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化学高考题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一定条件下1mol气体的体积,图中仪器C称为液体量瓶,瓶颈上有110~130mL刻度线。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和过量的稀硫酸在仪器A瓶中完全反应,产...
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以测定一定条件下1 mol气体的体积,图中仪器C称为液体量瓶,瓶颈上有110~130 mL刻度线。将一定质量的镁带和过量的稀硫酸在仪器A瓶中完全反应,产生的H2将B瓶中的液体压入液体量瓶中,根据液体的体积可以转换成H2的体积。实验步骤如下:
① 装配好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作气密性检查。
② 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 g~
0.110 g的镁带,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③ 取下A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20ml水,
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紧
加料口。
④ 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导管内外
液面持平。
⑤ 用注射器吸取10 mL 3 mol/L硫酸,用针头扎进A瓶加料口橡皮塞,将硫酸注入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针头。
⑥ 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取C瓶中液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⑦ 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2次实验,避免偶然误差。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温度:25℃,压强:101 kPa,该条件下1 mol H2体积的理论值为24.5 L。
这道题希望各位哥哥姐姐们自己到网上找原题,我想问几个问题:第4步和第7步什么意思? 展开
① 装配好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作气密性检查。
② 用砂皮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称取0.100 g~
0.110 g的镁带,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③ 取下A瓶加料口的橡皮塞,用小烧杯加入20ml水,
再把已称量的镁带加到A瓶的底部,用橡皮塞塞紧
加料口。
④ 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导管内外
液面持平。
⑤ 用注射器吸取10 mL 3 mol/L硫酸,用针头扎进A瓶加料口橡皮塞,将硫酸注入A瓶,注入后迅速拔出针头。
⑥ 当镁带完全反应后,读取C瓶中液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⑦ 用注射器从A瓶加料口处抽气,使B瓶中导管内外液面持平,记录抽出气体的体积,把数据记录于表格。
重复上述操作进行第2次实验,避免偶然误差。
根据上述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室温度:25℃,压强:101 kPa,该条件下1 mol H2体积的理论值为24.5 L。
这道题希望各位哥哥姐姐们自己到网上找原题,我想问几个问题:第4步和第7步什么意思? 展开
展开全部
第四步是要保证被压入C中的液体完全是由A中产生的H2挤占了B中液体体积造成的。由于A中要加入反应物,这些反应物会搭樱伏挤占A、B瓶中液面上方的空间,使原来A容器中的气体被压入B,新来的A中气体挤占B中原来气体,使得B中原来气体去挤压液面,将液体压入导管,而这部分上升的液面并不是由于H2产生造成的,倘颂升若此时继续试验将导致压入C的溶液体积增大,造成产生氢气增多的假象干扰实验。
第七步是通过注射器测量导管中液体的体积。反应结束时存在B液面上方压强=液柱压强+大气压的等式,此时由于反应停止不再有新产生的H2将液柱部分的液体压知携入C,而液柱的体积又着实是A中反应生成H2的部分体积,若不设法测出这部分体积将导致测得的H2体积偏小,干扰实验。
这部分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述,可能你并不能明白,但这两步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保证测得H2体积的准确性。
第七步是通过注射器测量导管中液体的体积。反应结束时存在B液面上方压强=液柱压强+大气压的等式,此时由于反应停止不再有新产生的H2将液柱部分的液体压知携入C,而液柱的体积又着实是A中反应生成H2的部分体积,若不设法测出这部分体积将导致测得的H2体积偏小,干扰实验。
这部分不太容易用语言表述,可能你并不能明白,但这两步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保证测得H2体积的准确性。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