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作用
浅析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作用
论文关键词:小学 美术 创新思维
论文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术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见,开发小学生的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是教师的职责,美术学科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并且要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一、将扩散思维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发散思维又叫辐散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应。那如何将扩散思维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由于前面分析了小学生不同时期各自不同的特征,所以不同时期应该正确运用不同的思维训练方式。如针对低学年(一、二年级)学生无拘无束、好奇、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可以在美术课堂中结合扩散思维训练。
比如:首先找出这班学生以前的作品并表扬他们画画得好,很聪明,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课堂情绪,然后布置作业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后问:“看到这个圈你能想到什么?把你想到的.画出来,谁想到越多画得越好,谁就是这个班里最聪明的孩子”。结果这堂美术课学生非常积极,从他们交给我的作业中,我看到了太阳、地球、螺帽、杯盖、眼睛、戒指孔、数字0、字母O……其中许多答案甚至让人不得不惊叹小孩子的想象力让我这个成年人汗颜,还有许多学生第二天来找我给我看他们昨天回家后画的作业……这堂美术课让低年级学生充分地展开了自己的想象力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还尝试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也不是仅仅一堂美术技能课所能比拟的了的。
二、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因此,作为教育者应多给学生提供这种探究的机会,构建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情景,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将激励他们不断地去探索,从而走上成功之路。为此,教师要从如下方面做起:
1.创设开放的学习与探究的氛围
创设的前提是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没有大胆的假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的情况下,注意力、想象力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容易产生思想的火花。为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娱乐,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做出大胆的设想,萌发创新性思维。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和谐、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他们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激发认识兴趣
兴趣是与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产生联系的,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这就为创造型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前提。为此,小学美术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从激发兴趣着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识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以兴趣作向导,引导学生独辟蹊径,从常人的思维中思考、分析,以获得全新的创造。通过这种方式,可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在兴趣高涨时总激发创新思维的火化,这时教师只需轻轻点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会如开闸的洪水源源流出。
美术创新教育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有很多专家学者正在研究或者已经研究过了。笔者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尝试将创新思维与小学美术教育两者相结合。结果证明这二者完全可以结合到一起:创新思维的融入使小学美术课程充满了趣味性,未知性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美术课堂又给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创造了操作条件。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01.
[2]周昌忠.创造心理学.中国青年出版社[M].2003-02.
[3]曾繁仁,高旭东.审美教育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6.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2024-12-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