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教学模式有哪些【对音乐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歌・舞・乐】

 我来答
甜甜谈娱乐2333
2023-03-14 · TA获得超过115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7万
展开全部
  【摘 要】教学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除了时代的因素之外,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个学校、同一个老师,也会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多变性,导致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做灵活的处理。教学模式的改变绝不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简单改变,而是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音乐教学 教学模式 参与意识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传统的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影响了音乐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了基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寻求更佳的音乐教学模尘码氏式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教学模式的改变绝不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的简单派散改变,而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根本转变。当务之急,音乐教师应当着手改变观念,探索确定优化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音乐教学模式做出新的定位。
  
  一、在感受音乐中学会歌唱,在歌唱中体会音乐
  
  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听教师范唱或听赏录音――再学唱歌谱――然后学唱歌词――最后艺术处理。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基础是“使学生们的认谱视唱能力得到提高”。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发现探索、学生的实践与创造全然被漠视。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受学生欢迎,也抑制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学习效率。
  因此,我开始努力探索歌曲自主学习模式,淡化识谱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歌曲。例如,我在研究《天山风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内容之一的乌孜别克民歌《一杯酒》的歌唱教学,精心设计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性范唱。我用歌词中有代表性的一句欢呼语“别比雅拉”,把学生带入了乌孜别克人待客的场景中来。通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乌孜别克民歌的民族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避开视唱,采用了直接唱词的方法。
  第二环节――趣味性对唱。针对《一杯酒》曲式结构中一、二乐句旋律相同,只有歌词不同的特点,我想到了让“客人”模仿第一乐句的旋律与“主人”对唱的方法。
  第三环节――准确性视唱。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学曲谱,通过划拍视唱、看谱唱词两个有效的步骤,最后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这样,由听赏到唱词到视谱,有教师面对面声情并茂的示范,有学生认真投入地配合。学生会很快把握住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直接唱词也没有任何障碍,两三遍就基本唱会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促进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出新
  
  学生喜欢舞蹈,也喜欢参与。在参与活动中,教师提供多种参与情景、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展开形象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创作。在创作、表演活动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有时应学生的要求伴奏,有时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通过观看、创作、表演、评价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体验,其个性、创造性得到了整体展示,从感知美、表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
  我在《天山风情》的 教学设计 时,反复研究,《掀起你的盖头来》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维吾尔族被誉为“歌舞民族”,它的手鼓和舞蹈是分不开的。于是,我决定从手鼓引入。当课件上出示维吾尔族小伙子手鼓表演的画面时,伴着手鼓欢快悦耳的节奏,我适时地启发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维族小伙敲手鼓时的活泼、神气。学生的兴趣上来了,模仿得很精彩、很投入。我用一句“亚克西!”,鼓励敲手鼓的“小巴郎”,课堂气氛妙趣横生。
  接下来,为了让学生了解天山鲜明的地域特色,了解新疆多彩的民俗文化,我首先做舞蹈示范,然后让学生先回答出:刚才老师表演的舞蹈中有哪些“掀”的动作呢?随之,我一边为表演正确的学生戴上新疆帽,一边讲解维吾尔族女性为什么喜欢配戴艳丽或洁白的头巾,一来模困可以遮挡风沙,二来用做装饰和表演,所以就有了“掀起你的盖头来”……
  事实证明,这种多渠道的参与(唱歌、律动、表演、创造等),是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它真正提高了学生感受舞蹈――表现舞蹈――创作舞蹈的愿望与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需要这种教学模式。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参与意识,在参与中增强音乐的感受力与理解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一首好听的乐曲需要听者的共鸣。那么,我们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益的引导,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成为音乐审美的主体呢?在以往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先是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接着直接点明欣赏曲目,然后,播放录音,步入赏析环节。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固有的这套陈旧的教学模式。面对这种情况,作为音乐教师,我意识到必须重新端正教学态度,审时度势地对音乐欣赏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形式等作出新的调整,特别是对导入作品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在研究《天山风情》一课中,对欣赏作品哈萨克民歌《玛依拉》做了认真分析和巧妙的设计。当教材内容触及到听赏女声独唱《玛依拉》时,我的课件中只有一幅哈萨克的风景图,没有任何作品题目,没有任何“玛依拉”的字样。音乐开始之前,我让学生置身于游牧民族的氛围中,给学生创造了参与竟猜的情趣。
  我是这样导入的:这次老师采风一到新疆,就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她叫什么名字呢?别着急,老师带回了她动听的歌声。看谁最用心,听出她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爱好?”“哎,老师还带回了玛依拉的照片,你们想不想看啊?请猜猜看:这四幅照片中,哪一位是玛依拉?猜对了,老师还有奖励呦!”
  就这样,我用巧妙的设计把学生带入了哈萨克,认识了“玛依拉”。实践证明,不过多地先入为主,而是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从而更深入地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无论在哪一所学校授课,都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与途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在歌、舞、乐等方面的健康成长。这种论点及教法,是以学生怎样才能学好音乐为出发点的,是以相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为依据的,也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归宿的。改革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师生平等、共同建筑知识,以参与实践、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当然,即便是在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中,也需要有千变万化的灵活性。或许目前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欠缺,但笔者相信,其生命力是旺盛的,是能够茁壮成长的。我们将不懈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提高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天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