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于2017-12-16
在乾隆朝,孝贤皇后的娘家富察氏一门确实是当时最为显赫的官宦人家之一。追究其原因,不少人认为是由于乾隆对孝贤皇后去世极为哀恸,进而情及外戚之故,至于乾隆与傅恒夫人之间有无暧昧关系,傅恒的儿子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则成为一大历史疑案。
乾隆和傅恒夫妇的关系确实有许多令人费解之处。福康安的父亲傅恒,是乾隆之后孝贤皇后的兄弟。根据民间传闻,傅恒的妻子是满洲出名的美人,入宫朝见之时给乾隆看中了,两人有了私情,生下的孩子便是福康安。傅恒由于姊姊、妻子、儿子三重关系,深得乾隆的宠幸,位极人臣,官至大学士,参与机密,一共做了二十三年的太平宰相。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傅恒率军攻缅,染瘴而还,不久病死。乾隆亲自到傅恒府上悼念,想到他为孝贤皇后之弟,对自己忠心耿耿,率师远征,不辞劳苦,悲痛万分,称其为“社稷之臣”,在悼亡诗中意味深长地表示:“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
傅恒共有四子。长子福灵安,封金罗额驸,曾随兆惠出征回疆有功,升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次子福隆安,封和硕额驸,做过兵部尚书和工部尚书,封公爵。第三子便是福康安。他两个哥哥都做驸马,他最得乾隆恩遇,反而没有娶上公主,不知内情的人便引以为奇。这时他身任兵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衔。傅恒第四子福长安任户部尚书,后来封到侯爵。当时满门富贵极品,举朝莫及。傅恒懵懵懂懂,数次请求让福康安也尚公主而为额驸,乾隆只是微笑不许。这不由得让人心生疑窦。福康安既然自幼即被乾隆喜爱,为什么乾隆偏偏不将公主下嫁给他,使之成为地位显赫的额驸?是否是因福康安本系龙种,与皇室有血缘关系的缘故?
其实,乾隆自己就承认和福康安之感情有如家人父子,因而恩宠格外隆重。福康安生于乾隆十八年(1754年),自幼乾隆即将他带到内廷,亲自教养,待之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福康安长大成人以后,乾隆更对其委以重任,生前封贝子,死后赠郡王,成为一代宠臣之最。福康安十九岁时,即以头等侍卫统兵随定西大将军温福征剿大金川,此后担任过吉林将军、盛京将军、成都将军、四川总督、陕甘总督、云贵总督、闽浙总督、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等要职。参加过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击退廓尔喀入侵等重大战役。据说,福康安作战勇敢,足智多谋,但生活豪奢,其统率之大兵所过,地方官都要供给巨额财物,“笙歌一片,彻旦通宵”,甚至在战场上也是如此:前线血肉横飞,而福康安之帅营,仍歌舞吹弹,余音袅袅不绝。乾隆对此丝毫不加责怪。
在清朝,除清初如吴三桂等为平定各地反抗势力立下赫赫战功的军功将领以及蒙古等少数民族领袖外,异姓封王者仅福康安一人。福康安去世的时候,乾隆悲泪长流,赐谥文襄,追赠嘉勇郡王,配享太庙。故不少人都惊叹乾隆对福康安的特殊恩宠,进而怀疑二者之间是否有异乎寻常的特殊关系,如有人推测说: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乾隆早就想封之为王,使他像诸皇子一样享受荣华富贵。只是碍于家法,不能如愿。于是令福康安率军作战、建立军功,以为封王的基础。所以福康安每次出征,乾隆均精心为其挑选将领,选派劲旅,使其必胜。而其他将领,也迎合乾隆旨意,有意不取胜争功,以归美于福康安。乾隆先封其为贝子,然福康安终究不及封王而终,遂以郡王赠之。还有人做诗讽刺说:“家人燕儿重椒房(后宫),龙种无端降下方;单阐(后族)几曾封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
然而,说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毕竟缺乏第一手证据,所以还不能就此下结论。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即使他和傅恒夫人之间真的存在种种隐情,也并不等于说他对孝贤皇后就无相爱之心。也许正是由于福康安是孝贤皇后的亲侄子,个性又和乾隆很投合,所以皇帝才格外爱重吧。
我认为坊间传闻并非是空穴来风,都是有一定依据的。福康安即使是再有才能,本质上还是凡夫俗子,都有一定的局限。反而乾隆就很宠爱福康安,总是给他大过他功绩的奖赏,仿佛在弥补一些什么。接下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第一个方面,乾隆与傅恒夫人有些绯闻,因此有人推测福康安是乾隆的儿子。乾隆风流成性,在不少影视剧中都有体现,比如说《还珠格格》乾隆下一趟江南,简直是处处留情。因此,貌美如花的傅恒夫人被乾隆看上并不意外,很可能真的傅恒一家被照顾是因为傅恒夫人得了乾隆的宠爱。
第二个方面,乾隆给福康安超出其功绩的奖赏,甚至想打破了“异姓不王”的规矩。一般一国之君对于大臣会特别设防,想办法去制衡他们。但是对福康安,乾隆仿佛一点都不担心这些,还特意提他挑选精兵强将,让他出去建功立业,给福康安封贝子。
第三个方面,乾隆将福康安从小接到宫中来养,待遇与其他儿子无异。傅恒还有几个儿子,都没有福康安这种待遇。所以很大可能性是因为福康安是乾隆亲生的,不忍心让他流落在外。
因此,综合以上几个方面,我认为民间的一些传闻并非是空穴来风,而且古代的一国之君非常重视血脉。如果仅仅是说福康安有才能,可能并不足以说服大家,毕竟有才能的人那么多,福康安的功绩都是乾隆送给他的,甚至为他做好了铺垫。
因此我认为福康安很大可能性是乾隆的亲生儿子。
2013-07-16
后人有一首诗中写道:
家人燕尔重椒房,
无端龙种降下方。
单阐几曾封贝子,
千秋疑案福文襄。
诗中的意思是说乾隆因福康安是自己的儿子,所以一直找机会封他为王。除了这首诗外,乾隆皇帝在傅恒葬礼上的那句“汝子吾儿定教养”也一度被众人所怀疑。
历史上,清朝有异姓不王的祖训,这是为了杜绝类似当年三藩之乱的祸事。而乾隆却执意要加封福康安,可见他对福康安的感情不一般。
其实说起福康安,他确实是乾隆朝的一位功勋卓著的战将,从十几岁起便开始南征北战,而且似乎并不曾有败绩。可是如果说单单是因功封王,他的战功恐怕与兆惠、阿桂相比也没有多大的优势吧,这也就更加重了他会被封王的内在根源的可疑性。
有人说乾隆之所以对福康安好,一是因为孝贤皇后的缘故,二是因为傅恒的功绩。但我们也看到,傅恒一共有四个儿子,但只有福康安是由皇帝钦赐姓名,以至于他这一辈的兄弟的名字首字都跟他改成了“福”。并且,福康安从小就被乾隆带进宫中,与众皇子一同抚养,视如己出。
其实,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很优秀,但乾隆却从未打算加封他们王爵。他对福康安的关照更真真是无人可比。有人说,每一次福康安出兵,乾隆总是选派最好的军队,最好的装备,最好的副将给他,连兵部、户部在平衡个战场的战争拨款时,也都是先紧着福康安需要。这一切,都是为了福康安能够顺利打胜仗而铺平道路。
另外,福康安的两个哥哥都是额附,一个是和硕额附,一个是多罗额附。以乾隆对福康安的宠爱,没理由不许一位公主给他。因为这也似乎是朝廷的惯例,大多在宫中央与长大的臣子,一般都会被招为额附,比如固伦纯悫公主的额附策凌和固伦和敬公主的额附色布腾等等。而当时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的九格格和恪公主与幅康安只差四岁,可谓年岁相当,但乾隆不但将九格格许给了扎兰泰,更是连一个宗室女都没许给福康安(福康安的福晋为阿颜觉罗氏)的确有些值得怀疑。
能性较高传说说福康安是乾隆帝的私生子。
从小就被乾隆皇帝带入宫中培养。福康安长大之后,乾隆帝对他十分器重,先后封他做御前侍卫统领,后来又升其为户部尚书,封其为贝子,乾隆还想封他为王。只是碍于朝中大臣们的说法,不好无缘无故的封赏,于是,他便为福康安挑选精兵良将,让他带军四处征战、立下了不少军功。
眼看就可以封王了,这可惜福康安没有这个福,没有等到封王就在军中因病去世。乾隆无奈之下,只好追封其做了郡王。
福康安
(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乾隆年间名将、大臣。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早年参加第二次金川之战。他先后率军平定甘肃回民田五起事、台湾林爽文事件、廓尔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还参加制定《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推荐于2017-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