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名词解释
自汗名词解释为: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自汗是中医病症名。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 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
《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朱丹溪对自汗病理属性做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张景岳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
病因病机为:病后体虚,禀赋不足,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预防调护:
出汗可以分为自汗、盗汗、头汗等。自汗是一个比较常见地出汗现象,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多困身体虚弱、气阴两亏,津液外渲导致。所以,自汗的人常常伴有皮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
气阴两亏是气虚和阴虚同时出现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如果出现自汗伴气阴两亏的证状,可以先进行检察,看看是不是患有某些慢性代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等疾病,这些疾病都容易导致气阴两亏。如果是单纯的身体虚弱,气阴两亏,则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主要原则是益气、生津、养阴。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补来达到溢气生津养阴的效果。中医认为,平时还可以多用桑椹、核桃、黑芝麻、枸杞子、山药、扁豆、大枣、蜂蜜、桂元等烹饪或泡茶调理,有养阴润肺、益胃生精、清心除烦的功效。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过度,保持精神愉快,少食辛辣厚味。
自汗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当避风寒,以防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