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对文言文翻译
1. 古文翻译江东对 武臣立王 传赵普
《武臣立王》
武臣到达邯郸,就自立为赵王,陈馀做大将军,张耳、召骚任左、右丞相。陈王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把武臣等人的家属逮捕囚禁了起来,打算杀死他们。上柱国蔡赐说:“秦王朝还没有灭亡就杀了赵王将相的家属,这等于是又生出一个与我们为敌的秦国来。不如就此封立他好些。”陈王于是就派遣使者前往赵国去祝贺,同时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中软禁起来,又封张耳的儿子张敖做成都君,催促赵国的军队速进军函谷关。赵王武臣的将相们商议说:“大王您在赵国称王,并不是楚国的本意。等到楚灭秦以后,一定会来攻打赵国。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派兵向西进军,而派人向北攻取原来燕国的辖地以扩大我们自己的土地。赵国南面据黄河天险,北面又有燕、代的广大土地,楚国即使战胜了秦国,也不敢来压制赵国。如果楚国不能战胜秦国,必定就会借重赵国。到时候赵国趁着秦国的疲敝,就可以得志于天下了。”赵王认为说得有道理,因而不向西出兵,而派了原上谷郡卒史韩广领兵北上去攻取燕地。
2. 文言文翻译
1 :现在我离开您到都城去,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里,不能自我保全。
2 生性秉直,只是知道自己告诫自己罢了,没有别的长处
3 :“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
4江东地区虽然小,但方圆数千里,有十万多人,也够称王了。希望大王(应该是项羽)赶快渡江
5我骑这马也有五年了,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曾经一天走千里路,不忍心杀了它,所以赠送给你(公是尊称)
6善于打胜仗的人是因为有利的形势才可以的
7于是抛弃他的步军部队,与他的轻骑兵每天走两倍的路程
3. 《隆中对》的文言文翻译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友善,说是确实这样。 当时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徐庶对先主说:“诸葛孔明,是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先主说:“你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你可以到他那里去拜访,但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于是先主叫旁边的人避开,说:“汉朝的统治崩溃,董卓、曹操盗用了皇帝的政令,皇室遭难出奔。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智谋浅短、办法很少,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我应当怎么办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叛乱以来,各地豪杰同时兴起,占据几个州郡的豪杰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就名声低微,兵力薄弱,然而曹操最终能够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兵力成为强者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如此实在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父.兄三世,地势险要,民众归附,贤良有才能的人能被他所用,(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作为外援,却不可谋取他。荆州北凭借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全部取得,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用兵之地,但是它的主人刘表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上天拿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意夺取它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是个富饶的地方,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又在北面据有汉中,那里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伸张正义,天下闻名,广泛地招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与孙权交好,内部整顿朝政;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向南阳、洛阳方向进军,将军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兵,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水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先主说:“好!”从此同诸葛亮的感情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不高兴了,先主对他们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希望各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才停止。 本文通过诸葛亮对刘备“问计”所做的回答,深刻的分析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形势,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为刘备制定了一套统一天下的政策和策略,表现了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和过人才干。
开头一段写诸葛亮隐居,从正面写他的不凡抱负;徐庶向刘备推荐,则是从侧面表现。刘备与诸葛亮问答的过程是从正面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塑造形象,而刘备三顾茅庐,密谈后“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后,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回答,都从侧面表现诸葛亮的非凡才能。全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照应,使诸葛亮人物形象亲切可感,这是文章的成功之处。
刘备虽胸怀大志,但奔波多年却屡遭失败的情况下向诸葛亮讨教的,也反映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