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高中了,叫什么名字称呼???

详细点......!!!比如:榜眼... 详细点......!!!比如:榜眼 展开
 我来答
生活家马先生
2019-03-16 · TA获得超过18.4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6万
展开全部

1、孝廉

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2、举主与门生 

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和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

3、贡士 

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的制度。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4、进士 

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5、举人 

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6、秀才 

别称“茂才”。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7、状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

8、榜眼 

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

9、探花 

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

10、解元 

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

11、会元 

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12、贡生 

明、清时府、州、县学的生员,凡已考选升入国子监肄业的称为贡生。

13、童生  

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岁数大小都称童生。

扩展资料

状元”、“榜眼”、“探花”名称来源:

唐代武则天时,科考的长官宣读“奏状”,即报给皇帝的名单,名次最高的考生站在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元”为“头一个,第一”之意)。到了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状元”的名称也固定了下来。

古代填写进士榜时,状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则分列其左右,好像人面部的两只眼睛,所以在宋代初期称作“榜眼”。

“探花”一词与唐代科举考试之后的活动有关。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榜上有名的士子相约举行盛大的宴游活动。新科进士们选出两名最年轻英俊者当“探花郎”,骑马遍游长安的大街名园,采摘各种早春鲜花。

因此,“探花郎”的称呼原本只是戏称,与登第名次并没有关系,名额也是两名或者三名。到了南宋后期,才成为第三名进士的专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阳光点的灿烂点
高粉答主

2019-02-26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0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4万
展开全部

1、及第: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叫作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是考中进士的意思。

2、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3、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4、会元: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解元: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6、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7、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8、贡士: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9、举人: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10、生员: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

扩展资料:

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

1、积极影响

(1)政治方面: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教育、社会风气方面: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文学艺术方面: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消极影响

1、后期的科举制度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2、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3、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催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悲剧。

4、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6-14
展开全部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

乡试(大比)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

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

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16
展开全部
中了就叫生员(秀才、相公),不中还是童生。

童生试:
也叫“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相公)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

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又称中式进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试题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有时由读卷官预拟后径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拟题。殿试题一开始是策问,后来改为诗赋,到明清时,主要仍是策问。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称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梦影dz
高粉答主

2021-03-30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