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散文·李陵·李陵答苏武书》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李陵·李陵答苏武书》原文鉴赏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韦韝毳幕2,以御风雨。羶肉酪浆3,以充饥渴。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4,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5。妻子无辜,并为鲸鲵6。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7,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8,伤已!令先君之嗣9,更成戎狄之族10,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11,来相劝勉。异方之乐,秪令人悲,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12,出征绝域。五将失道13,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14,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15。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16,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17,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18,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19,曹沫不死三败之辱20,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21,韩、彭菹醢22,晁错受戳23,周、魏见辜24,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25,皆信命世之才26,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彼二子遐举27谁不为之痛心哉!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28,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29,适万乘之虏30,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31,皓首而归32,老母终堂33,生妻去帷34,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35,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36,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37,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38;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39。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40,还向北阙41,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42,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注释】 1李陵(?—公元前74年):字少卿,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善骑射。汉武帝时,为骑都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领步卒五千出击匈奴。在士卒死伤殆尽援军不至的情况下,败降匈奴。在匈奴二十余年,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于匈奴。苏武(?—公元前60年):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字子卿。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赴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方威胁诱降,又把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才得被遣回汉朝。官典属国。2韦:皮革。韝:古代的套袖。毳:鸟兽的细毛。幕:帐幕。3羶羊肉的气味。4胡笳:古代管乐器。汉朝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地区。5临年:临到老年。6鲸鲵:动物名。雄性叫鲸,雌性叫鲵。比喻杀戳。7礼义之乡:泛指汉族人居住的地区,或汉朝统辖的地区。8蛮夷:古代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贬称。9先君之嗣:指李陵自己。先君:李陵称他的父亲。10戎狄:古代少数民族的贬称。11入耳:悦耳,中听。12先帝:已死去的皇帝,这儿指汉武帝。13五将:据《史记·匈奴列传》载:“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汉复使因杆将军敖出西河,与强弩都尉会涿涂山,……又使骑都尉李陵将步骑五千人,出居延北千余里,……贰师将军、因杆将军、强弩都尉、骑都尉,共四将,其他一将不可考。14天汉:银河。引申谓天际。15羁:系住。这里谓训练、装备。16枭帅:勇将。17单于:匈奴君长的称号。18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高皇帝,指刘邦。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前200年,刘邦率军击韩王信,到了平城,被匈奴围困长达七天,后用陈平计买通匈奴阏氏,才得解救。19范蠡:春秋末年政治家,大商人。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大夫。越为吴灭后,他改姓换名,在陶邑经商,逐什一之利,成为大富翁,号“陶朱公”。会稽之耻:指越国灭亡之耻。吴王夫差围困越王勾践于会稽山上。越王勾践投降,越国灭亡。20曹沫不死三败之辱:曹沫,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与齐三战三败,鲁庄公恐慌了,献出遂邑之地与齐讲和。后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时,曹沫执匕首劫持齐桓公,迫使齐桓公归还了侵占的鲁国土地。21萧:指萧河(?—前193年),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举兵。刘邦率军入咸阳,他进入秦宫收取秦 *** 律令图书,从而知道了全国的山川险塞,郡县户口等等,为刘邦夺取天下准备了条件。楚汉战争时期,向刘邦推荐韩信为大将军,留守关中,运输粮饷不绝于道,刘邦几次被项羽打败,他又及时发动组织关中人,补充刘邦的队伍。汉朝建立后,封酂侯,任丞相。定律令制度,协助刘邦消灭韩信等异姓诸王侯。他对汉朝的建立有大功,但有一次他向刘邦建议: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请租给老百姓种庄稼茎干留下来喂养园中的禽兽。刘邦大怒,说萧何是替商人说话,接受了贿赂等,于是将萧何囚禁起来了。后经人劝说才把萧何释放。樊:指樊哙(?—公元前189年),汉初将领。沛县(今属江苏)人。少以屠狗为业。秦末随刘邦举兵于沛,为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秦朝灭亡后,项羽谋士范增计划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樊哙闯入鸿门宴,拚命保护刘邦脱险。汉朝建立后,他又多次助刘邦消灭臧荼等异姓王侯,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并娶吕后妹为妻,于汉为功臣,于家为刘邦至亲。然“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即反接载槛车,传旨长安,……”(见《史记·陈丞相世家》)。22韩:指韩信(?—公元前196年),汉初诸侯王。淮阴(今属江苏)人。秦末投奔项梁起义军,后属项羽。楚汉战争期间归刘邦,任大将。刘邦采纳其策略,出汉中,攻占关中,还定三秦;刘邦与项羽军相持在荥阳、成皋之际,他率军抄袭项羽后路,破赵取齐,占据黄河下游之地,刘邦为打破项羽,封他为齐王。韩信被封为齐王后,配合刘邦积极进攻项羽,终于击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后,刘邦袭夺韩信军,徙封为楚王;后又降爵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终于被吕后、萧何诱杀。彭:指彭越(?—公元前196年),汉初诸侯王,字仲,昌邑(今山东金乡县西北)人。秦末聚众钜野泽中举兵。楚汉战争期间,率众三万余人,归附刘邦,略定梁地(今河南东南部),屡绝项羽粮道,并率军配合刘邦,击灭项羽于垓下。汉朝建立,被封为梁王,都定陶。后被告谋反,遭杀害。公元前196年, “高后诛淮阴侯,……夏,汉诛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见《史记·黥布列传》)。23晁错(公元前200—公元前154年):西汉政论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申不害、商鞅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汉景帝即位,任御史大夫。他坚持“重本抑末”,主张纳粟受爵,建议募民充实塞下,防备匈奴,并提出逐步削夺诸侯王国的封地,以巩固中央政权,得到汉景帝的采纳。晁错被称为汉景帝的“智囊”。但当吴楚七国叛乱爆发后,汉景帝竟听信袁盎谗言,杀了晁错。24周:指周勃(?—公元前169),汉初大臣。沛县(今属江苏)人。秦末从刘邦举兵,以军功为将军,封绛侯。汉初助刘邦平定韩王信、陈豨、卢绾等诸侯王叛乱。吕后时任太尉。吕后死,与陈平定计平定诸吕之乱,迎立汉文帝。“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全家人持兵以见之。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魏:指魏其侯侯窦婴(?—公元前131年),西汉大臣。字王孙,观津(今河北衡水)人。窦太后之侄。吴楚七国叛乱时,被汉景帝任命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之乱平定后,封为魏其侯,汉武帝初年,任丞相,推崇儒术,为此见疏于崇黄老之术的窦太后而被免丞相之职,家居。与灌夫友善,灌夫骂坐,被田蚡系居室,窦婴极力营救灌夫,但结果是灌夫被杀,窦婴亦被弃市。25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十八岁时,能诵读诗书,善文章。廷尉吴公推举贾谊,被汉文帝任命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为周勃、窦婴等大臣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又为梁怀王太傅“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亚夫:指周亚夫(?—公元前143年),西汉名将。沛县(今属江苏)人。周勃之子。初封条侯。汉文帝时,任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军令严整。汉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为丞相。后竟因其子私买御物,被系入狱,绝食死。26命世:应运出世。27二子:这里指贾谊与周亚夫。遐举:死的讳称。28先将军:指李广(? —公元前119年),西汉名将,李陵的祖父。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善骑射。汉文帝时,任郎、武骑常侍等职。汉景帝、汉武帝时,任边郡太守多年,匈奴不敢进扰,并号李广为“飞将军”。元狩四年(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以失道被指责,“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 29单车之使“指苏武出使匈奴时带领的随从很少。30万乘:指万辆兵车。31丁年:壮年。32皓首:白头、老年。33终堂:死去的讳称。34去帷:离开帷内。意谓改嫁。35蛮貊:泛指我国古代东西南北方各少数民族。36茅土:古代天子社祭的祭坛用五色土(青、赤、白、黑、黄)建成。分封诸侯时,取不同颜色的泥土用茅草包好。分别授予被封的人,以作为封得土地的象征。37典属国:官名。掌少数民族事务。38万户侯:汉代制度,食邑万户的侯。39廊庙:庙堂,指朝廷。40稽颡:叩头至地。41 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亦用为朝廷的别称。42胤子:指苏武在匈奴的儿子。苏武曾在匈奴娶妻生子,其子名通国。
【今译】 子卿足下,您勤勤恳恳地传播汉王朝的美德,在太平之世担任官职,美好的声誉得以宣扬,这太好了!太好了。远离家乡,寄身匈奴,此乃古人感到悲伤的事,远望祖国,怀想久别的朋友,怎能不使我留恋呢?先前承蒙不忘记我,从很远的地方写信给我,安慰我教诲我,超过了至亲的骨肉。我虽然愚钝,又怎能不被感动呢?
自从我刚投降,直到今天,一个人穷困无聊,独自坐着而感到忧愁痛苦。整天看不到什么,仅能看到他乡异物。皮制的衣裳,毛毡帐篷,用来抵御风雨;膻肉奶酪,用来充饿解渴,举目四望,想找人谈笑,又有谁跟我共同欢乐呢!匈奴之地的冰,厚得发黑,边塞大地,都冻裂了,令人感到凄惨,只能听到悲哀萧瑟的风音。凉秋九月的时候,塞外的草木都衰败枯黄了。夜间无法入睡,侧耳远听,胡笳的乐声不断,牧马悲壮地嘶鸣,而且是成群结队地嘶叫,这些边地特有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升起,清晨起坐听这些声音,不知不觉地流下了泪来。唉,子卿啊,我李陵的情感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处在这种境遇,怎能不悲伤呢?
自从我同您分别后,感到更加无聊。上想念我的老母,临到老年还被朝廷杀戳。我的妻子是无辜的,也一同被杀害。我自己对汉朝廷的恩是有所辜负的,从而被世人所惋惜。您回归汉朝,蒙受荣誉;我留在塞外,却遭到耻辱,这是怎样的命运啊?我生长在礼义之乡,却进入无知的习俗之地,背弃了君亲的恩德,长期地流落在蛮夷之地,悲伤啊!使我父亲的后嗣,成为匈奴这个夷狄的氏族,这就更加使我悲痛了。我的战功大而罪微小,不能得到皇帝的明察,辜负了我李陵的一片心意。每次想到这些,忽然忘却了我还活在人世间。我并不感到用刺心的办法和用刎颈来表达我的心迹和志节为难,但想到汉室对我已经是恩义断绝了,自杀不仅没有益处,反而还增加了羞辱,所以我又振作起精神,苟且地活下来。周围的人看到我这样,用一些我不愿意听的话来安慰我。然而这些异国的欢乐,只能令人悲伤和痛苦罢了。
唉,子卿啊,人的相互了解,贵在互相知心。前次我给您写的信,因为时间仓促,未能全部表达我的心意,所以再简略地陈述一些。当初武帝授给我五千步兵,出国征讨远方的匈奴。其他将领迷失道路,唯独我李陵遇到敌人与之作战。大军携带着征战万里的粮草,率着步兵,远离汉室,进入强敌的国土;用五千的士兵,抗击敌人十万大军,我指挥疲惫困乏的步兵,抵抗匈奴新装备的骑兵。然而还能够斩将拔取敌人的旗帜,追赶败退的敌兵,像消灭痕迹、扫除灰尘一般地消灭敌人,斩杀他们的勇将,使全军将士,都能做到视死如归。我虽然没有才能,却愿担此重任,并以为这时的功劳大得不可比拟。匈奴败退之后,全国动员参军,再操练精兵,超过十万。单于亲自临阵指挥,并组织包围我军。敌我双方的力量不能相比,步卒与骑兵的声势又相当悬殊。我军疲劳的步兵再次投入战斗,无不以一当千,然而仍然忍受着疼痛,决以死战。死伤的战士堆满了荒野,剩下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在拿不起武器的情况下,我振臂一呼,受伤的重病士兵都起来,举起刀指向敌人,使敌人的骑兵调头逃跑。刀箭拼光了,士卒手中没有一件铁器,仍然空手昂头,奋力呼喊,争着向前。在这个时候,天地为我震动而发怒,战士为我吞下血泪。单于认为不可能活捉我,就要撤兵。然而有贼臣告密,唆使单于再战,因此我李陵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了。
从前高祖皇帝率领三十万军队,被匈奴围困在平城。当时,猛将如云一般多,谋士如雨一般的众多,然而还七天吃不上饭,仅仅免于当俘虏。何况抵挡我李陵的是十万大军,难道匈奴是容易对付的吗?然而执政者却纷纷议论我,责怪我不为国家而死。虽然我李陵不死是有罪的。子卿您看我李陵,难道是苟且偷生、吝惜一死的人吗?难道我是个背离君亲、抛弃妻子反认为有利的人吗?然而我之所以不死,是想有所作为。我想像前一封信所说的那样,等待时机报恩国君。我真诚地觉得白白地死去,不如建立名节;灭掉声名,不如报答恩德。往昔的范蠡不死于吴国的会稽的国耻,曹沫也不为了三次打败仗而死,终于报复了越王勾践的仇,雪了鲁国的羞耻。我忠爱专一的心,是羡慕他们的所做所为啊!谁想到志愿未达到,而怨恨已经形成,计谋未被采纳而亲人已被杀害,这就是我仰天捶心而哭出血来的原因啊!
足下又说:“汉室对待功臣不薄。”您身为汉臣,怎能不这样说呢!从前萧何、樊哙被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晁错被杀戳,周勃和窦婴被治罪,其他辅佐皇帝建立功业的人,像贾谊、周亚夫均属杰出人物,且怀有将相的才干,但均受到小人的谗害,都遭受贬黜等耻辱,谁不为他们痛心呢?我的祖父,功劳和才干在当时很突出,节义勇武,在三军之中数第一,只是因为失去权贵的欢心,就被迫自杀在极远的异域。这些都是功臣义士所负戟而长叹息的原因啊!怎么能说是不薄呢!
况且您过去带领很少的人出使,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匈奴,碰到的时机不好,以至于拔剑自杀,不顾性命,流离辛苦,几乎死在北方的荒野,丁壮之年奉命出使,头发白了才回国,老母去世,妻子改嫁,这是天下奇闻,古今都没有的。匈奴之人尚且称赞您的节操。何况天下之主的汉家呢?我认为您应当被分封给土地,接受千乘兵车的奖赏。然而听说您回到汉朝,所受到的赏赐仅不过二百万钱,官位仅是典属国,没有一尺的土地封给您,以奖励其功劳。而那些防碍立功,陷害贤臣的小人,都被封为万户侯;皇帝的亲戚以及贪婪逢迎之辈,都成了朝廷的大官。对您尚且如此,我还能存有什么希望呢?
而且汉室因我不死就严加杀戳,您坚守气节又赏赐微薄,想使在远处的臣子听到这种情况,而望风归服,这实在是太难了。以上便是我每当想到这些,而无悔恨的缘故。我虽然辜负汉室的恩,而汉家对我也太缺德了。前人有过这样的话:“虽忠不烈,视死如归。”我诚然能死去,然而皇上还能顾念我吗?男子汉生不能成就功名,死后就葬在匈奴之地吧。谁还能屈身叩头,回国向着朝廷,让那些刀笔之官吏,舞文弄墨罗织罪名呢?希望您不要再盼我归汉了。
唉,子卿,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相隔万里,往来断绝,道路不同。我活着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死了做异国的鬼,永远跟你生离死别了。希望老朋友,勉力事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儿子很好,不必挂念他。希望您努力爱护自己,时常借着北风,再给您带去好消息。李陵叩头。
【集评】 清·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六“天汉二年,陵率步卒五千人出塞,与单于战,力屈乃降。匈奴中与苏武相见,武得归,为书与陵,令归汉。陵作此书答之,一以自白心事,一以咎汉负功。文情感愤壮烈,几于动风雨而泣鬼神,除子少卿自己,更无余人可以代作,苏子瞻谓齐、梁小儿为之,未免大言欺人。”
【总案】 天汉二年(前99),李陵率领五千名步兵深入匈奴,由于寡不敌众,将士战死殆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李陵投降匈奴,实为千古憾事。但从司马迁《报任安书》一文中,我们知道李陵之降实为迫不得已而暂降;他是为了暂保性命,等待机会仍要报效汉王朝。武帝寡恩,一听说李陵投降,就杀死他的老母和妻子,这就使李陵伤透了心。关于投降的事,无论古今,当具体分析:有人畏敌而降,有的为私利而降,此种投降,确为千古罪人;有的为保存实力而暂降,作为权宜之计,以待时机报效祖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对此种投降,当给予理解。在这种事情上,司马迁的做法是应给予肯定。
关于本文的真伪,宋代苏轼认为是齐、梁时人所作;而清代吴楚材则坚定认为是出自李陵的亲笔。我以为上述二说都欠妥。从文体考察,基本上是四字句;而齐、梁时骈文之风盛行。为此我认为似建安之后至齐、梁以前的人所作,文章可谓文情并茂,笔者认为此文作者,对李陵的生平事迹了解颇多,又熟读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并且对李陵遭遇有着深切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