服饰,但无官位和官俸,只是给以荣耀而已。这说明胡氏是当时沭阳的殷实富户。
胡琏有4个儿子:胡效才、胡效忠、胡效谟、胡效诠。
符合这个时期的人物只能是胡琏的父胡纲或祖父胡友良
1.查明朝沭阳共10位进士其中只有三位胡姓,且为胡琏一家
2.清朝胡氏进士虽有六人,但沭阳境内只胡简进一人,且清朝胡氏祖茔都比较明白包括胡简敬在沂河淌及汝阳先祖在“种荫记碑”处
三、地理位置与传说相符
“白鲤沟东”,“后沙河”,墓不远处老地图上还有“胡庄”,估计应为胡琏后裔
“白鲤沟东”,“后沙河”和“胡庄”及胡公墓地位置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