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在哪?
展开全部
一、创始人不同
儒家:创始人孔子,一生栖栖遑遑,周游列国,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他想搞政治,来恢复周礼,实现天下大同。
道家:创始人老子,本来在周朝做个图书馆馆长,收徒开讲,研究学问,日子过的很可以。但是老子觉得这红尘社会没有意思,不如骑着青牛满世界隐居去。
二、代表人物不同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张良、颜子、朱子等。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老子等。
三、核心内容不同
儒家以“仁”“礼”为核心,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和“礼制”,主张“天下大同”,故有孔子周游列国。其政治思想主要阐述的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作为儒家政治学的代表主张。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极为重要的哲学资源,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全部
道教与儒教的区别
1、理想人格的不同
儒家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也就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应为志士仁人。
道家的理想人格,则应具有高度的悟性和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如此看来,道家的典型人物,应为清修隐者。
2、人性论的不同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道家的人性论,则看到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和对个性的摧残。
3、人生观的不同
儒家的人生观,是入世的,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的人生观,则是出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牵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
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
4、思想核心不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重仁尚礼”,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和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道家则以“道”为世界本源,讲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其思想核心为道法自然,观点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色彩。
1、理想人格的不同
儒家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为己任,富于理想,谆谆教人,死而后已。也就是说,儒家的出类拔萃者,应为志士仁人。
道家的理想人格,则应具有高度的悟性和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如此看来,道家的典型人物,应为清修隐者。
2、人性论的不同
儒家的人性论,看到人的社会属性,看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道家的人性论,则看到人的生理与心理属性,觉察到虚伪而繁烦的宗法伦理,对人性的桎梏和对个性的摧残。
3、人生观的不同
儒家的人生观,是入世的,讲究“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
道家的人生观,则是出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牵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又不关心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
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
4、思想核心不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重仁尚礼”,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和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道家则以“道”为世界本源,讲求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其思想核心为道法自然,观点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色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