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帮我写篇会计专业的论文?
2个回答
2013-07-17
展开全部
论文天下 http://www.lunwentianxia.com (GOOD)
论财务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 论文
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热点话题,高等财务与会计教育也不例外。本文首先从高校、社会和学生个人三个角度阐述了加强对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财务与会计专业引入创业教育的优势和机遇,探讨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严峻。财会职业是人才市场出现频率较高、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很多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不顾师资力量,纷纷增设财会专业,造成财务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应引入创业教育,让学生尽早做好择业与就业的心理准备,鼓励毕业生创业开办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形成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进出通畅的双赢局面。
引入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任务。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产业状况与前景的基础上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与创业意识,使教育造就的高素质财会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稳定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是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
(二)实施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入世后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这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创业,才能将众多的投资机会转化成社会财富。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这些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使教育更好地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主动地促进全社会就业形势的改善,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作出贡献。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美国,高校的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在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引人注目,当代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创业上,中国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同样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学生创业的气候,将会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创业,这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将有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三)实施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受创业教育,财会专业毕业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他们不仅具备财会知识,而且有经济管理能力,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就业融入到自己的创业活动中,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主动权,既可应聘就业,也可以走上创业之路。而一旦创业成功,那么对个人的发展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既实现自身价值,又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财务与会计专业引入创业教育的优势和机遇
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密切,财务与会计专业教育在引入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等措资金和进行资本积累;如何分析市场销路和成本核算;如何运用市场运行的法律法规及财务和税务的规则;如何进行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货物盘点,记账,核算利润;如何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与财务管理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与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产不断增加的目的。会计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知识是创业者必备的创业基础,各行各业只要有了懂财会、会管理、精核算的人才,创业行动就会少走弯路。
目前,我国具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扶持和鼓励兴办个体私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颁布了《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资企业法》等法律,对个人投资办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对设立非法人企业也没有明确注册资本金的要求,为普通人创业降低了门槛,提供了创业的法制通道。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优惠政策。无论毕业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均有机会创业。
三、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整合教学计划,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一是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中小企业创业指导》课程,课程侧重于系统介绍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让学生了解现代创业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成长经历及其特征;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组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创业团队具备的特征,创业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让学生了解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案,向每位学生印发《创业教育指南》,指南的内容应包括: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措施、创业教育课程安排、创业教育途径和方法、创业教育指导小组的联系方式等。
二是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财务与会计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使各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创业教育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不仅懂得资金使用的规划、预测、控制、考核、评价等,而且学会规避风险的方法,市场分析的方法,经营管理的能力等,并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应体现创业教育特色
先进的教学方式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是运用模拟企业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设置ERP实验课程,加强ERP实操,让学生分组练习,分别循环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加强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演示教学和案例教学,将叙述讲解性与互动练习性结合起来,发挥互补效应和立体效应;利用电视录像及其他媒体,播放一些企业家报告会实况,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调动他们的潜能。
(三)整合第二、三课堂,培养学生的创
业能力
第二、三课堂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邀请一些中小企业创办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开展一些模拟创业活动,如跳蚤市场与财会实务大赛、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等,激发财会学子的创业热情,同时使学生积累制定创业计划书的经验。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其他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处事态度、正确的行为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定的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控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紧密性等心理品质。此外,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成立创业教育网络服务中心,建立财务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网,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心得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四)注重创业实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可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应积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形成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种创业资源。因此,高校应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让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咨询和服务等工作,训练他们的职业经验。与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共享信息与资源;成立创业者校友联合会,设立专门的创业风险基金,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延伸社会服务职能,成立立足于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管理咨询机构,密切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开展财务管理、可行性分析、项目策划、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咨询和策划服务,不断积累、丰富创业教育的案例。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造就一支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的探索精神、开阔的人生视野、扎实的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一是要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二是选派有潜质的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三是可以聘请一些有学术背景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或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四是要建立宽松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形成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不致于处于被动的状态,不易于形成自卑的性格和唯唯诺诺的处世态度,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创业。
论财务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 论文
创业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一个新的热点话题,高等财务与会计教育也不例外。本文首先从高校、社会和学生个人三个角度阐述了加强对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财务与会计专业引入创业教育的优势和机遇,探讨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高校的发展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严峻。财会职业是人才市场出现频率较高、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很多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不顾师资力量,纷纷增设财会专业,造成财务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应引入创业教育,让学生尽早做好择业与就业的心理准备,鼓励毕业生创业开办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形成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进出通畅的双赢局面。
引入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任务。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产业状况与前景的基础上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与创业意识,使教育造就的高素质财会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稳定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是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
(二)实施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入世后给中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这需要更多的人投身于创业,才能将众多的投资机会转化成社会财富。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这些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使教育更好地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主动地促进全社会就业形势的改善,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作出贡献。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是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美国,高校的创业活动已成为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在创业热潮中,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引人注目,当代许多著名的美国大公司,几乎都是大学生创业者们利用风险投资创造出来的。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大学生创业上,中国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在我国,发展中小企业同样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学生创业的气候,将会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创业,这有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并将有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三)实施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
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受创业教育,财会专业毕业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他们不仅具备财会知识,而且有经济管理能力,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就业融入到自己的创业活动中,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主动权,既可应聘就业,也可以走上创业之路。而一旦创业成功,那么对个人的发展将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既实现自身价值,又为社会创造财富。
二、财务与会计专业引入创业教育的优势和机遇
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密切,财务与会计专业教育在引入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等措资金和进行资本积累;如何分析市场销路和成本核算;如何运用市场运行的法律法规及财务和税务的规则;如何进行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货物盘点,记账,核算利润;如何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与财务管理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与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产不断增加的目的。会计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知识是创业者必备的创业基础,各行各业只要有了懂财会、会管理、精核算的人才,创业行动就会少走弯路。
目前,我国具有良好的创业环境。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扶持和鼓励兴办个体私营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颁布了《公司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资企业法》等法律,对个人投资办企业提供了法律保障,尤其是对设立非法人企业也没有明确注册资本金的要求,为普通人创业降低了门槛,提供了创业的法制通道。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也提供了优惠政策。无论毕业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均有机会创业。
三、高校财务与会计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措施
(一)整合教学计划,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一是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中小企业创业指导》课程,课程侧重于系统介绍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让学生了解现代创业的发展历程,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成长经历及其特征;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组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创业团队具备的特征,创业需要的环境和条件。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让学生了解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案,向每位学生印发《创业教育指南》,指南的内容应包括:创业教育的目的和措施、创业教育课程安排、创业教育途径和方法、创业教育指导小组的联系方式等。
二是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财务与会计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使各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创业教育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不仅懂得资金使用的规划、预测、控制、考核、评价等,而且学会规避风险的方法,市场分析的方法,经营管理的能力等,并能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应体现创业教育特色
先进的教学方式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一是运用模拟企业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设置ERP实验课程,加强ERP实操,让学生分组练习,分别循环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加强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二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演示教学和案例教学,将叙述讲解性与互动练习性结合起来,发挥互补效应和立体效应;利用电视录像及其他媒体,播放一些企业家报告会实况,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调动他们的潜能。
(三)整合第二、三课堂,培养学生的创
业能力
第二、三课堂的活动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邀请一些中小企业创办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开展一些模拟创业活动,如跳蚤市场与财会实务大赛、科技创业计划大赛等,激发财会学子的创业热情,同时使学生积累制定创业计划书的经验。通过指导学生开展其他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处事态度、正确的行为方式、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定的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组织能力、指挥能力、协调控制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紧密性等心理品质。此外,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成立创业教育网络服务中心,建立财务与会计专业大学生创业网,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心得和资源共享的平台。
(四)注重创业实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全社会创业资源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可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还应积极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形成一个高校、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和整合社会各种创业资源。因此,高校应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让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咨询和服务等工作,训练他们的职业经验。与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共享信息与资源;成立创业者校友联合会,设立专门的创业风险基金,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延伸社会服务职能,成立立足于为社会服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管理咨询机构,密切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开展财务管理、可行性分析、项目策划、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咨询和策划服务,不断积累、丰富创业教育的案例。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关键所在。因而必须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造就一支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的探索精神、开阔的人生视野、扎实的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一是要鼓励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教师提供参加国际国内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二是选派有潜质的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三是可以聘请一些有学术背景的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到创业基地任兼职教师,或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从事创业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四是要建立宽松和谐的教育管理环境,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与教师“对话”,形成互动、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过程中不致于处于被动的状态,不易于形成自卑的性格和唯唯诺诺的处世态度,以利于学生今后的创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17
展开全部
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理论研究
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是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原理和扩大制造者责任原理等。其本质特征是将传统成本计算中难以明确反映的废弃物价值,作为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一种负产品来反映,突破了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淹没废弃物成本的局限,可动态反映废弃物对自然资源价值的消耗状况,引导企业从提高资源利用率高度充分认识削减废弃物对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环境负荷的双重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材料流动成本核算产生的背景
材料①流动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对作为生产的原材料及其它物质、能源等进行数量控制和跟踪,了解这些生产资料在企业制造过程中是如何流动的一种核算和管理方法。它不仅对产生最终产品(良品)的物质、能源消耗给予重视,同时也对物质、能源损失予以关注,并对物质、能源损失发生的地点、投放的数量、名称进行记录。通过这种计量和评价,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能源流动和价值流动实现可视化。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境成本会计研究方兴未艾,并以不同的形式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应用。另外,除了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大量涌现,如作业成本法、预算成本法、物流成本法等。但这些方法多是对原有成本核算方法的补充和改进,并不能从整体上完全替代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所以在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中,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成为批评者们大肆抨击的对象。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将降低环境压力的战略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才能使环境战略得到普遍的认可并产生持续影响。人们发现环境保护成本计算本身并不能为发现生态效率潜力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要构建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还需与成本产生的动因联系起来。经过深入探讨,研究者们发现材料和能源流转形成了企业成本的最大部分,约占总成本的56%。同时,根据对企业内部流程的实际形态调查,发现废弃物的数量多得惊人。因此,材料和能源消耗、浪费是企业环境污染产生的直接动因,并导致了环境成本数额的大量增加。于是,得出了以下结论:如果能够削减废弃物的数量,就可以同时达到削减环境负荷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故而在企业材料和能源流转中寻找减轻环境压力和提高经济效率之间联系,构建以材料、能源流动为导向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便形成了一种新的环境成本核算思路一材料流动成本会计。
二、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
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原理、扩大制造者责任原理等。以下对这三种理论作简单分析。 (一)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
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是按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分析企业在使用环境资源的流程中所应承担的义务,从而构成环境成本形成的动因及核算的基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向环境系统排放两个界面层次上对环境构成影响,且这种影响形成了环境负荷,从而导致了环境成本的发生。根据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原理,生产过程的任一环节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相等的,即物质的流转过程中,物质是不灭的。企业从环境系统获取大量的资源、能源,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加工利用,生产出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直至废弃,最终向环境排放。整个过程保持着物质流转的平衡规律,即生产经营中耗用的资源、能源越多,则生产的产品和产生的废弃物也越多。由此看待资源流转,可以说明下面一些道理:
第一,环境资源流转中的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与回收利用等的经济价值耗损,正是环境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并揭示企业对环境负责的一种价值投入。
第二,环境资源流转中的资源与废物是一相对概念,除了资源消耗多会带来废物的增加以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可相互转化的关系;即通过企业的积极努力,在保证完成产品生产而消耗资源一定量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废物的多功能特性,将其进行再生化利用,进而节约资源消耗量和减少废物产生量以及大大降低环境负荷。这种有利的变化将改变环境成本核算的规模和结构,正是从事环境成本管理所应努力的方向。
第三,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向环境排放废物形成的环境负荷进行治理,是环境成本产生的直接动因。企业在未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排放的前提下,必然要求对现状进行分析,拟定自己的环境目标和方案对策,并在执行中投入经济资源,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和流程,从而发生环境成本。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原理
产品的生命周期原理指一种产品在市场上从开始出现到最终消失的过程,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四个时期。环境管理引入这一术语则指由原料采集和处理、加工、运输、分配、使用(复用)、维修、再循环、混合及最终处理等环节组成的生命链,具有一种产品从形成到消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环境所发生的关联关系。可以说,它既是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一种创新性运用,又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种新发展。
这里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LCA),又称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借助它可以阐明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对环境干预的性质和影响的大小,从中发现和确定影响环境的环境负荷规模和结构。之所以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由于它可使我们深入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内部阶段和环节中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三)扩大制造者责任原理
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建立在成本主体的假设基础之上,其核算范围主要限制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产品成本。对于流通、消费及废弃物回收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环境费用开支,被经济学称为“外部不经济费用”,则转嫁至社会承担。在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环境外部费用内部化”已被国家有关法律所采用,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承担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外部费用。与过去相比,现在更强调了扩大制造者的责任。扩大制造者责任的思想,不仅是现代社会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它对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有了不同于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的新的扩展,即延伸到产品使用后的回收、清理及再资源化阶段,是对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一种成本计量与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具有新特点。
三、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基本思想
流转成本会计是以流量管理为基础的新会计核算方法。所谓流量管理是指以效率为目标导向对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材料流和能源流进行重新组织和构建。在流量管理中,材料流转处于中心位置,所以可将企业视为一个材料流转系统,其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由图可知,在这个材料流转系统中,一方面包括传统的价值增值链的材料流,即从原材料投入,经过不同的生产阶段,最后将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另一方面,也包括在物质流链条过程中不同环节产生的材料、能源损失(如废料、碎屑、碎片、残损品及废品等)。对企业而言,无论从环境上还是经济上这些都是不受欢迎的残余物(固体废弃物、废液、废气等)。 总之,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本质特征是将传统成本计算中难以明确反映的废弃物价值,作为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一种负产品来反映,突破了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淹没废弃物成本的局限,可动态反映废弃物对自然资源价值的消耗状况,引导企业从提高资源利用率高度充分认识削减废弃物对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环境负荷的双重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是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原理和扩大制造者责任原理等。其本质特征是将传统成本计算中难以明确反映的废弃物价值,作为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一种负产品来反映,突破了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淹没废弃物成本的局限,可动态反映废弃物对自然资源价值的消耗状况,引导企业从提高资源利用率高度充分认识削减废弃物对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环境负荷的双重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材料流动成本核算产生的背景
材料①流动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对作为生产的原材料及其它物质、能源等进行数量控制和跟踪,了解这些生产资料在企业制造过程中是如何流动的一种核算和管理方法。它不仅对产生最终产品(良品)的物质、能源消耗给予重视,同时也对物质、能源损失予以关注,并对物质、能源损失发生的地点、投放的数量、名称进行记录。通过这种计量和评价,使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能源流动和价值流动实现可视化。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环境成本会计研究方兴未艾,并以不同的形式在企业实践中得到应用。另外,除了传统的成本核算系统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大量涌现,如作业成本法、预算成本法、物流成本法等。但这些方法多是对原有成本核算方法的补充和改进,并不能从整体上完全替代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所以在企业的环境管理实践中,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成为批评者们大肆抨击的对象。
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必须将降低环境压力的战略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才能使环境战略得到普遍的认可并产生持续影响。人们发现环境保护成本计算本身并不能为发现生态效率潜力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而要构建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还需与成本产生的动因联系起来。经过深入探讨,研究者们发现材料和能源流转形成了企业成本的最大部分,约占总成本的56%。同时,根据对企业内部流程的实际形态调查,发现废弃物的数量多得惊人。因此,材料和能源消耗、浪费是企业环境污染产生的直接动因,并导致了环境成本数额的大量增加。于是,得出了以下结论:如果能够削减废弃物的数量,就可以同时达到削减环境负荷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故而在企业材料和能源流转中寻找减轻环境压力和提高经济效率之间联系,构建以材料、能源流动为导向的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便形成了一种新的环境成本核算思路一材料流动成本会计。
二、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
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原理、扩大制造者责任原理等。以下对这三种理论作简单分析。 (一)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
环境资源流转平衡原理是按企业对环境影响的行为,分析企业在使用环境资源的流程中所应承担的义务,从而构成环境成本形成的动因及核算的基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获取和向环境系统排放两个界面层次上对环境构成影响,且这种影响形成了环境负荷,从而导致了环境成本的发生。根据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原理,生产过程的任一环节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是相等的,即物质的流转过程中,物质是不灭的。企业从环境系统获取大量的资源、能源,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加工利用,生产出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直至废弃,最终向环境排放。整个过程保持着物质流转的平衡规律,即生产经营中耗用的资源、能源越多,则生产的产品和产生的废弃物也越多。由此看待资源流转,可以说明下面一些道理:
第一,环境资源流转中的资源消耗、废弃物排放与回收利用等的经济价值耗损,正是环境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并揭示企业对环境负责的一种价值投入。
第二,环境资源流转中的资源与废物是一相对概念,除了资源消耗多会带来废物的增加以外,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可相互转化的关系;即通过企业的积极努力,在保证完成产品生产而消耗资源一定量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废物的多功能特性,将其进行再生化利用,进而节约资源消耗量和减少废物产生量以及大大降低环境负荷。这种有利的变化将改变环境成本核算的规模和结构,正是从事环境成本管理所应努力的方向。
第三,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向环境排放废物形成的环境负荷进行治理,是环境成本产生的直接动因。企业在未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排放的前提下,必然要求对现状进行分析,拟定自己的环境目标和方案对策,并在执行中投入经济资源,调整自身的生产经营行为和流程,从而发生环境成本。 (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原理
产品的生命周期原理指一种产品在市场上从开始出现到最终消失的过程,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落期四个时期。环境管理引入这一术语则指由原料采集和处理、加工、运输、分配、使用(复用)、维修、再循环、混合及最终处理等环节组成的生命链,具有一种产品从形成到消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环境所发生的关联关系。可以说,它既是传统市场营销理论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在环境管理中的一种创新性运用,又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一种新发展。
这里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LCA),又称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借助它可以阐明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对环境干预的性质和影响的大小,从中发现和确定影响环境的环境负荷规模和结构。之所以运用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是由于它可使我们深入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内部阶段和环节中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三)扩大制造者责任原理
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建立在成本主体的假设基础之上,其核算范围主要限制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产品成本。对于流通、消费及废弃物回收和污染治理方面的环境费用开支,被经济学称为“外部不经济费用”,则转嫁至社会承担。在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社会公众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环境外部费用内部化”已被国家有关法律所采用,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承担因自身原因造成的外部费用。与过去相比,现在更强调了扩大制造者的责任。扩大制造者责任的思想,不仅是现代社会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且它对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有了不同于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的新的扩展,即延伸到产品使用后的回收、清理及再资源化阶段,是对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的一种成本计量与评价。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具有新特点。
三、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基本思想
流转成本会计是以流量管理为基础的新会计核算方法。所谓流量管理是指以效率为目标导向对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材料流和能源流进行重新组织和构建。在流量管理中,材料流转处于中心位置,所以可将企业视为一个材料流转系统,其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
由图可知,在这个材料流转系统中,一方面包括传统的价值增值链的材料流,即从原材料投入,经过不同的生产阶段,最后将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另一方面,也包括在物质流链条过程中不同环节产生的材料、能源损失(如废料、碎屑、碎片、残损品及废品等)。对企业而言,无论从环境上还是经济上这些都是不受欢迎的残余物(固体废弃物、废液、废气等)。 总之,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本质特征是将传统成本计算中难以明确反映的废弃物价值,作为企业制造过程中的一种负产品来反映,突破了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淹没废弃物成本的局限,可动态反映废弃物对自然资源价值的消耗状况,引导企业从提高资源利用率高度充分认识削减废弃物对提高企业效益、降低环境负荷的双重影响,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