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安康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色?
陕西安康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形容安康的?有哪些历史人物?...
陕西安康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什么特色?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形容安康的?有哪些历史人物?
展开
1个回答
2013-07-18
展开全部
安康市位于中国中部、陕西省东南部。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脊,东西宽约20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国土面积23529平方公里,占陕西省面积的11.4%。汉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石泉、汉阴、安康等河谷盆地居中。秦岭、巴山和汉江构成“两山夹一川”的自然地貌。安康地缘和区位优势独特,位与川、陕、鄂、渝四省市的结合部,东与湖北省的竹山、竹溪、郧县、郧西连接,南与重庆万州区的城口、巫溪及达州市的万源县接壤,北与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和商洛市的柞水、镇安县毗连,西与汉中市的佛坪、洋县、西乡为邻,处于西安、武汉、重庆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故方志称安康为“东接襄沔、西达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市委、市政府驻地汉滨区,原距省会西安市371公里,西康铁路建成后安康与西安的距离仅为267公里,空中航程仅45分钟。境内铁路、公路、航空、航运交通运输方式齐备,是陕西南部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性、立体性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
[行政区划]
全市现辖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旬阳、镇坪、平利、白河10县(区)和省级安康生物科技工业园区。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295万人,人口密度为124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54万,占总人口的87%。全市现有23个民族聚居,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1%,回族占0.79%,满、蒙、白、侗、壮、东乡等21个民族占0.10%。
[气候特点]
全市土地面积3529.4万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耕地760万亩。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日照时数1600—2000小时,无霜期210—270天左右。南北过渡带的地理环境,使本市资源丰富且呈现南北兼具特色,尤其是生物、水力、矿产三大资源得天独厚。
[历史沿革和城市建设]
安康市历史悠久,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安康夏代属梁州,商、周时,先成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后属楚国、秦国。秦惠文王12年(公元前312年)首次在今安康城北设汉中郡西城县,后几经变更,建郡改县,从此,安康市成为陕西省国土的组成部分。汉承秦制,在安康县设汉中郡治,下设五县。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郡治迁移至汉中南郑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分汉中郡东部即安康市为西城郡。隶属汉中郡,直到西汉时期,西城县一直是汉中郡治所。从此,安康始称西城县。自此,标志着安康建城之始。曹魏、西晋设魏兴郡,辖七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之称始于此。 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设“金州”,因月河川道出麸金得金州名。宋元及明清前期仍设金州。明万历年十一(1583年)洪水覆没州城,筑新城易名兴安州,乾隆年间(1783年)升州为府。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安康专员公署,1979年改为安康地区行政公署,2001撤地建市,设安康市人民政府。
[生物资源]
秦巴地带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基因库,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堪称南北荟萃之地。全市拥有各种生物物种3300多种,栽培作物60多种,各类动物430种,居全省之首。各类树种2157种,连树、香桦、七叶树、鹅掌楸、枫香树、黄杨、红豆杉、银杏、水杉、三尖杉、樟、楠、檀等为我国稀有或独有,其中产于镇坪县的珙桐(又称鸽子树)被称为250万年前的活化石,为世界罕见树种。全市共有野生动物430种,其中鸟类296种,兽类98种,两栖爬行类36种,鱼类80多种,其中有34种列为国家保护珍稀动物。中药材品种极为丰富,品种达1290多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有600多种,蚕茧、党参、茶叶、生漆、厚朴、麝香、桐油、木耳、杜仲、板栗、黄姜、黄连、苎麻等传统大宗林特产品产量在陕西名列前茅,其中生漆产量在全国驰名。本世纪80年代以来,安康市茶叶开发形成产业,新开发的各种名茶畅销全国,居西北地区之冠,“富硒茶”已成为企业品牌和安康茶文化的代名词而传遍华夏。安康还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蚕丝绸基地,蚕茧产量占全省80%以上,以绞股蓝、皂素、葛根素为主的药用资源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群体。
[水力资源]
安康境内河流密布,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59.5%,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的1.5倍,是全省的2.6倍。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在境内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23400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区,属秦岭摺皱系南部扬子准地台北缘,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迄今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5种,产地700余处。经多年地质工作者的努力,探明储量的矿种有31种,产地65处。其中储量大、品质优、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较大的特色矿产有以下十种。
[行政区划]
全市现辖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旬阳、镇坪、平利、白河10县(区)和省级安康生物科技工业园区。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295万人,人口密度为124人/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254万,占总人口的87%。全市现有23个民族聚居,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1%,回族占0.79%,满、蒙、白、侗、壮、东乡等21个民族占0.10%。
[气候特点]
全市土地面积3529.4万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耕地760万亩。本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5℃,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日照时数1600—2000小时,无霜期210—270天左右。南北过渡带的地理环境,使本市资源丰富且呈现南北兼具特色,尤其是生物、水力、矿产三大资源得天独厚。
[历史沿革和城市建设]
安康市历史悠久,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时代,安康夏代属梁州,商、周时,先成庸国的封地,史称“上庸”,后属楚国、秦国。秦惠文王12年(公元前312年)首次在今安康城北设汉中郡西城县,后几经变更,建郡改县,从此,安康市成为陕西省国土的组成部分。汉承秦制,在安康县设汉中郡治,下设五县。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郡治迁移至汉中南郑县。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占汉中,分汉中郡东部即安康市为西城郡。隶属汉中郡,直到西汉时期,西城县一直是汉中郡治所。从此,安康始称西城县。自此,标志着安康建城之始。曹魏、西晋设魏兴郡,辖七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为安置巴山一带流民,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改安阳县为安康县,“安康”之称始于此。 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设“金州”,因月河川道出麸金得金州名。宋元及明清前期仍设金州。明万历年十一(1583年)洪水覆没州城,筑新城易名兴安州,乾隆年间(1783年)升州为府。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陕西省人民政府安康专员公署,1979年改为安康地区行政公署,2001撤地建市,设安康市人民政府。
[生物资源]
秦巴地带是我国生物资源的基因库,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堪称南北荟萃之地。全市拥有各种生物物种3300多种,栽培作物60多种,各类动物430种,居全省之首。各类树种2157种,连树、香桦、七叶树、鹅掌楸、枫香树、黄杨、红豆杉、银杏、水杉、三尖杉、樟、楠、檀等为我国稀有或独有,其中产于镇坪县的珙桐(又称鸽子树)被称为250万年前的活化石,为世界罕见树种。全市共有野生动物430种,其中鸟类296种,兽类98种,两栖爬行类36种,鱼类80多种,其中有34种列为国家保护珍稀动物。中药材品种极为丰富,品种达1290多种,其中国家挂牌收购的有600多种,蚕茧、党参、茶叶、生漆、厚朴、麝香、桐油、木耳、杜仲、板栗、黄姜、黄连、苎麻等传统大宗林特产品产量在陕西名列前茅,其中生漆产量在全国驰名。本世纪80年代以来,安康市茶叶开发形成产业,新开发的各种名茶畅销全国,居西北地区之冠,“富硒茶”已成为企业品牌和安康茶文化的代名词而传遍华夏。安康还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最大的蚕丝绸基地,蚕茧产量占全省80%以上,以绞股蓝、皂素、葛根素为主的药用资源开发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群体。
[水力资源]
安康境内河流密布,水力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59.5%,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的1.5倍,是全省的2.6倍。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在境内流长340公里,流域面积23400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安康市位于秦巴山区,属秦岭摺皱系南部扬子准地台北缘,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迄今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5种,产地700余处。经多年地质工作者的努力,探明储量的矿种有31种,产地65处。其中储量大、品质优、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较大的特色矿产有以下十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