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特色民俗风情

举例说明南京的特色民族风情... 举例说明南京的特色民族风情 展开
 我来答
dayinspring
高粉答主

2017-06-18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3533万
展开全部
南京白局
民间曲艺。始自明代织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逐步发展成为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南京白局常用曲牌主要有:《满江红》、《银纽丝》、《穿心调》、《数板》、《梳妆台》、《剪剪花》、《下河调》、《汉阳调》等,形成曲牌联缀体。曲目近百个,内容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如《机房苦》是织锦工人对自身苦难的控诉,《抢官米》和《打议员》则反映了光绪二十四年和民国8年南京发生的抢官米和打议员两起风潮。清末民初后,"南京白局"随着织锦业一起衰落。1949年后,曾成立专业剧团,现在只有少数业余演唱者。

南京白话
  民间曲艺。用南京方言说相声,所以又名"南京相声"。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相传始于20世纪30年代。起初只是简单模仿相声,后来逐渐有所发展。相声用第三人称,南京白话则用第一人称,演员便成为剧中人,所以演重于说。代表性曲目有《老相识》、《包您满意》、《人情债》、《庙上风情》、《商业新风》等。现在常有"南京白话"节目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和播出,颇受读者、听众和观众欢迎。

南京评话
  民间曲艺。南京有记载的评话历史很长。明末著名评话艺术家柳敬亭曾长期寓居南京。"南京评话"又称"讲评词"。相传始于明末清初的"说善书",清末民初为鼎盛时期,流行于南京及其毗邻地区,并曾流入南京。"南京评话"以长篇讲史为主,主要剧目有《三国》、《隋唐》、《水浒》、《岳飞传》等,"说""演"并重,常于书中穿插许多南京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名胜古迹,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南京评话近年日渐衰落,但尚有专业演员坚持演出。

花香鼓
民间歌舞。流行于南京、扬州地区。相传始于明代,清末为鼎盛时期。因舞者手执花香鼓,故名。又因原为奉祀祈祷娘娘,求子求福,故又名"跳娘娘",还因为主要动作以凤鸟动态取名,亦名"凤舞"。舞蹈以锣、鼓、铙、钹等打击乐伴奏,夹唱"鼓词"。主要动作有"凤凰朝拜"、"凤凰点头"、"丹凤朝阳"、"凤凰展翅"、"凤凰抖毛"、"飞凤盘龙"等。1949年后,花香鼓经过加工改编,成为观众喜爱的民间舞蹈,并被吸收到著名民族舞剧《小刀会》、《雷峰塔》中。所唱"鼓词"曲调,成为扬剧的曲调。

跳当当
民间舞蹈。又名"龙凤胜会"。流行于南京溧水县,相传始自明代。过去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六日演出。舞蹈动作基本保持两腿半蹲的"马步"状,上身略前倾,两臂始终伸直,动作舒展,跨步大,有静有动,明显地保留了中国武术的韵味。主要动作有"三星相会"、"过坝"、"百鸟朝凤"、"凤凰三点头"、"犀牛望月"、"枯树盘根"、"童子拜观音"等。整个演出阵容呈八卦形排列,敲击大锣大鼓伴奏,无演唱,酷似锣鼓助威的习武场面。

解表
祭祀性舞蹈,又名"跳表"。流传于南京六合县及其毗邻地区。此舞为香火神会的组成部分,为独舞。由香火童子扮演王灵官将表(即公文)解送交付诸神。舞者手执花香鼓边唱边击鼓起舞。舞蹈步法跳动性强,自始至终跳动不止,步法灵活矫健,富于弹性。舞蹈中举手投足要求直线运动,动作古朴刚健,干净利落,灵活流畅。每完成一个动作时,都有明显的短暂的亮相,这些都突出了此舞独具的气质。

麻雀蹦(方山大鼓)
  民间舞蹈。因以模拟麻雀蹦跳为主要动作,故名麻雀蹦。又因为开始流行于南京市江宁县方山乡一带,故又名方山大鼓。相传明末时由河南移民带来。太平天国时期是"麻雀蹦"发展的鼎盛期。《天朝田亩制度》使农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后跳"麻雀蹦"以庆丰收。而舞蹈中所摆阵势,也与太平军作战时的某些阵法相似。大锣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乐器。此舞的基本动作和鼓点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窝等5种。舞蹈时,双膝始终贴鼓成半蹲,学麻雀蹦跳状,膝部屈伸,带动身体上下起伏,围鼓作上下左右前后大幅度蹦跳。整个舞蹈节奏鲜明,动作形象生动,英武矫健,活泼热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庆典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

高淳阳腔目连戏
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以南京市高淳县为中心,流传于江苏的溧水、溧阳、宜兴、江宁、句容和安徽的郎溪、广德、宣城、当涂等地。被称为"戏娘"的目连戏,遍布于大江南北。相传始于元代的高淳阳腔目连戏,是一个只演目连戏的独特剧种。这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从来没有专业演员和职业戏班,所有演员和乐手,都是临时集合的农民和工人。高淳阳腔目连戏剧目,包括《台城》、《九世图》、《目连》,都是演目连的故事。

洪山戏
  地方戏曲。起源于南京市六合县,流传于江苏的仪征、江宁、句容和安徽的天长、来安、盱眙。又名香火戏、童子戏,由洪山香火神会发展演变而成。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有专业戏班。洪山戏的曲调,由基本调(七字、十字)、神曲、联弹和杂曲组成,多为一字一腔的说唱型曲调。唱腔为无管弦伴奏的徒歌,以锣鼓击节,间或有一唱众和的帮腔,属板腔体。洪山戏的表演粗犷、朴实、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风格。

抖空竹
又名“抖空钟”、“抖空筝”、“抖嗡子”,是一种民间传统玩具。它是由陀螺发展演变而来,专指在空中抖动,嗡嗡作响的那种空竹玩具。
在空中旋转的空竹其形制可分为单轴和双轴两种。轴内是空的,每个轴上有四五个,孔内木片作笛以利发声,连着轴有一个圆柱形的把,把的中段稍细。其玩法是,把空竹悬系在两根小棍顶端的细绳上,玩者两手各持一棍来回拉动,便可产生旋转,并随速度加快发出“嗡嗡”的响声。当它转到一定速度时,玩者还可将它抛向空中,作出种种花样动作,然后再将它接住。其花样技巧“鹞子翻身”、“飞燕入云”、“响鸽铃”“攀十字架”、“扔高”、“张飞骗马”、“猴爬竿”等。其中“扔高”一技,有的竟能将空竹抛向空中数十丈高,待其下落再以抖线承接,准确无误,堪称一绝。
每逢春节在夫子庙可见空竹出售。明故宫遗址公园、夫子庙等南京的市民广场,常有三五健身的中老年人一边在抖空竹,一边在切磋技艺。

跳五猖
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五猖”为邪恶之神,在人间常做坏事,偷东西、抢劫、放火、调戏妇女;但他们又喜欢恶作剧,把偷抢张家的东西,又放到李家去,要是看某人顺眼,就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他。老百姓对“五猖”既怕又敬,于是就祭起来以博其高兴,会降福给自己。另一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夺取了江山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权后,大封有功之臣,却忘了捐躯的官民,这些战死者“阴魂”向他诉苦讨功。于是朱元璋就想出了以东、南、西、北、中五路之鬼魂概括为“五猖”,让百姓举行活动纪念。高淳跳“五猖”有一套程式:由着古装的村民或挑篮、或扛旗、或敲锣、或打鼓、造成热闹欢腾的场面,然后主要人物一一登场。先是由5个手持五色华盖、着五色服装的壮汉进场;接着由4个着彩衣、戴面具扮成道士、土地爷、和尚、判官入场;随后是五人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执双刀威风凛凛的“五猖”入场。这些身穿红、蓝、黄、黑、白五色衣(即代表五方天地,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戴五色面具,手持五色行具的表演者,在锣鼓声中,或行、或舞、或趴、或跃,做着稀奇古怪的舞蹈动作,给人以古老神奇之感。此项活动,高淳定埠镇韩桥村至今仍在举办。

飞镗表演
飞镗表演是一项民俗体育活动,是民间武术项目之一。南京地区,主要是在六合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飞镗,原为古兵器,是中国武术运动的长兵器械之一。它形似三股叉,正锋为双面利刃,状如剑尖,长约八九寸,左右各有刀牙,呈弧形上弯,叉头镶嵌于柄,柄长六七尺。柄端有三棱铁钻曰“樽”,用于击刺架格。因长而重,故为长兵器中的重器械。今已演变为人们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表演器械。
飞镗这项民间技艺在六合得到了很好的发扬,不仅有男队员,而且有女队员,一些年近花甲的老人也参加了飞镗表演。
每逢春节、元宵节和其他喜庆日子南京都有舞龙灯的娱乐活动。舞龙灯,也叫耍龙灯,是一种民间舞蹈。其历史久远,形式多样。

舞龙灯
舞龙灯的民俗起源于古代人们对龙的崇拜。古人将龙视为能呼风唤雨、将福消灾的神物,舞龙灯就是为了祈祷神龙的保佑。
舞龙一般用草、木、竹、布、纸扎成,节数不等,多为单数,以图吉利。除颜色的区别外,还有用荷花、蝴蝶组成的“百页龙”;用木板凳制作的“板凳龙”;用稻草扎成的“草龙”;用布糊制成的“布龙”。龙身内燃烛的称“龙灯”,插香火的为“火龙”或“香龙”。
南京地区的龙灯,在造型和表演风格上最具有独特的有溧水县的龙灯和栖霞龙舞。

玩石担和石锁
石担是用青石凿成两只圆形(磨子状),中心打一圆孔,装在竹杠两头。两圆石间距一般为1.6米到2米之间。练功者以单手或双手握杠,抓起石担放在他的脚心上,时而慢慢转动,时而沉下挺上。玩石担的动作名称很多:有顶花、推举、穿花、单臂举、仙人背纤、风摆荷叶等。石担的重量不等,一般都在80斤到200多斤之间。石锁也是以青石凿成长方形石块,长边上侧凿一圆形手柄,形如旧时锁状。石锁一般重量为三四十斤。玩时是以单手抓起做各种动作。其动作花样有:单龙、双龙、托塔、顺锁、倒锁、架肘、背纤、外对月等。石担石锁还有二人对练、四人对练。
南京地区的石担、石锁活动,据传始于明代,有山东、河南民间武术名流到江浦县献艺收徒而传播开来。现在作为农村群众体育活动的内容正在被大力提倡推广。
匿名用户
2013-07-14
展开全部
老南京民俗冬至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一位老南京也给记者讲述了南京“冬至”的不少民俗。旧时,老南京就有“贺冬”的风俗。“贺冬”也称“拜冬”,实际上就是指“冬至”节的各类庆贺活动。每逢“冬至”节,南京百姓都会更换新衣,往来庆贺,相互馈赠,商铺、手工作坊、学堂都放假一天,风俗一如过年。民谚曰:“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年,东家不放不肯歇”。由此可见,“冬至大似年”之谚也是一点不虚了。南京于“冬至”所准备的家宴中,有吃糯米豆沙团、小葱烧豆腐的习俗,以取团圆,一清二白之意。   老南京称“冬至”为“大冬”,这一天,民间百姓要开展祭祖活动,做媳妇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媳妇为老人送上新鞋新袜,叫做“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行。据说这样做是希望长者健康长寿。在六合一些地区,每逢“冬至”节,凡有女儿出嫁不足一年的人家,都要送冬令用物到女婿家,即所谓的“送冬”之俗。有的还在送给女儿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进手炉、火盆等,意为希望女儿女婿日子美满红火。 春节   【爆竹之声始于送“灶神”】传说,“灶神”是掌管一家祸福的神。为祈求平安,腊月廿四晚,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而“送灶”时,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祈求吉祥降临。春节爆竹声,也由此开始。   【“扫陈”之后好过年】送走“灶神”,街头巷尾到处炸“炒米”、做“欢喜团”,一天比一天热闹。   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搞卫生。因为“灰”与“毁”、“晦”,“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就改称“扫陈”。   【除夕之夜爆竹声声】南京人称春联为“对子”。除夕,家家户户换新画,贴春联。   年夜饭必有一条红烧鲢鱼,一盘“素什锦”。鱼当天不吃,留到年初五,取“连年有余”之意。   年夜饭前,放爆竹进入高潮。饭前燃一通,称“闭门炮仗”;新年首次开门放,称“开门炮仗”。放3枚,叫“连中三元”;放4枚,叫“福禄寿禧”;放6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叫“百子爆”。炸碎的鞭炮屑覆盖在门前的地上,寓意“满地金钱”。另外,吃的果壳及碎红纸屑要扫至屋角,叫“聚财”,大人通宵达旦“守岁”不眠,叫“接年”,小辈向长辈行别岁礼,称“辞岁”,长辈给孩子红纸包的钱,称“压岁钱”。除夕子夜时,全家都要喝莲子、红枣、荸荠、野菱煮成的“洪福齐天汤”。   【初一最是隆重日】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一大早,换上新衣的晚辈要向长辈祝福。市内、郊县多食汤团、面条,寓意全年“圆满、顺利、长寿”。随后是亲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花生、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招待。   【欢欢喜喜迎“财神”】初五大清早,家家户户放爆竹迎“财神”。一班人装扮成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手捧大元宝的“财神”,敲锣打鼓来到每户人家门前去“跳财神”,房主要笑脸相迎。   【万人空巷去赏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南京的元宵节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正月初五,市面上就有彩灯出售。正月初八,家家户户挂春灯。灯的品种有花果灯、百族灯、人物灯等名目繁多。灯节开始,老少观灯,万人空巷,非常热闹。“上灯元宵落灯面”,正月十八落灯,家家户户要用吃面条表述灯节结束。   【“爬城头”祛百病】正月十六日,只要天气晴朗,从水西门到中华门这一段城墙上,游人不约而同地往城上跑,眺望远景,呼吸清新空气,谓之“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   【“腊月“掸尘”】“腊月二十五,扫屋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清理门院落;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杂土都搬走。”这是过去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掸尘”谚语。   老南京每逢春节前,家家都有掸尘的习俗。那时居住条件差,都是砖木结构老式房,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门窗墙壁、旮旮旯旯彻底打扫一遍。衣物家什、坛坛罐罐也要洗刷得干干净净,喜迎传统佳节的到来。这一是为了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时显得光亮整洁;二是春节过后,天气回暖,也借此消灭一下越冬的蚊蝇害虫,清理家庭卫生。如今,虽然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了,但这一良好的卫生习俗一直相沿了下来。   【送财神】旧时,老南京正月初五清晨要敬财神,希望财神保佑自己获得财富。还有送财神的,一人装扮成财神爷模样:头戴乌纱、嘴挂假须、身穿红袍、足蹬官靴,手拿一根树枝,上挂数枚铜钱,后面紧跟敲锣打鼓的,挨门挨户散发红纸印的财神像。每到一家,一人唱,众人应:摇钱树,嗨!进门来,到!前门滚珍珠,好!后门滚玛瑙,要!金银财宝滚进来,恭喜老板大发财!这时屋主人笑嘻嘻接过财神像,送上赏钱。这种风俗,时至今日,仍在城郊流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