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众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以“对大众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为题写1篇1000字的作文!... 以“对大众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为题写1篇1000字的作文!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7-18
展开全部
听大众音乐其实无所谓听懂,能打动你是最重要的。梅的《二十次朝谏圣婴》我就很喜欢。中国现在的作曲家也不错。像郭文景的《愁空山》,听得我很激动。我觉得这样就够了。当然听大众音乐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听。听作品的严谨的结构,听作曲家的写作技巧,带着脑子听。这样听,不完全是感觉的听,而是一种知觉的听了。我认为这样听大众音乐也能感受到一种美,一种严谨,构思巧妙的美。当然这更适合专业人士。我觉得这样听很累。其实还有很多易懂的现代音乐。像斯特拉文斯基的《士兵的故事》,看那场舞剧,通过动作的张力,能理解到音乐的张力,能受到艺术的震撼。还有沃尔夫的〈卡尔米拉,布拉拿〉,单听音响就很好了,如果再看看配上的表演,会让你很喜欢的。有人说二十世纪的大众音乐是听不得的,而且听多了甚至会受刺激,这种说法不免有些偏激,不过看看二十世纪的大众音乐(不包括流行大众音乐),也确实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 大多数人对二十世纪的大众音乐的印象是:不好听。确实,二十世纪的大众音乐,大多过分的强调对于大众音乐内涵的表达,而不再注重大众音乐给人的直观感觉了。这不能说是不好的事,但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这还是大众音乐吗?我个人的感觉是,听二十世纪的古典大众音乐仿佛不是在听大众音乐,而是在读书,或是说是在读经文。大众音乐本身是一种供人们消遣的艺术,这些大众音乐确实我感到越听越累,尤其是大脑。有一些朋友对我说,听一段梅西安等人的大众音乐的效果和座二十到数学难题是一样的。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是由此我们就不难找到,古典大众音乐在二十世纪之所以不如流行大众音乐能够更多的争取到听众(尤其是年轻听众)原因。无论到什么时候大众音乐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用于消遣的,而且在当今的快节奏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听大众音乐也都是为了消遣,真正能够静下心来感受大众音乐的人并不是很多。而流行大众音乐其实就是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产生的,他以他独有的形势,适应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艺术(或者说是休闲更贴切些)的短暂的渴求。他可能很肤浅,如流星一般的瞬间即逝,但他确实很有效,与冗长而难懂的古典大众音乐相比,现代忙碌的人们自然会选择它们。 另外,这似乎是一种艺术风气,纵观人类艺术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无论是文学还是美术、大众音乐,都是一种逐渐向“精神”过渡的趋势。我们局大众音乐为例:甚至为了“精神”,可以失去他本身的可听性。可是于此“风气”也就出来了。很多人便极端起来,他们在大众音乐中过于表现“精神”、“思想”,而把大众音乐本身全都丢到了九霄云外。一位朋友曾经开玩笑的说,现在的古典大众音乐作者就是为了写出的东西只有他一个人能听懂,而极力让别人听不懂,以显示他的深邃。要我看,他手的不无道理。艺术本身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接受的,这才是艺术,把自己封在象牙塔中,写些别人搞不懂得东西,那便不是艺术品,那最多是他的日记而已。所以我认为二十世纪开始古典大众音乐是钻了死胡同,如果再不从象牙塔中爬出来,迟早是要被历史淘汰的。 人类之所以创造艺术是要通过艺术而进一步了解自我,而并不是要去了解某一个人。艺术是伟大的,但真正伟大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一个人本身。国际歌中唱的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话确是非常有道理的。
匿名用户
2013-07-18
展开全部
经过上音乐欣赏选修课我对音乐有了新的认识, 以及音乐的发展史。我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理解感悟能力都有所提高。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在还没选《音乐欣赏》课前,我对音乐的欣赏,只是停留在对一首歌喜爱而去唱,自己觉得好听的曲子就去听,根本不懂得音乐中隐藏意义,也不懂得这首歌用什么乐器演奏。严格来讲我是不懂得欣赏音乐的人。在这繁忙的大学课程中我很有幸的报了《音乐欣赏》这门选修课程。能够听黄老师上《音乐欣赏》可真是万分的荣幸。我们的课在二教2T教室上,那有优秀的设备能让我们听到最好的音效。我真的感到很幸运有这次机会。 〈〈音乐欣赏〉〉的第一课是从中国民歌开始的,中国地大物博,中国的56个民族中,出现了不少民歌。民间音乐是人们在生活、劳动、节庆、娱乐中需要表情达意,随即产生了各种口头创作或即兴创作并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作品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得到演唱(奏)者的即兴加工,从而产生许多变体与体裁样式,使其巧妙的与本地域文化相适应,它是群体创造的成果。 我感到很悲哀的是自己属于一个少数民族的人,而生在刘三姐的故乡,我们那里的壮歌很丰富。自己却不能像老一辈人一样出口成曲,随便哼都能唱出一首山歌。甚至不会欣赏音乐,以前觉得他们讲话时用山歌唱出来是为了好玩,没认真体会到民族内涵。听我们的民族音乐只是在那欣赏那乐器发出来的旋律和节奏,根本就不知道原来音乐里面还有着情节和感人的故事,听了黄老师的讲课后我才知道原来听一曲音乐里有这那么多的知识,上了几节课后我感觉自己现在听音乐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就感觉自己好像也是学音乐的专业学生一样,在欣赏歌曲时有着和普通人不同的理念,比普通人高一层境界。自己也喜欢听民族音乐,也在努力练习唱山歌。音乐理解感悟能力,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领悟,这一过程包括:通过对音乐作品感受获得某种情绪体验,将这种体验与自身的经验相结合,发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起自身情感共鸣,再通过相关音乐知识的积累,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领悟。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感受音乐的前提,也是音乐学习中最重要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听”入手,把培养学生良好而敏锐的听觉放在首位。我们在入学前大多缺乏对音乐形象的整体认识,因此,倾听习惯的培养,必须在我们所接触的每一门课开始。老师在教学之初就必须教会我们学会倾听,倾听优秀作品的声音,倾听他人的声音,也倾听自己的声音。我们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老师经常开多媒体给我们欣赏有关音乐。培养我们的音乐理解感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有了听,才能去充分感受音乐语言,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在正确的声音概念指导下的唱、奏练习和音乐欣赏,从音乐语言入手,老师引导我们去发现、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形式美等等。由于我们专业基础普遍较差,因此老师先从乐曲的文字标题或一些简单的标题音乐入手,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倾听和标题的提示,引导学生能够抓住音乐作品的基本框架和情绪特点,从而形成对音乐的较为直观的感受能力。听着音乐,不仅感叹起音乐的伟大,造物主的神奇!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相信我会有更多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音乐,能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来步入音乐的创造的奇妙世界,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18
展开全部
大众音乐的环境 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由于环境在与其初创期是看不见的,人只能意识到这个新环境之前的老环境……因此,除了具有整合性意识的艺术家之外,人人都生活在比当前早一些的日子里”。如果把大众音乐等大众文化现象看作“新环境“是再恰当不过了。而正是由于大众音乐等大众文化现象当下大有自下而上、由边缘走向中心之势,已经形成了“新环境”,我们为了不至于盲视这种新环境,对其进行学理研究就变得理所当然。惟其如此,人们才能够真正从“老环境“进入“新环境”,也才能使流行音乐逐渐由“事实的财富”变成“思想的财富”。在阐述过程中,笔者不准备就流行音乐而谈流行音乐,而是把它置于大众文化的背景下予以解读。因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大众音乐像好菜坞电影、肥皂剧、婚纱摄影、时装表演等时尚现象一样,属于大众文化的一支。 大众音乐现象
在社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购物商城、连锁店、集市、汽车、时装、化妆品、普通与名牌牛仔裤、流行歌曲(星)/小说、麦当娜现象、猫王故居、歌迷影迷小说迷、乡村音乐、摇滚等等。
大众音乐是动态的、多重角色的,并且可能以“主动的行为人”而非“屈从式主体”的方式,在阶级、性别、年龄、种族等各种社会范畴间从事活动。所以,大众音乐是由“大众”创造的,而不是从外部施加的。它产生于内部或底层,而不是来自上方。大众音乐不是消费,而是文化,是在社会体制内部,创造并流通意义、快感的积极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18
展开全部
写作文的事实在有点难度,1000字不是小数目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