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还需要立遗嘱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般而言,在现代社会,订立遗嘱有两种:一种是立遗书,交待本人死后后事如何处理,以及财产如何分配等事项;二种是生前预嘱。这是特指针对个体因疾病陷入医疗困境时,需要或不需要某些医疗抢救措施等,趁自己理智清醒时立下遗嘱,表明自己的取舍,万一到了那一天,为医生及家属提供决策依据。
上述两者都是基于“我总是会死的,万一那天真的来临,我不能没有准备”,第一种是死后不要给家人制造麻烦,让他们遵照本人意愿处理身后事;第二种则是不给家人带来“治疗还是不治疗”的决策困难,真正体现死亡的尊严。
当遗嘱订立者抱着消极心态订立遗嘱,只怕其考虑的不是面临怎样死,而是生还是死的问题,这会造成生命价值与意义上的极度混乱,最后导致草率随意的生死态度,后果非常严重。
在认知上,由于人们认识到生命必死的本质属性,才不会因神秘无知而恐惧死亡,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但在态度取向上,我们发自内心地对死亡心存敬畏,从而在现实人生中慎审对待与处理生死问题,决不轻言死。这样看来,怕死并非坏事,此处即言敬畏,而对死亡心存敬畏自然就是对生命心存敬畏,这是我们一切伦理道德的底线。
胡宜安还提到,应该推广生死教育,向民众特别是在校学生普及生死教育。一是让人们以科学的眼光去透视生死,真正了解生命与死亡的本质与意义。二是使人们懂得生命的宝贵,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并真正意识到人应该尊严地活着并尊严地死去。
上述两者都是基于“我总是会死的,万一那天真的来临,我不能没有准备”,第一种是死后不要给家人制造麻烦,让他们遵照本人意愿处理身后事;第二种则是不给家人带来“治疗还是不治疗”的决策困难,真正体现死亡的尊严。
当遗嘱订立者抱着消极心态订立遗嘱,只怕其考虑的不是面临怎样死,而是生还是死的问题,这会造成生命价值与意义上的极度混乱,最后导致草率随意的生死态度,后果非常严重。
在认知上,由于人们认识到生命必死的本质属性,才不会因神秘无知而恐惧死亡,这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但在态度取向上,我们发自内心地对死亡心存敬畏,从而在现实人生中慎审对待与处理生死问题,决不轻言死。这样看来,怕死并非坏事,此处即言敬畏,而对死亡心存敬畏自然就是对生命心存敬畏,这是我们一切伦理道德的底线。
胡宜安还提到,应该推广生死教育,向民众特别是在校学生普及生死教育。一是让人们以科学的眼光去透视生死,真正了解生命与死亡的本质与意义。二是使人们懂得生命的宝贵,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并真正意识到人应该尊严地活着并尊严地死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