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射出去的箭难道不需要回收吗

 我来答
雅儿会rua普
2023-06-05 · TA获得超过1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万
展开全部

古代战争中射出去的箭难道不需要回收吗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日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这个时候,我突然有个想法,难道当时造箭这么容易吗?他们射出去的箭难道不要回收利用的吗?

结果我查资料了解到古代的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通常箭头是金属制作的,箭杆通常采用竹子、木头或者芦苇杆,箭羽一般采用动物的羽毛。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代工匠造箭,3个工匠两天的时间造箭150枝,而古代的1支箭通常需要1根竹子,4片翎毛但箭头应该是铸造厂另行制造,需要青铜和铁。特别是箭头、箭杆制造时间很长,箭头又很费金属材料。造一支箭并不容易,所以在当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常都会回收箭矢,有的箭支射出后就会有损坏,箭杆有损坏的就回收箭头,箭头收不回来的就收箭杆,收回来还能再加工利用。为什么这么说呢?

箭矢在工艺上相对耗时和要求较高的部件是箭杆。要做出有实战价值的箭矢,要找到合适的箭杆材料,坚硬、有弹性,长度、硬度都必须符合要求。材料的选择就已经够费劲了,想象如果在荒漠沙漠,就地取材找到适合做箭杆的材料就够费劲的了。除了材料要求高,另外,箭杆必须要直,否则会影响射击的精度,通常需要对箭杆进行加工。为了让箭杆直,早在石器时代,就发明了各种箭杆拉直的工具。直到今天,现代制箭工艺的一个重要设备就是箭杆调直工具。

总体来讲造一根箭并不容易,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通常都会回收箭矢,有的箭矢因为射入人体,箭头不容易拔下来,也会回收带有箭羽的箭杆。

箭镞的数量始终是国家手工业的核心产品产量。唐朝太白心经规定,部队中弓箭手每人要装备100支箭簇。但由于制造耗时耗力,汉朝都还没到部队每人一张弓。明代国家已经非常发达,但根据土木堡战役的武器消耗统计,每人只有15支箭镞。所以收集自己和敌人的箭镞,制造箭,非常重要。

其实古代打仗后,会打扫战场的。打扫战场,也就是处理死尸和收集遗弃的军器、军械等。

造箭除去成本的因素,弓箭的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时间又长,并且要求高,战争之前如果急需的话,即使有钱也无法购买到足够量的弓箭。所以说射出去的箭肯定要回收的,毕竟不能都想诸葛亮“造箭”一样,都是大风刮来的。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