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上的“诗书画三绝”是哪几个人?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7-19
展开全部
自唐代王维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论点以来,中国传统书画便确立了诗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宋代张舜民在《跋百之诗画》中更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之说,书诗大家黄庭坚也有“李候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句,不过那时也仅只就画的境界而言。自唐代起就有人写题画诗,诗圣杜甫就有一首题名《画鹰》的题画诗,只是这些题画诗并非画家亲题于画上,而是作为一种诗的别裁。中国传统书画发展到明清以后,便逐渐出现由画家亲题于画上的题画诗。如广为人知的清代郑板桥在《竹石》画中的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这首诗是对画面景物的描摩,也是对人生体验后的感悟,画中的翠竹被人格化了。如果说这首诗还只是作者个人风骨的自喻的话,那么,明代唐寅(字伯虎)在一幅纯粹的仕女画《秋风纨扇图》上的题诗,则是直白的讽喻之作:“秋风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由此可见,题画诗既可使诗与画相得益彰,更重要的是诗情与画意有了更高的升华。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能够提笔挥毫在画上题诗,既要画画得好,还要诗写得妙,更要有精到的书法功底,三者皆能上乘,便会被人推崇为“诗书画三绝”。这就要求画家有很全面的学养。但自民国以来,特别是“五四”后白话诗之兴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有所菲薄,影响了中国传统诗学精神的传承,所谓“诗书画三绝”,也日渐式微。子曰:“不学诗,勿以言”,但现今是“不学诗,亦可画”,尤其是当代,即便从事中国画创作,看重的也只是笔墨、构图、色彩等等绘画技巧,而不重视全面的人文学养。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也有所丢失。对于中国画中诗与画的关系已然淡忘,别说“诗书画三绝”,就算题款都有困难,他们的书画已与传统的书画同源说相距甚远,与充满诗意的绘画也渐行渐远了。
值得欣慰的是,尽管为数寥寥,但依然有人追求“诗书画三绝”的境界。在我省的中国画坛上有两个人值得一提:一位是当代新文人画的代表人物鲁慕迅,一位便是前面提到较有传统文化功底的郑云凌。
著名古典诗词家吴丈蜀对慕迅的题诗画有这样的评语:情真意切,质朴自然,不加雕饰,明白如话。但我认为,除此之外,慕迅的题诗画还有个特点,也正如他自己所言,讲究的是书体和章法与画面和谐一致,而且书意还要合于诗意和画意,因而,他的题画诗与画融为一体,流畅自如,清新洒脱。如“绿竹萧萧霁色新,一天清气正宜人。不妨放眼收青翠,玉宇澄明无点尘。”(《霁竹》)读着如此行云流水的诗,看着如此气韵生动的画,再品赏如此清疏空灵的书体,顿然有超凡脱俗之感,让人进入浓郁的传统文化境界。
而郑云凌的题画诗则富于外在的热情奔放。由于他的绘画题材广泛,且不少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他的题画诗刚柔并济,情景交融。如在一幅解放军持枪站岗的画中,他题了这样一首五言诗:“屹立守边陲,雄哉不可摧。一双千里目,时刻察安危。”寥寥二十个字,简洁而有力地刻画了一个战士形象,且与画面和谐一致。郑云凌还在“非典”时期创作了一幅表现医护人员的英姿飒爽,题为《整装》的人物画,画面上一位白衣天使正在扶帽整装,身前是盛开的簇簇牡丹,并题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白衣天使整戎装,誓死为民保健康。击退瘟神真国色,八方风土带花香。”这幅画,把赞颂牡丹的“国色天香”假借到现实生活中的医护人员的身上,把人物画与花鸟画融为一体,又题写了这首直白的七绝,给人有别具一格的感觉。
“诗书画三绝”可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但是,在艺术多元化的时下,画家各有不同的追求取向也是允许的。但是我要说:任何艺术都有其时代性,又都有其永恒性,也就是说既要努力创新,也不要忘记守恒,这就要看艺术家的学养了,如何在纷纭的艺术世界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
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
2019-02-19 广告
智云数字书法教学系统,国内首次采用云资源与智能硬件终端结合的高新技术,是北京华文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智云数字书法云平台软硬件系统,其一家致力于数字信息及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书法教育有机融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华文众合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匿名用户
2013-07-19
展开全部
明代唐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7-19
展开全部
郑板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