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寺的历史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
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
元废。
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 *** 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南普陀寺历来是临济喝云派的子孙寺院。
民国十三年( 1924 ),喝云派裔主持转逢和尚将寺院改为十方丛林,并按丛林规制,推选云门派裔会泉和尚为首任方丈。
第二年,又在寺内创办闽南佛学院。
会泉和尚退任后选聘当代高僧太虚大师为继任方丈,主办学院。
从此,海内高僧相继往来住锡传经,十方佛子竞相入院参道修学,一时佛门称盛,名闻中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地方 *** 曾多次拨款维修殿宇院舍。
文革十年动乱,寺院历经浩劫。
文革后,国家落实宗教政策, *** 重视寺院复建。
十多年来,不仅旧有殿堂翻修一新,还新建多座楼堂亭院。
现有建筑总面积已超过原有将近一倍。
复办后的闽南佛学院,规模设施也在成倍增长。
古刹盛世重光,梵呗钟磬不绝,佛苑法缘殊胜,宏法利生并传。
建国后,一度蹶而复振。
而今,新构楼堂院舍,鳞次栉比;重修梵宇琳宫,金碧辉煌;常住数百僧众,梵行庄严;复办闽南佛学院,教学相长。
古刹新生,法运昌隆,臻历史之鼎盛,划时代之光辉。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