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8-05-13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人本精神——天人合一——礼治精神
中国文化不仅丰姿多彩,而且有着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这迷人的气质和丰富的内涵就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关于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说:“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由此可见,所谓文化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着人们实践的思想,亦即世界观和人生观。无疑,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推动和指导几千年中国文化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显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容是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极为丰富的。张岱年认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张岂之先生在其《中华人文精神》中指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有七点;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2.刚柔相济——穷本探原的辩证精神;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5.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7.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2024-10-21 广告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概括为以下五点:
1、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人为本”落实在政治上是“以民为本”,即民本思想。中国历史上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进步思想家、政治家,几乎都主张和宣传“民本”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中影响最广、延续最久的一种哲学和政治思想。
2、 刚柔相济的坚忍精神。
刚柔相济是中国人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孔子创立儒家重“刚”,但也不失“柔”。中国文化是强调“儒道互补”的,即阳刚必须与阴柔适当配合。
3、贵和尚中的中和精神。
“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思想观念,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中和”思想的传承特别重要。儒家传统是以夷制夷,德化怀柔,多采取羁縻政策。
4、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
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能够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走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多元发展颇有贡献。
5、 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者爱人”,即仁爱思想。中华民族这种道德传统和深厚博大的“仁爱”正是今天互帮互助、助人为乐和为维护社会利益、人民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源泉。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传承:
“国学热”、“传统文化热”绝不是要回到过去,最关键的是通过国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使之在现代焕发出新的风采,创造出适应时代的文化形态,并应用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弘扬其优秀成分,剔除其糟粕内容,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不断传承创新,用当代中国人的心胸、智慧、胆识不断激活这些精神;
树立和强化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认同中国文化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持。
2013-07-16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那些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在彼此之间进行不断的相互凝聚和整合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是指导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
1、人文主义精神
人文主义是一种以人为对象和中心的文化精神。与古代希腊、印度的文化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中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而人文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2、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昌盛时期,这种精神让知识分子有一种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外族入侵时,不屈不挠进行反侵略反压迫的民族斗争;在知识分子遭遇人生挫折时奋发向上、坚定不移地继续奋斗等等。今天,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在这个世纪的头二十年,实会的全面小康,更需要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发扬光大。
3、崇礼治、重名誉、尚气节的基本精神
礼治精神就是把人与人或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仪式经过加工改造,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然后进行实施和推行。礼治精神的实质是坚持社会秩序,也就是儒家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礼治精神所主张和坚持的社会秩序是一种亲和的社会关系,而这种亲和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亲情伦理之上的,由人的血缘伦理而逐渐升华提高而成。
普遍具有的重名誉与尚气节的人格精神,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因此,人们十分尊敬那些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成就事业和功名的人;相反人们强烈谴责那些卖身投敌、祸国殃民的汉奸。当然,过度的重名誉与尚气节从而形成的名誉观和节操观又有很大的局限性。封建士大夫注重名誉和节操,常常成为封建皇帝特别是暴君的可怜的牺牲品和殉葬者;而妇女过于注重名节,在封建的纲常礼教下,她们中的有些人常常丧失自己的终生幸福,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因此,作为今天中华民族的后代,我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应该辩证地吸收和看待这一精神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