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出现了倒退。
1974年8月9日,福特就任总统之后,曾表示要继续执行尼克松的对华政策,在任期内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4年11月,福特派国务卿基辛格来华访问。当时周恩来因病住院,由邓小平副总理同基辛格会谈。
基辛格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一、美国愿意按“日本方式”解决中美关系正常化,但要在台湾设立联络处;
二、美国将在1977年撤完驻台湾的全部美军,但还没有找到妥善解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方案,希望中国声明不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以便美国考虑放弃美台“防御关系”。
邓副总理明确回答,这不是“日本方式”,而是倒联络处方案,中国不能接受。中国坚持:
中美关系正常化要以“三个条件”为前提,即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废除同台湾的《共同防御条约》和从台湾撤出一切军事力量。在美国断交、撤军、废约之后,台湾问题由中国人自己去解决,这是中国的内政。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扩展资料:
中美进行建交谈判:
1978年7月5日,中国外交部部长黄华与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开始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具体谈判。至11月2日,共谈了五次。
前四次谈判,成效不大。伍德科克提出一些议程性的东西,如正常化之后美国在台湾存在的性质、正常化时美方的声明、正常化之后美台间的商业关系、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格式等。对中方关切的“断交、撤军、废约”三个条件美方如何实施和作何打算,美方的回答都不具体。
第一:台湾问题。79年中美建交的基础建立在《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建交三原则,即: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卡特担任总统期间,与78年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于12月4日达成中美建交三原则。又于12月16日公布《中美建交公报》。至此,中美建交的道路已经铺平。1979年1月1日,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3月1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可以说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不可避过的问题,不处理好台湾问题,中美就没有建交的立足点,通俗的话讲就是“没的谈”。或许身处现代的我们不能理解70年代人们的想法,但是我们可以用现在美国及其盟友围堵中国的情况看出当时大陆对台湾问题的重视程度。国家领导集体的战略眼光都是极强的。
第二:国家政治经济体制问题。70年代的世界,是处在石油危机的阴影之下的,各国的经济都不大景气。中美建交的好处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好事要成双就不容易了。中美双方经济的互补性很强,但是一方太强,一方太弱,问题就随之而来了。中国要参与世界经济活动就要保证自己的利益,美国处在石油危机的中心点,急需资本输出。既不能让大鱼把小鱼吃了,也要防止大鱼被小鱼给拱翻了。要谈的问题多了,八年对经济问题谈判,时间并不算多。中国入世都谈了15年。另外政治决定经济,中美两个大国的政治体制不同,麻烦也就更多,这个方面我不知道要谈些什么,就不说了。
第三:苏联问题。谈起70年代,就不得不谈美苏争霸,就不得不谈到苏联。69年的中苏珍宝岛事件,使得中美利益快速一致化,中美都要面对一个全球的巨无霸:苏联。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庞大的苏联的核大棒,做什么都得小心翼翼的。苏联人不是傻子,中美之间的联合目标直指苏联,他们自然要搞破坏。至于中美建交谈判期间,苏联人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不清楚,不过我们知道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面对美国的压力,苏联人动手打压美国。对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苏联都敢搞,对中国我想他们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就会在各方面对中国进行施压的,我坚信。
我想,其他的问题肯定也会有,但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就这三个。
至于美国总统尼克松倒台,水门事件,应该不是主要的,影响会有,很小。尼克松在任期间,实行尼克松主义,他下台后,继任的是他委任的副总统,也是在跟着他的脚步走。对中美建交这样的大政方针问题上是有连续性的,基本上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中美建交是在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建立起来的,
但后来尼克松被迫下台后,中美之间的外交开始有所平淡。
中美建交之间的障碍原因主要是历史遗留性问题过多(如台湾等)以及尼克松的辞职。
【天下有雪】--YQQKAPOK,有不会的可以问哦,望采纳哦~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