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结构很像,人眼角膜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晶状体类似于调焦装置,瞳孔类似于光圈,色素膜类似于暗盒类等。
当人远用的屈光矫正后远用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上方,但是近距离的物体将不会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为了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的屈光力就必须增大,而眼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调节功能。
扩展资料:
人眼在不同的时刻,将不同距离的光线集合于视网膜上成为焦点的功能就是调节。从静态屈光来考察,眼的调节是专指注视近距目标时所表现的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能力。
眼的调节是人眼的一种生理功能,主要是通过晶状体的凸度改变来实现的。在我们近距离工作用眼时,调节功能的参与使我们拥有了清晰舒适的双眼视觉效果。
人的眼睛和照相机的结构很像,人眼角膜类似于照相机的镜头,晶状体类似于调焦装置,瞳孔类似于光圈,色素膜类似于暗盒类等。
当人远用的屈光矫正后远用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上方,但是近距离的物体将不会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为了将近距离的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眼的屈光力就必须增大,而眼的这种生理功能就是我们所说的调节功能。
人眼在不同的时刻,将不同距离的光线集合于视网膜上成为焦点的功能就是调节。从静态屈光来考察,眼的调节是专指注视近距目标时所表现的能够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能力。
扩展资料:
眼睛生理功能与正常使用的相机:
1、光线从瞳孔(镜头)进入,大脑(测光系统)根据光线的强度通过收缩瞳孔(光圈)来调节通光,使眼底的视觉细胞(胶片、CCD)感光;
2、把瞳孔(光圈)缩到最小还是光线太强看不清(曝光过度):戴墨镜(加滤中灰镜);
3、眩光:戴太阳帽、手搭凉棚(单田芳常说这个成语),相当于加遮光罩;
4、风镜保护眼睛,uv镜保护镜头。
5、从光亮的地方到黑暗的地方看不清:分泌视紫红质,相当于换高ISO胶片或调高ISO。
6、从明亮的室外通过窗户看不见屋里较暗的地方:相当于用的测光方式不对。如果用平均测光,室外较亮,如果按平均光的强度值曝光会使较黑的地方(窗子里)曝光严重不足。
2013-07-13
推荐于2017-05-27
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相机的镜头
眼球的睫状体相当于相机的对焦系统
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相机的底片
眼球的眼球壁相当于相机的暗箱壁
眼球的玻璃体当然相当于相机的暗箱喽~
2013-07-13
根据以上的观点,假设前方有一个四方形的视野,比如一扇开着的窗户。像素值相当于[90(度)×60(弧度/度)×1/0.3]^2=324000000,即3亿2400万像素。但是你其实不会意识到如此多的像素值,仅仅是大脑根据需要,获取“有用”的细节。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人眼的可视范围非常宽,几乎达到180度。如果以此计算,即使仅以120度计算,像素就可达到5亿7600万像素。如此高的像素值,确实不是现有的数码相机可以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