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最早叫伊吾卢,在西汉时,处在中原、匈奴、西域的结合部,自古就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咽喉要道。汉得伊吾卢,可通西域;匈奴得伊吾卢,可断汉朝与西域的联系,进而打压汉朝的生存空间。
截止于公元137年,匈奴和汉朝为了争夺伊吾卢,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争夺非常激烈。西汉开通西域后,伊吾卢隶属于西域都护府,连接中原与西域,以及更遥远的欧洲。汉朝能压制住匈奴,伊吾卢起到的作用,怎么高度评论都不为过。
伊吾卢,三个字不好念,东汉时把“卢”给省掉了,只称伊吾。很多人的印象中,哈密遍地都是沙漠戈壁。其实,哈密的沙漠只有总面积13.89万平方公里的不到2%,戈壁也只有28%,剩下的是丘陵。耕地虽然不多,但也有0.5%,近700平方公里。
这个面积对地处大西北的哈密来说不算小了,何况还是现在的数据,两千多年前,哈密的可耕地只多不少。汉朝经常派官员在伊吾屯田,设有伊吾司马,任务就是屯田和管理军事。伊吾的民政,由设于公元73年的宜禾都尉管理。
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在凉州建立了很多凉国,西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伊吾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前凉王张骏把伊吾的屯田军事功能,与民政功能合并,设伊吾都尉,隶属于敦煌郡,县级。
五胡时的各种凉国,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大批人马逃到伊吾,进可回河凉,退可去西域,回旋空间非常大。诸凉被北魏灭亡后,伊吾并没有入魏,而是隶属于柔然。直到公元488年,北魏太和十二年,才拿下伊吾。
之前的伊吾是县级,这一年,北魏升伊吾县为地级的伊吾郡。不过,那个时候的伊吾城,并不在现在的哈密市区。真正搬迁,是在公元608年,隋炀帝大业四年时。唐初,易郡为州,伊吾郡称西伊州,不久改称伊州,时间是贞观六年,公元632年。
之后的伊吾曾被吐蕃占领,又成为西辽的地盘。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伊吾隶属于甘肃行省,名字变成了哈密。
哈密这个名字出现在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给改的名,称为哈密力。明朝初年,哈密地区出现了一个哈密国,国王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子孙兀纳失里。
明朝有点像宋朝,失去了西域,而哈密国卡在要道上,类似西夏,经常派兵阻止明朝使节通往西域。朱元璋的明朝可不是宋朝,不让通过?那就用刀枪剑戟讲道理。
公元1391年,明朝大将宋晟和刘真,奉朱元璋之命,率兵进攻哈密国。哈密国哪里是大明朝的对手,被打得鼻青脸肿,赶紧向朱元璋请罪求和。明朝控制哈密,就可以像汉朝那样,从侧翼威胁到北元,确保明朝西线的安全。
由于哈密地理位置和历史的特殊性,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朝廷设置哈密厅,管民事。新疆在公元1884年设省后,哈密设哈密直隶厅。
新时代后,哈密成立地级专区。需要注意的是,哈密地区和哈密市(县级)是同时存在的,哈密市(县级)成立于1977年,隶属于哈密地区。
扩展资料
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年平均气温9.8度,年降水量33.8毫米,年蒸发量3300毫米,年均日照3358小时,无霜期182天。
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32℃,无霜期平均182天。
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遮蔽少,光能资源丰富,为全国光能资源优越地区之一,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0至3500小时,为全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哈密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雪和地下水为主,地表水和浅层水资源为16.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8.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8.2亿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密
哈密这个名字出现在公元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将新疆东部地区称为哈密。
哈密最早叫伊吾卢,在西汉时,处在中原、匈奴、西域的结合部,自古就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咽喉要道。汉得伊吾卢,可通西域;匈奴得伊吾卢,可断汉朝与西域的联系,进而打压汉朝的生存空间。
1251年,蒙古大汗蒙哥将伊吾卢改为哈密力。
明朝初年,哈密地区出现了一个哈密国,国王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子孙兀纳失里。哈密国卡在要道上,类似西夏,经常派兵阻止明朝使节通往西域。
公元1391年,明朝大将宋晟和刘真,奉朱元璋之命,率兵进攻哈密国。哈密国哪里是大明朝的对手,被打得鼻青脸肿,赶紧向朱元璋请罪求和。明朝控制哈密,就可以像汉朝那样,从侧翼威胁到北元,确保明朝西线的安全。
永乐初年,哈密国发生一件大事,国王安克帖木儿被北元汗鬼力赤下毒暗害。北元想控制哈密国,这等于要了明朝的命,明永乐帝朱棣岂能答应。
朱棣任命安克帖木儿的侄子脱脱为哈密忠顺王,这一招非常绝妙。脱脱从小就在南京长大,和明朝人基本没区别,心向明朝。
哈密卫不是明朝的直接行政辖地,相对自由些,管理就不是那么严格。瓦刺就开始不断进攻哈密国,瓦刺衰落后,哈密国西边的土鲁番崛起,明宪宗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占领了哈密卫。九年后,明朝的哈密都督罕慎才收复了哈密卫,治所迁了回去。
之后的哈密一直都是明朝西陲重镇,守住哈密,关西无忧。直到公元1514年,吐鲁番正式吞并了哈密国。
由于哈密地理位置和历史的特殊性,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朝廷设置哈密厅,管民事。新疆在公元1884年设省后,哈密设哈密直隶厅。
新时代后,哈密成立地级专区。需要注意的是,哈密地区和哈密市(县级)是同时存在的,哈密市(县级)成立于1977年,隶属于哈密地区。
扩展资料:
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少雨,晴天多,年平均气温9.8度,年降水量33.8毫米,年蒸发量3300毫米,年均日照3358小时,无霜期182天。
春季多风、冷暖多变,夏季酷热、蒸发强,秋季晴朗、降温迅速,冬季寒冷、低空气层稳定。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32℃,无霜期平均182天。
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云量遮蔽少,光能资源丰富,为全国光能资源优越地区之一,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为3300至3500小时,为全国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哈密水资源主要以天山冰雪和地下水为主,地表水和浅层水资源为16.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8.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8.2亿立方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密
哈密古称昆莫,曾为乌孙王府所在地。
东汉时称伊吾卢,置宜乐都尉。
三国时魏置宜禾伊吾都尉。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设伊吾郡。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后改称伊州。
唐末归西汉金山国,后转附西州回鹘汉国。
元代称哈密力,隶甘肃行省。
元末割据自立,称哈密国。
明朝置哈密卫。
清康熙年间一度被蒙古准格尔部占领,后归附清朝,被封为一等札萨克,编旗设队。
清乾隆年间设哈密厅,光绪年间改为直隶厅。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哈密县。
1961年国务院决定以原哈密镇为基础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销哈密市,1977年1月恢复哈密市。
● 1983年国务院决定撤销哈密县,政区并入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