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为什么没有要求割地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没有要求割地是为什么?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还是因为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有愿意回答了吗谢谢回答...
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没有要求割地是为什么?
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还是因为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有愿意回答了吗 谢谢回答 展开
是因为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还是因为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有愿意回答了吗 谢谢回答 展开
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16
展开全部
为什么没有割地?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为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扫清了道路。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抓住先机,出兵侵占东北三省。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两次向英国建议联合对抗俄国。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英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压力的手段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一方面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日本为了遏制俄国,讨好英国,接受了英德协定的原则。
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后,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扩张。美国实力上升,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的经济利益,贸易额超过了俄国,当然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其次,美国在华没有势力范围,若分割中国,不仅会损害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还会危及其在菲律宾的地位;再次,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其他列强对抗;最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不满足于在同列强的斗争中充当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东亚事务上扮演一个首席公断人的角色,以其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他列强,最后垄断中国市场。维持中国领土完整,防止列强分割中国就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并向英、德、法、俄、日、意政府提出照会,要维持中国领土完整,反对列强分割中国。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为阻止其他列强独霸一方,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再次向各国发出了“门户开放”照会,重申上述原则。英国企图垄断长江流域,但为了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和法国侵占云南,有条件(不扩大到香港、九龙)地接受了此原则。日本为了打击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争取美国的支持,同时在“门户开放”政策不影响其侵略朝鲜计划的条件下承认了这一原则。
至于俄国,很多人都意识到因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一事俄国已成列强的众矢之的,于是极力主张调整对华政策,这样,俄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暂时放到了经济扩张上。这一调整是俄国为在中国东北、华北及朝鲜确立势力所作的经济上的准备。而维持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实际上相对于其他列强来说更有利于俄国,因为实权派李鸿章与俄国关系非同一般。因此,尽管接受“门户开放”原则意味着放弃在中国东北已获得的特权,但俄国还是有保留地接受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俄国与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减轻了俄国外交上的压力,保证了俄国在华既得侵略权益。这样,由美国倡导的以维持中国领土完整为前提的“门户开放”政策终于成了各国共同对华的基本纲领,也成了它们联合向清政府提出议和条件的基本前提。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极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错综复杂的矛盾,更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让要求。但是列强在占领天津期间,俄、意、比、奥等列强各自强行取得了一块租界,对天津的军事统治一直持续到1902年,加上此前的英、法、美、德、日租界,交还给中国的天津已是有九个国家租界的城市。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可是,《辛丑条约》却一反常规,居然没有割让土地的内容,其原因除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给列强以沉重的打击外,列强之间意见不一,矛盾重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镇压义和团运动的过程中,列强之间既相互勾结,又彼此争夺。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以后,列强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并空前激化。其间主要矛盾有俄日矛盾、英俄矛盾、英法矛盾、美国和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其中英、俄、美、日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俄国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角逐中表现最为积极。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成功,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这为俄国独吞中国东北扫清了道路。八国联军侵华,俄国抓住先机,出兵侵占东北三省。此举不仅触怒了日本,也损害了英美的侵略利益。日俄矛盾尤为突出,为了报复俄国,日本随即派兵进入朝鲜,以示对抗,同时积极寻找反俄同盟军。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日本政府曾先后两次向英国建议联合对抗俄国。英国对于俄国在华势力的空前膨胀也感到极为不安,阻止俄国独霸中国东北是英国远东政策的一个重点。但英国正忙于非洲的殖民战争(英布战争),不可能采用直接施加压力的手段来对抗俄国,为此,英国一方面支持日本对抗俄国,在外交上日益与日本接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1900年10月英国与德国达成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的原则协议,并照会奥法意日俄美六国政府。日本为了遏制俄国,讨好英国,接受了英德协定的原则。
美国的态度是反对瓜分中国,主张维持原状。美国通过美西战争打败了西班牙,夺得关岛和菲律宾后,谋求在中国的利益扩张。美国实力上升,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的经济利益,贸易额超过了俄国,当然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其次,美国在华没有势力范围,若分割中国,不仅会损害美国在华商业利益,还会危及其在菲律宾的地位;再次,美国还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同其他列强对抗;最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上升,不满足于在同列强的斗争中充当普通角色,而是竭力想在东亚事务上扮演一个首席公断人的角色,以其经济优势逐步排挤其他列强,最后垄断中国市场。维持中国领土完整,防止列强分割中国就成了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1899年,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并向英、德、法、俄、日、意政府提出照会,要维持中国领土完整,反对列强分割中国。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为阻止其他列强独霸一方,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再次向各国发出了“门户开放”照会,重申上述原则。英国企图垄断长江流域,但为了反对俄国独占中国东北和法国侵占云南,有条件(不扩大到香港、九龙)地接受了此原则。日本为了打击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争取美国的支持,同时在“门户开放”政策不影响其侵略朝鲜计划的条件下承认了这一原则。
至于俄国,很多人都意识到因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一事俄国已成列强的众矢之的,于是极力主张调整对华政策,这样,俄国对华政策的基点暂时放到了经济扩张上。这一调整是俄国为在中国东北、华北及朝鲜确立势力所作的经济上的准备。而维持当时清政府的统治,实际上相对于其他列强来说更有利于俄国,因为实权派李鸿章与俄国关系非同一般。因此,尽管接受“门户开放”原则意味着放弃在中国东北已获得的特权,但俄国还是有保留地接受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俄国与其他列强之间的矛盾,减轻了俄国外交上的压力,保证了俄国在华既得侵略权益。这样,由美国倡导的以维持中国领土完整为前提的“门户开放”政策终于成了各国共同对华的基本纲领,也成了它们联合向清政府提出议和条件的基本前提。
综上所述,帝国主义很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至极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错综复杂的矛盾,更由于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使他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对中国领土的割让要求。但是列强在占领天津期间,俄、意、比、奥等列强各自强行取得了一块租界,对天津的军事统治一直持续到1902年,加上此前的英、法、美、德、日租界,交还给中国的天津已是有九个国家租界的城市。
2013-07-13
展开全部
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是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廊坊阻击战打破了西方军队无敌的神话,但最终清政府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赔款4.5亿两;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种种现象以表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的目的已经达到,就是通过清政府控制整个中国,那么他就不需要割地,因为八国看的是全中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13
展开全部
我觉得应该是清政府已变成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并且当时中国也没有多少地可以割让了首都都有别国的驻军 没必要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13
展开全部
占领地盘想一点一点吃掉中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