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星与白矮星的区别
展开全部
中子星和白矮星是两种不同的天体,它们在质量、体积、密度、温度和磁场等方面都存在区别。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区别:
1. 质量:中子星的质量下限为0.1个太阳质量,上限为3.2个太阳质量。白矮星的质量通常在太阳质量的0.1到1.4倍之间。
2. 体积:白矮星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中子星的直径只有10公里。
3. 密度: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白矮星的密度。中子星的密度约为10^14-10^16克/立方厘米,而白矮星的密度约为10^5-10^7克/立方厘米。
4. 温度: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平均为1万℃,而中子星的表面温度可达1000万度。
5. 磁场强度:中子星的磁场强度高达10000亿亿个高斯,比太阳中心强3亿亿倍。
综上所述,中子星和白矮星在质量和体积、密度、温度和磁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1. 质量:中子星的质量下限为0.1个太阳质量,上限为3.2个太阳质量。白矮星的质量通常在太阳质量的0.1到1.4倍之间。
2. 体积:白矮星的半径接近于行星半径,平均小于10的3次方千米;中子星的直径只有10公里。
3. 密度: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白矮星的密度。中子星的密度约为10^14-10^16克/立方厘米,而白矮星的密度约为10^5-10^7克/立方厘米。
4. 温度:白矮星的表面温度平均为1万℃,而中子星的表面温度可达1000万度。
5. 磁场强度:中子星的磁场强度高达10000亿亿个高斯,比太阳中心强3亿亿倍。
综上所述,中子星和白矮星在质量和体积、密度、温度和磁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全部
白矮星和中子星都是一种变星,是恒星发展到末期形成的一种星体,质量比较小的恒星会发展成白矮星,但是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在其生命的最后阶段会导致新星的爆发,爆发之后留下的恒星主题部分,当其质量超过太阳的1.4倍之后,由于星体内部的原子压缩,将电子和质子进行结合,形成中子,最终形成中子星。
白矮星是一种恒星,一般为恒星发展到末期的一种恒星状态,随着恒星的聚变反应逐渐结束后,恒星星体上的物质大多数变成碳物质,并且在外部覆盖氢气和氦气,白矮星是一种比较暗,并且密度高、温度高的一种星体,并且由于白矮星一般呈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矮星,白矮星是在恒星由于自身的核聚变反应完成,导致星体坍塌,因此白矮星的体积小,质量大导致其密度非常的高。
白矮星是一种恒星,一般为恒星发展到末期的一种恒星状态,随着恒星的聚变反应逐渐结束后,恒星星体上的物质大多数变成碳物质,并且在外部覆盖氢气和氦气,白矮星是一种比较暗,并且密度高、温度高的一种星体,并且由于白矮星一般呈现白色,因此被称为白矮星,白矮星是在恒星由于自身的核聚变反应完成,导致星体坍塌,因此白矮星的体积小,质量大导致其密度非常的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