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 我来答
关怀社会
2023-04-25 · 杂谈社会,关怀他人。
关怀社会
采纳数:28 获赞数:5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是唐代中期有名的诗人和文学家,被誉为“诗豪”。在这篇文章中,刘禹锡表达了他对自己所居住的“陋室”的不满,同时也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精神。虽然“陋室”环境简陋,但是作者却认为它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格;“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表现了作者环境清幽、雅致的居住环境;“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表现了作者交游广泛、人脉畅达的社交状况。
综上所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刘禹锡并不是不愿意居住在“陋室”这样简陋的地方,相反,他非常欣赏“陋室”的环境和它所体现的品格。在这篇文章中,他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和清高品格的推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刘禹锡并不是在陋室中,而是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寻找到了他所渴望的美好生活。
爱创文化
2023-04-24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2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陋室铭》写作历史背景
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
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县看
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
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
“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
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
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
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
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
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
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
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