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罗成这个人吗
36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物简介】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禇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与罗士信相同点】
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史上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622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需要区别的是,评书\小说里提到的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外一个人,与罗成无甚关联...)
【罗成、罗士信及其他】
作者:云梦泽
听《隋唐》,有几个地方颇为疑惑:
1、作为正面人物,隋唐中罗成之狠毒于演义小说中颇为少见。
2、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说书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连个姓都不换换,非叫姓罗的和姓秦的配对?
3、罗士信虽为四猛之首,但基本属于龙套角色,《说唐》中无罗士信,亦并不影响情节发展。而评书中加上罗士信虽使情节生动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情节上的矛盾:既然瓦岗山有这么一个猛人,又怕什么杨林、李元霸之类?这个人物很像是后期加进去的。
查诸史籍,并无罗成其人,而“傻英雄罗士信”的历史形象与小说中的罗成形象确有许多类似之处。蔡东藩《唐史演义》谓:“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甚是。
1、《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义中罗成从李密处投王世充,又自洛阳投唐、败死于征刘黑闼之役,与罗士信之形迹绝类。此外,演义中令秦程同时归唐,罗成后至,亦应与史料记载有关。按新唐书,秦程曾共谋归唐,而罗未见参与,则罗与秦程投唐之时间应不相同。
2、《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击贼潍水上…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屠之无类”
小说中罗成之刻薄狠毒与罗士信之事迹当摆脱不了干系。
3、《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齐州历城人……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
罗士信与秦琼是同乡,且其先后投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渊,其间形迹与秦琼完全相同,二人联系之紧密自可想见,此当为演义设计秦罗两人为表兄弟之肇因。
【 邴元真与秦琼、程咬金都是在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故罗士信降王应早于秦、程,当在李密失败之前】
4、罗士信十四岁从军,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战死,其终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旧唐书、资治通鉴,罗士信年仅二十,按新唐书罗士信“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随张须陀战卢明月时罗或为十二岁,或为二十岁,前者荒谬,当从后者。是年秦琼亦随张须陀进击卢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随过来护儿,既无“年十四”之类的特殊说明,则他当是正常年龄从军,其年龄应大过罗士信,是以演义以秦琼为兄。而罗士信的年龄当是罗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渊源。
5、《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罗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见,故其年纪轻轻就被张须陀视作亲信,而秦琼无特殊记载,应为一般战将。资治通鉴记大业十年张须陀攻打卢明月时有“唯罗士信及历城秦叔宝请行”的记载,特地改了秦琼本传,将罗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后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则“署总管”,其地位高过秦琼当无疑问。此当为演义设定罗成武功高强,且高于秦琼之原因。
对于这一猜想,下面这些现存的唱词足可为有力之证据:
明人诸圣临《大唐秦王词话》: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
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
由此可见,罗成、罗士信所指确为一人。
想来小说戏曲中本是演绎罗士信故事(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中即只有罗士信而无罗成之名,但“黑闼箭射罗士信”一节已现淤泥河之端倪),流传期间,说书人为其取名罗成(诚?),而以士信为字。然而这一搭配颇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琼秦叔宝”那样被说书人连用。后罗成一名喧宾夺主,罗士信一名反不是广为人知。再以后,罗成有了罗公然(诚-然?)等更为顺口的新名号,而罗士信一名则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傻汉,罗士信与罗成遂就此被分为二人。但这种修改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押韵的缘故,在一些小说戏曲中仍给罗成保留了“罗士信”这一原始名号,使我们能从中窥见端倪,证实猜想。
另,罗艺罗成二人当是纯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与此相类的还有窦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词话》中无罗艺,而谓罗成“兵韬李绩传授,武艺习学秦琼”;《罗成算卦》中则有“十岁北平探过父”一句。可见这个罗成形象最初和罗艺无关,后来才通过“探父”的情节将罗成(罗士信)和罗艺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罗少保”还并非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应是从照顾史实着眼),再后来大约因为这种说法不好圆,或与其他情节冲突,才逐渐改成了现在这样。此外,新唐书载罗艺之父名罗荣,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作罗士信之父。
又:《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士信与裴仁基归密……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
演义中裴元庆和罗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骄傲。而裴元庆又早早的战死(死因众说纷纭~~),给罗成腾出了显摆的地方。
历史上罗士信与裴仁基关系甚好,又随其同归瓦岗,颇与演义中的裴元庆相类。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历史上裴仁基之子为裴行俨,与演义中的姓名不同——演义中的情节虽多与历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则姓名多半与历史相同(个别的因口耳相传会写成白字,如王军可之类),不会更改(包括盛彦师、卢明月等龙套角色在内)。裴行俨虽有“骁勇善战”的名声,但并无英勇事迹被记入史书得以流传,史书倒是记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当为附会程咬金裴元庆是亲戚的原因。而且,他并非死在瓦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庆全由此人演变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无视这一情节——这一点足可给小说中秦罗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无记载表明他年轻,可能是个中年大汉亦未可知。
猜想:裴元庆身上很可能也搀杂了罗士信的影子,是裴行俨与罗士信两人的混合体。
若如此,罗成、罗士信、裴元庆三个演义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罗士信身上,真个是“三位一体”了。(顾颉刚(?)谓鲧与共工系一人,或亦与此相类吧。)
又:《大唐秦王词话》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写起,主线故事亦为说唐所采,其纲要与历史差别不大。而之前瓦岗聚义的情节则应为说书人的创作,基本与历史无关。所以一部说唐实为前后两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让位、瓦岗诸将投唐、排名居前的众好汉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虚构的)等事情变得殊难理解,与《西游记》五行山前后相类。此外,词话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迹,魏徵前后判若两人即为一例。
后记:
在中评论坛发表此文时,000000 @中评论坛回文时指出,罗士信、罗成之分道扬镳当始于袁于令《隋史遗文》。记之并向000000兄致谢
附:
《隋史遗文》第三十五回总评:
按史:历城罗士信,与叔宝同乡,年十四,与叔宝同事张须陀,同建奇功。后士信归唐为总管,死节,亦一奇士也。原本无之,故为补出。
【罗成与《隋唐演义》】
罗成是一个世家公子,对窦线娘痴情深意,也会孩子气地为线娘绝婚而大哭,在《隋唐演义》里,没有写到罗成之死,也就没有那些惨烈的情节,我并没被深刻震动,只有所谓俗气的公子佳人的联想在我脑海中绵绵不绝。但我始终觉得,口耳相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冷面寒枪俏罗成的传说绝对不止如此简单。于是我找到了《说唐》。
【罗成与《说唐》】
看了《说唐》才发现,原来大部分的传说,都是以《说唐》为本的,之前听到的那些不知来由的传说,都可以在《说唐》里找到相关情节。就比如“罗成力抢状元魁”、“小罗成力擒女将”,无论在《隋唐演义》还是《兴唐传》里都难见踪影,而在《说唐》中,却是挺起色的情节,让我挺过瘾。总算,罗成在《说唐》里的笔墨,比起《隋唐演义》多了起来,而那第六十回“紫金关二王设计 淤泥河罗成捐躯”和电视剧中,还有大部分改编书中的情节相同,看来关于罗成的结局,大家基本上还是认可《说唐》中的。《说唐》中的罗成之死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看起来非常惨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乱箭齐着,顷刻丧命”,没有很强的震撼之力。而后又是一段关于托梦示娇妻、怎么说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罗成在我心目中无疑英雄。但如此简略的文字,却不能让我满足,更想看看据说对罗成描写更为丰盈的《兴唐传》了。(果然,我没有失望,后来看《兴唐传》,觉得《兴唐传》对罗成之死写的更详细,也渲染得更动人。)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禇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与罗士信相同点】
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史上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622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需要区别的是,评书\小说里提到的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外一个人,与罗成无甚关联...)
【罗成、罗士信及其他】
作者:云梦泽
听《隋唐》,有几个地方颇为疑惑:
1、作为正面人物,隋唐中罗成之狠毒于演义小说中颇为少见。
2、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说书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连个姓都不换换,非叫姓罗的和姓秦的配对?
3、罗士信虽为四猛之首,但基本属于龙套角色,《说唐》中无罗士信,亦并不影响情节发展。而评书中加上罗士信虽使情节生动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情节上的矛盾:既然瓦岗山有这么一个猛人,又怕什么杨林、李元霸之类?这个人物很像是后期加进去的。
查诸史籍,并无罗成其人,而“傻英雄罗士信”的历史形象与小说中的罗成形象确有许多类似之处。蔡东藩《唐史演义》谓:“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甚是。
1、《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义中罗成从李密处投王世充,又自洛阳投唐、败死于征刘黑闼之役,与罗士信之形迹绝类。此外,演义中令秦程同时归唐,罗成后至,亦应与史料记载有关。按新唐书,秦程曾共谋归唐,而罗未见参与,则罗与秦程投唐之时间应不相同。
2、《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击贼潍水上…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屠之无类”
小说中罗成之刻薄狠毒与罗士信之事迹当摆脱不了干系。
3、《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齐州历城人……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
罗士信与秦琼是同乡,且其先后投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渊,其间形迹与秦琼完全相同,二人联系之紧密自可想见,此当为演义设计秦罗两人为表兄弟之肇因。
【 邴元真与秦琼、程咬金都是在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故罗士信降王应早于秦、程,当在李密失败之前】
4、罗士信十四岁从军,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战死,其终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旧唐书、资治通鉴,罗士信年仅二十,按新唐书罗士信“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随张须陀战卢明月时罗或为十二岁,或为二十岁,前者荒谬,当从后者。是年秦琼亦随张须陀进击卢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随过来护儿,既无“年十四”之类的特殊说明,则他当是正常年龄从军,其年龄应大过罗士信,是以演义以秦琼为兄。而罗士信的年龄当是罗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渊源。
5、《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罗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见,故其年纪轻轻就被张须陀视作亲信,而秦琼无特殊记载,应为一般战将。资治通鉴记大业十年张须陀攻打卢明月时有“唯罗士信及历城秦叔宝请行”的记载,特地改了秦琼本传,将罗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后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则“署总管”,其地位高过秦琼当无疑问。此当为演义设定罗成武功高强,且高于秦琼之原因。
对于这一猜想,下面这些现存的唱词足可为有力之证据:
明人诸圣临《大唐秦王词话》: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
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
由此可见,罗成、罗士信所指确为一人。
想来小说戏曲中本是演绎罗士信故事(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中即只有罗士信而无罗成之名,但“黑闼箭射罗士信”一节已现淤泥河之端倪),流传期间,说书人为其取名罗成(诚?),而以士信为字。然而这一搭配颇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琼秦叔宝”那样被说书人连用。后罗成一名喧宾夺主,罗士信一名反不是广为人知。再以后,罗成有了罗公然(诚-然?)等更为顺口的新名号,而罗士信一名则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傻汉,罗士信与罗成遂就此被分为二人。但这种修改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押韵的缘故,在一些小说戏曲中仍给罗成保留了“罗士信”这一原始名号,使我们能从中窥见端倪,证实猜想。
另,罗艺罗成二人当是纯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与此相类的还有窦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词话》中无罗艺,而谓罗成“兵韬李绩传授,武艺习学秦琼”;《罗成算卦》中则有“十岁北平探过父”一句。可见这个罗成形象最初和罗艺无关,后来才通过“探父”的情节将罗成(罗士信)和罗艺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罗少保”还并非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应是从照顾史实着眼),再后来大约因为这种说法不好圆,或与其他情节冲突,才逐渐改成了现在这样。此外,新唐书载罗艺之父名罗荣,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作罗士信之父。
又:《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士信与裴仁基归密……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
演义中裴元庆和罗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骄傲。而裴元庆又早早的战死(死因众说纷纭~~),给罗成腾出了显摆的地方。
历史上罗士信与裴仁基关系甚好,又随其同归瓦岗,颇与演义中的裴元庆相类。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历史上裴仁基之子为裴行俨,与演义中的姓名不同——演义中的情节虽多与历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则姓名多半与历史相同(个别的因口耳相传会写成白字,如王军可之类),不会更改(包括盛彦师、卢明月等龙套角色在内)。裴行俨虽有“骁勇善战”的名声,但并无英勇事迹被记入史书得以流传,史书倒是记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当为附会程咬金裴元庆是亲戚的原因。而且,他并非死在瓦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庆全由此人演变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无视这一情节——这一点足可给小说中秦罗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无记载表明他年轻,可能是个中年大汉亦未可知。
猜想:裴元庆身上很可能也搀杂了罗士信的影子,是裴行俨与罗士信两人的混合体。
若如此,罗成、罗士信、裴元庆三个演义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罗士信身上,真个是“三位一体”了。(顾颉刚(?)谓鲧与共工系一人,或亦与此相类吧。)
又:《大唐秦王词话》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写起,主线故事亦为说唐所采,其纲要与历史差别不大。而之前瓦岗聚义的情节则应为说书人的创作,基本与历史无关。所以一部说唐实为前后两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让位、瓦岗诸将投唐、排名居前的众好汉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虚构的)等事情变得殊难理解,与《西游记》五行山前后相类。此外,词话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迹,魏徵前后判若两人即为一例。
后记:
在中评论坛发表此文时,000000 @中评论坛回文时指出,罗士信、罗成之分道扬镳当始于袁于令《隋史遗文》。记之并向000000兄致谢
附:
《隋史遗文》第三十五回总评:
按史:历城罗士信,与叔宝同乡,年十四,与叔宝同事张须陀,同建奇功。后士信归唐为总管,死节,亦一奇士也。原本无之,故为补出。
【罗成与《隋唐演义》】
罗成是一个世家公子,对窦线娘痴情深意,也会孩子气地为线娘绝婚而大哭,在《隋唐演义》里,没有写到罗成之死,也就没有那些惨烈的情节,我并没被深刻震动,只有所谓俗气的公子佳人的联想在我脑海中绵绵不绝。但我始终觉得,口耳相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冷面寒枪俏罗成的传说绝对不止如此简单。于是我找到了《说唐》。
【罗成与《说唐》】
看了《说唐》才发现,原来大部分的传说,都是以《说唐》为本的,之前听到的那些不知来由的传说,都可以在《说唐》里找到相关情节。就比如“罗成力抢状元魁”、“小罗成力擒女将”,无论在《隋唐演义》还是《兴唐传》里都难见踪影,而在《说唐》中,却是挺起色的情节,让我挺过瘾。总算,罗成在《说唐》里的笔墨,比起《隋唐演义》多了起来,而那第六十回“紫金关二王设计 淤泥河罗成捐躯”和电视剧中,还有大部分改编书中的情节相同,看来关于罗成的结局,大家基本上还是认可《说唐》中的。《说唐》中的罗成之死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看起来非常惨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乱箭齐着,顷刻丧命”,没有很强的震撼之力。而后又是一段关于托梦示娇妻、怎么说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罗成在我心目中无疑英雄。但如此简略的文字,却不能让我满足,更想看看据说对罗成描写更为丰盈的《兴唐传》了。(果然,我没有失望,后来看《兴唐传》,觉得《兴唐传》对罗成之死写的更详细,也渲染得更动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罗成
【人物简介】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禇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与罗士信相同点】
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史上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622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需要区别的是,评书\小说里提到的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外一个人,与罗成无甚关联...)
【罗成、罗士信及其他】
作者:云梦泽
听《隋唐》,有几个地方颇为疑惑:
1、作为正面人物,隋唐中罗成之狠毒于演义小说中颇为少见。
2、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说书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连个姓都不换换,非叫姓罗的和姓秦的配对?
3、罗士信虽为四猛之首,但基本属于龙套角色,《说唐》中无罗士信,亦并不影响情节发展。而评书中加上罗士信虽使情节生动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情节上的矛盾:既然瓦岗山有这么一个猛人,又怕什么杨林、李元霸之类?这个人物很像是后期加进去的。
查诸史籍,并无罗成其人,而“傻英雄罗士信”的历史形象与小说中的罗成形象确有许多类似之处。蔡东藩《唐史演义》谓:“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甚是。
1、《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义中罗成从李密处投王世充,又自洛阳投唐、败死于征刘黑闼之役,与罗士信之形迹绝类。此外,演义中令秦程同时归唐,罗成后至,亦应与史料记载有关。按新唐书,秦程曾共谋归唐,而罗未见参与,则罗与秦程投唐之时间应不相同。
2、《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击贼潍水上…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屠之无类”
小说中罗成之刻薄狠毒与罗士信之事迹当摆脱不了干系。
3、《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齐州历城人……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
罗士信与秦琼是同乡,且其先后投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渊,其间形迹与秦琼完全相同,二人联系之紧密自可想见,此当为演义设计秦罗两人为表兄弟之肇因。
【 邴元真与秦琼、程咬金都是在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故罗士信降王应早于秦、程,当在李密失败之前】
4、罗士信十四岁从军,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战死,其终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旧唐书、资治通鉴,罗士信年仅二十,按新唐书罗士信“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随张须陀战卢明月时罗或为十二岁,或为二十岁,前者荒谬,当从后者。是年秦琼亦随张须陀进击卢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随过来护儿,既无“年十四”之类的特殊说明,则他当是正常年龄从军,其年龄应大过罗士信,是以演义以秦琼为兄。而罗士信的年龄当是罗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渊源。
5、《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罗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见,故其年纪轻轻就被张须陀视作亲信,而秦琼无特殊记载,应为一般战将。资治通鉴记大业十年张须陀攻打卢明月时有“唯罗士信及历城秦叔宝请行”的记载,特地改了秦琼本传,将罗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后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则“署总管”,其地位高过秦琼当无疑问。此当为演义设定罗成武功高强,且高于秦琼之原因。
对于这一猜想,下面这些现存的唱词足可为有力之证据:
明人诸圣临《大唐秦王词话》: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
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
由此可见,罗成、罗士信所指确为一人。
想来小说戏曲中本是演绎罗士信故事(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中即只有罗士信而无罗成之名,但“黑闼箭射罗士信”一节已现淤泥河之端倪),流传期间,说书人为其取名罗成(诚?),而以士信为字。然而这一搭配颇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琼秦叔宝”那样被说书人连用。后罗成一名喧宾夺主,罗士信一名反不是广为人知。再以后,罗成有了罗公然(诚-然?)等更为顺口的新名号,而罗士信一名则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傻汉,罗士信与罗成遂就此被分为二人。但这种修改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押韵的缘故,在一些小说戏曲中仍给罗成保留了“罗士信”这一原始名号,使我们能从中窥见端倪,证实猜想。
另,罗艺罗成二人当是纯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与此相类的还有窦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词话》中无罗艺,而谓罗成“兵韬李绩传授,武艺习学秦琼”;《罗成算卦》中则有“十岁北平探过父”一句。可见这个罗成形象最初和罗艺无关,后来才通过“探父”的情节将罗成(罗士信)和罗艺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罗少保”还并非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应是从照顾史实着眼),再后来大约因为这种说法不好圆,或与其他情节冲突,才逐渐改成了现在这样。此外,新唐书载罗艺之父名罗荣,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作罗士信之父。
又:《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士信与裴仁基归密……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
演义中裴元庆和罗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骄傲。而裴元庆又早早的战死(死因众说纷纭~~),给罗成腾出了显摆的地方。
历史上罗士信与裴仁基关系甚好,又随其同归瓦岗,颇与演义中的裴元庆相类。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历史上裴仁基之子为裴行俨,与演义中的姓名不同——演义中的情节虽多与历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则姓名多半与历史相同(个别的因口耳相传会写成白字,如王军可之类),不会更改(包括盛彦师、卢明月等龙套角色在内)。裴行俨虽有“骁勇善战”的名声,但并无英勇事迹被记入史书得以流传,史书倒是记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当为附会程咬金裴元庆是亲戚的原因。而且,他并非死在瓦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庆全由此人演变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无视这一情节——这一点足可给小说中秦罗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无记载表明他年轻,可能是个中年大汉亦未可知。
猜想:裴元庆身上很可能也搀杂了罗士信的影子,是裴行俨与罗士信两人的混合体。
若如此,罗成、罗士信、裴元庆三个演义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罗士信身上,真个是“三位一体”了。(顾颉刚(?)谓鲧与共工系一人,或亦与此相类吧。)
又:《大唐秦王词话》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写起,主线故事亦为说唐所采,其纲要与历史差别不大。而之前瓦岗聚义的情节则应为说书人的创作,基本与历史无关。所以一部说唐实为前后两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让位、瓦岗诸将投唐、排名居前的众好汉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虚构的)等事情变得殊难理解,与《西游记》五行山前后相类。此外,词话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迹,魏徵前后判若两人即为一例。
后记:
在中评论坛发表此文时,000000 @中评论坛回文时指出,罗士信、罗成之分道扬镳当始于袁于令《隋史遗文》。记之并向000000兄致谢
附:
《隋史遗文》第三十五回总评:
按史:历城罗士信,与叔宝同乡,年十四,与叔宝同事张须陀,同建奇功。后士信归唐为总管,死节,亦一奇士也。原本无之,故为补出。
【罗成与《隋唐演义》】
罗成是一个世家公子,对窦线娘痴情深意,也会孩子气地为线娘绝婚而大哭,在《隋唐演义》里,没有写到罗成之死,也就没有那些惨烈的情节,我并没被深刻震动,只有所谓俗气的公子佳人的联想在我脑海中绵绵不绝。但我始终觉得,口耳相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冷面寒枪俏罗成的传说绝对不止如此简单。于是我找到了《说唐》。
【罗成与《说唐》】
看了《说唐》才发现,原来大部分的传说,都是以《说唐》为本的,之前听到的那些不知来由的传说,都可以在《说唐》里找到相关情节。就比如“罗成力抢状元魁”、“小罗成力擒女将”,无论在《隋唐演义》还是《兴唐传》里都难见踪影,而在《说唐》中,却是挺起色的情节,让我挺过瘾。总算,罗成在《说唐》里的笔墨,比起《隋唐演义》多了起来,而那第六十回“紫金关二王设计 淤泥河罗成捐躯”和电视剧中,还有大部分改编书中的情节相同,看来关于罗成的结局,大家基本上还是认可《说唐》中的。《说唐》中的罗成之死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看起来非常惨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乱箭齐着,顷刻丧命”,没有很强的震撼之力。而后又是一段关于托梦示娇妻、怎么说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罗成在我心目中无疑英雄。但如此简略的文字,却不能让我满足,更想看看据说对罗成描写更为丰盈的《兴唐传》了。(果然,我没有失望,后来看《兴唐传》,觉得《兴唐传》对罗成之死写的更详细,也渲染得更动人。)
【人物简介】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禇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与罗士信相同点】
他们都用枪,很勇猛.武艺高强。
史上罗士信在瓦岗军里呆过,罗成也是。
瓦岗军败后,罗士信投靠的王世充,罗成也是。
因不耻王世充,罗士信投了唐,罗成也是。
罗士信于武德五年(622年),率几百人同刘黑闼数成军对持八天后兵败被俘,不屈被杀,才二十多岁,演义中罗成也是在同一年,同一个地方,被同一个人所杀,死时也是二十多岁。
(需要区别的是,评书\小说里提到的罗士信----就是那个憨傻的大力士----可看作是另外一个人,与罗成无甚关联...)
【罗成、罗士信及其他】
作者:云梦泽
听《隋唐》,有几个地方颇为疑惑:
1、作为正面人物,隋唐中罗成之狠毒于演义小说中颇为少见。
2、罗成是秦琼的表弟,罗士信又是秦琼的干弟弟,说书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连个姓都不换换,非叫姓罗的和姓秦的配对?
3、罗士信虽为四猛之首,但基本属于龙套角色,《说唐》中无罗士信,亦并不影响情节发展。而评书中加上罗士信虽使情节生动了一些,却又带来了情节上的矛盾:既然瓦岗山有这么一个猛人,又怕什么杨林、李元霸之类?这个人物很像是后期加进去的。
查诸史籍,并无罗成其人,而“傻英雄罗士信”的历史形象与小说中的罗成形象确有许多类似之处。蔡东藩《唐史演义》谓:“俗小说中,有罗成一人,想是罗士信误传”,甚是。
1、《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与裴仁基归(李)密……见获于(王)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后…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从秦王击刘黑闼洛水上……不屈而死,年二十八”
演义中罗成从李密处投王世充,又自洛阳投唐、败死于征刘黑闼之役,与罗士信之形迹绝类。此外,演义中令秦程同时归唐,罗成后至,亦应与史料记载有关。按新唐书,秦程曾共谋归唐,而罗未见参与,则罗与秦程投唐之时间应不相同。
2、《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击贼潍水上…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攻千金堡,堡有恶言訽军,士信怒……屠之无类”
小说中罗成之刻薄狠毒与罗士信之事迹当摆脱不了干系。
3、《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齐州历城人……通守张须陀率兵击贼。士信…年十四…请自效……后须陀为李密所杀,士信与裴仁基归密,署总管,俾统所部讨王世充。身被重创,见获于世充。世充爱其才,厚遇之,与同寝食。后得密将邴元真等,故士信稍稍疏斥。士信耻与伍,率所部千余人来降高祖”。
罗士信与秦琼是同乡,且其先后投张须陀、裴仁基、王世充、李渊,其间形迹与秦琼完全相同,二人联系之紧密自可想见,此当为演义设计秦罗两人为表兄弟之肇因。
【 邴元真与秦琼、程咬金都是在李密败后归降王世充,故罗士信降王应早于秦、程,当在李密失败之前】
4、罗士信十四岁从军,武德五年(公元六二二年)战死,其终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按旧唐书、资治通鉴,罗士信年仅二十,按新唐书罗士信“年二十八”。则在大业十年(公元六一四年)随张须陀战卢明月时罗或为十二岁,或为二十岁,前者荒谬,当从后者。是年秦琼亦随张须陀进击卢明月,而之前他已跟随过来护儿,既无“年十四”之类的特殊说明,则他当是正常年龄从军,其年龄应大过罗士信,是以演义以秦琼为兄。而罗士信的年龄当是罗成少年英雄的形象的渊源。
5、《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年十四,短而悍,请自效。须陀疑其不胜甲,少之。士信怒,被重甲,左右鞬,上马顾眄。须陀许之。击贼潍水上,阵才列,执长矛驰入贼营,刺杀数人,取一级掷之,承以矛,戴而行,贼皆眙惧无敢亢。须陀乘之,大破贼。士信逐北,每杀一贼,辄劓鼻纳诸怀,暨还,验以代级。须陀叹伏,遗以所乘马。凡战,须陀先登,士信副,以为常”。
罗士信之狂勇由此可见,故其年纪轻轻就被张须陀视作亲信,而秦琼无特殊记载,应为一般战将。资治通鉴记大业十年张须陀攻打卢明月时有“唯罗士信及历城秦叔宝请行”的记载,特地改了秦琼本传,将罗士信排在前面。降李密后秦琼为“帐内骠骑”,罗士信则“署总管”,其地位高过秦琼当无疑问。此当为演义设定罗成武功高强,且高于秦琼之原因。
对于这一猜想,下面这些现存的唱词足可为有力之证据:
明人诸圣临《大唐秦王词话》:吾乃姓罗名成,字士信
京剧《罗成叫关》(京剧《罗成》之一段):黑夜里闷坏了罗士信,西北风吹得我透甲寒
河南坠子《罗成算卦》:淤泥河不死罗士信,谁转白袍保江山
由此可见,罗成、罗士信所指确为一人。
想来小说戏曲中本是演绎罗士信故事(罗贯中(?)《隋唐两朝志传》中即只有罗士信而无罗成之名,但“黑闼箭射罗士信”一节已现淤泥河之端倪),流传期间,说书人为其取名罗成(诚?),而以士信为字。然而这一搭配颇为拗口,故往往不像“秦琼秦叔宝”那样被说书人连用。后罗成一名喧宾夺主,罗士信一名反不是广为人知。再以后,罗成有了罗公然(诚-然?)等更为顺口的新名号,而罗士信一名则被重新演绎成了一个傻汉,罗士信与罗成遂就此被分为二人。但这种修改并不固定,可能是由于押韵的缘故,在一些小说戏曲中仍给罗成保留了“罗士信”这一原始名号,使我们能从中窥见端倪,证实猜想。
另,罗艺罗成二人当是纯粹由姓氏扯到了一起,与此相类的还有窦建德被改作李世民舅父一事。《大唐秦王词话》中无罗艺,而谓罗成“兵韬李绩传授,武艺习学秦琼”;《罗成算卦》中则有“十岁北平探过父”一句。可见这个罗成形象最初和罗艺无关,后来才通过“探父”的情节将罗成(罗士信)和罗艺拉到了一起。但最初的“罗少保”还并非是从小在北平长大的(应是从照顾史实着眼),再后来大约因为这种说法不好圆,或与其他情节冲突,才逐渐改成了现在这样。此外,新唐书载罗艺之父名罗荣,连丽如评书《大隋唐》中作罗士信之父。
又:《新唐书·忠义传·罗士信》:
“士信与裴仁基归密……初,士信为仁基所礼,及东都平,出家财敛葬北邙以报德,且曰:“我死当墓其侧。”
演义中裴元庆和罗成都是俊俏小伙,且都十分勇猛、骄傲。而裴元庆又早早的战死(死因众说纷纭~~),给罗成腾出了显摆的地方。
历史上罗士信与裴仁基关系甚好,又随其同归瓦岗,颇与演义中的裴元庆相类。其勇武、年少亦相同。
历史上裴仁基之子为裴行俨,与演义中的姓名不同——演义中的情节虽多与历史相悖,但其人物若史有其人,则姓名多半与历史相同(个别的因口耳相传会写成白字,如王军可之类),不会更改(包括盛彦师、卢明月等龙套角色在内)。裴行俨虽有“骁勇善战”的名声,但并无英勇事迹被记入史书得以流传,史书倒是记了他一次打仗中箭被程咬金所救的事(寒~~~)——此当为附会程咬金裴元庆是亲戚的原因。而且,他并非死在瓦岗山,而是死在王世充之手——如果裴元庆全由此人演变出来的话,应该不会无视这一情节——这一点足可给小说中秦罗等人降唐以充分理由。此外,亦无记载表明他年轻,可能是个中年大汉亦未可知。
猜想:裴元庆身上很可能也搀杂了罗士信的影子,是裴行俨与罗士信两人的混合体。
若如此,罗成、罗士信、裴元庆三个演义人物居然都能追溯到罗士信身上,真个是“三位一体”了。(顾颉刚(?)谓鲧与共工系一人,或亦与此相类吧。)
又:《大唐秦王词话》基本自斧劈老君堂写起,主线故事亦为说唐所采,其纲要与历史差别不大。而之前瓦岗聚义的情节则应为说书人的创作,基本与历史无关。所以一部说唐实为前后两段故事之生硬拼合。是以程咬金让位、瓦岗诸将投唐、排名居前的众好汉批量死亡(基本都是虚构的)等事情变得殊难理解,与《西游记》五行山前后相类。此外,词话中本身亦有拼接的痕迹,魏徵前后判若两人即为一例。
后记:
在中评论坛发表此文时,000000 @中评论坛回文时指出,罗士信、罗成之分道扬镳当始于袁于令《隋史遗文》。记之并向000000兄致谢
附:
《隋史遗文》第三十五回总评:
按史:历城罗士信,与叔宝同乡,年十四,与叔宝同事张须陀,同建奇功。后士信归唐为总管,死节,亦一奇士也。原本无之,故为补出。
【罗成与《隋唐演义》】
罗成是一个世家公子,对窦线娘痴情深意,也会孩子气地为线娘绝婚而大哭,在《隋唐演义》里,没有写到罗成之死,也就没有那些惨烈的情节,我并没被深刻震动,只有所谓俗气的公子佳人的联想在我脑海中绵绵不绝。但我始终觉得,口耳相传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关于冷面寒枪俏罗成的传说绝对不止如此简单。于是我找到了《说唐》。
【罗成与《说唐》】
看了《说唐》才发现,原来大部分的传说,都是以《说唐》为本的,之前听到的那些不知来由的传说,都可以在《说唐》里找到相关情节。就比如“罗成力抢状元魁”、“小罗成力擒女将”,无论在《隋唐演义》还是《兴唐传》里都难见踪影,而在《说唐》中,却是挺起色的情节,让我挺过瘾。总算,罗成在《说唐》里的笔墨,比起《隋唐演义》多了起来,而那第六十回“紫金关二王设计 淤泥河罗成捐躯”和电视剧中,还有大部分改编书中的情节相同,看来关于罗成的结局,大家基本上还是认可《说唐》中的。《说唐》中的罗成之死也没有花费太多笔墨,看起来非常惨烈,但缺少渲染,只是简单地用了一句“乱箭齐着,顷刻丧命”,没有很强的震撼之力。而后又是一段关于托梦示娇妻、怎么说都带有一些迷信色彩的文字,有些失色。虽然这并不影响我对这个人物的感觉,罗成在我心目中无疑英雄。但如此简略的文字,却不能让我满足,更想看看据说对罗成描写更为丰盈的《兴唐传》了。(果然,我没有失望,后来看《兴唐传》,觉得《兴唐传》对罗成之死写的更详细,也渲染得更动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禇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实际上禇人获《隋唐演义》也有少年英雄罗士信,很勇猛,是秦叔宝的山东老乡和朋友。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8-06-19
展开全部
有啊,他起初来源于隋唐演义,演义不是传,它是起源于民间的真实故事!象三国演义,你说历史上有诸葛亮这个人吗?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罗成,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
在清初禇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使用五钩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史无罗成之名,其大部分事迹是<说唐><隋唐演义>等小说和评书中虚构的,部分则取材自罗士信
隋唐时期有罗士信,罗士信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和小说中罗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被认为是罗成的历史原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