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安史之乱持续了多久?
唐朝的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
安史之乱是唐朝唐玄宗时期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在755年12月背叛了唐朝以后发动的战争,是同朝时期为了争夺统治权而发动的内战,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安禄山发动的这场战争历时八年之久,在763年的2月17日才结束,这场战争使唐玄宗时期的唐朝人口大量流失,唐朝的实力也因此大减。
因为发动叛乱的主要将领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所以这场战争被称之为安史之乱,又因为它是发生在唐玄宗的天宝年间,所以也被称为天宝之乱。
扩展资料:
以安史之乱的爆发为导火线,唐帝国的危机在以下三个层面凸显了出来:首先是玄宗与肃宗间的中枢矛盾。玄宗在安禄山叛乱后,以任命皇子和宗室、并设立大军区的方式来应对战事的发展。
尤其当潼关被克、玄宗与肃宗分道扬镳后,这一策略变得更加明显。但无疑,这一政策也激化了玄宗与肃宗间的父子矛盾,河南节度使人选的更替。
以及在江淮爆发的永王之乱就是这一中枢矛盾的体现。这一危机最终靠着肃宗取得对玄宗中枢斗争的胜利,即唐中央回归一元统治而宣告结束。
第二波危机来源于新兴的地方军将。尽管不再延续大军区的设置,但取代玄宗的肃宗出于讨叛战争等的需要,仍旧在诸藩镇之上设置了拥有统辖诸镇之权的河南行营元帅与江淮都统。
不过,无论是在河南设置元帅,还是在江淮设置都统,肃宗对凭借安史之乱而壮大势力的河南地方军将现在都格外关注,尽管他们大都曾对抵御叛军南下起到过关键作用,比如张巡。
所以,肃宗既有利用河南元帅去除这些地方军将的努力,也有期望依靠江淮都统打压他们的决心,只是后者的失败最终导致了刘展之乱。而在上述种种措施的实施下,到肃宗朝末年,这波同样由安史之乱引发的危机也宣告结束了。
第三波危机来源于西部的异族。党项、吐蕃趁西部唐军东调平叛之际,逐渐侵蚀帝国的西部领土,并在安史之乱结束后对关中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京西北八镇的陆续建立就是帝国为应对这波异族危机而采取的措施。虽然这波危机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它的化解主要还是与吐蕃等异族自身实力的衰退关系更大。
但在京西北八镇与神策军镇布防体系的建立及调整过程中,我们仍旧可以看出唐廷为化解此波危机所进行的深思熟虑的考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史之乱
2013-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