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考作文的结尾技巧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
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
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
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
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 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 。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 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迁移训练】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 重 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 可惜 !如何使结尾深沉有力,余音袅袅,回味无穷,是我们中学生练习结尾写作的关键。下面提 供几则训练题,以供同学们借鉴。
片断训练题:
1.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师们如是说,书是人类财 富的结晶,更是我们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对这一宽泛的话题,我们莘莘学子定然有话可说 ,怎样把话好,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角度要新、要小,写读一本书的故事,写读书现象中的一个 问题,都会因角度小而写得深刻透彻。②要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不写假 大空的内容,不写套话。③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切忌文体不统一。这一类作文构思结尾时 只要总结全文,在篇末点题即可。 结尾选例:生活告诉我:只有真正会读“课外书”的人,才是出类拔萃的时代骄子!我仿佛感 到一阵时 代的风掠过耳畔,它留下一句嘱托:好自为之啊!我在此也想劝告千千万万的同龄人:多读 以精思,慎读以明辨吧!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看课外阅读》)
2.《冬日抒情》写作提示:一篇文章,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抒发轻柔的感情,可以抒发深沉的感情, 也可以抒发轻快的感情。关键是作者从什么角度来写。这种抒情性文章。一写要注入作者的 真情,文章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我们提倡同学们写作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样的结 尾才能很自然地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否则在结尾空抒情,只会使人感到像乱贴上去的招贴 画,显得很不协调。
结尾选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 望 。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一步步走,躺着不动或再走 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3.以“窗”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建筑工程必有窗,人的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窗所附载的内涵太多,值得挖掘的引申义太多,作为话题,可以阐发的思想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熟悉的 角度来写。这一类作文的结尾,可采用画龙点睛式结尾。古人把结尾比做撞钟,就是要产生 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结尾若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无疑会使文章增光添彩。
结尾选例 不久前,奶奶走了,带走了笑声,带走了那声声问候,带走了那扇窗,也带走了我 的心。我知道,那窗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 啊!那老人,那真情,那小窗……(《奶奶家的小窗》)
范文选析
无情的背影
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的背影。但不完全不一样, 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表现的是父亲对他的关心,而我父母的背影留给我的只是无情的怨悔。 就在我5岁那年,我被带到法庭上,外婆抱着我坐在椅子上,我看见了爸爸妈妈,我便大声 喊了他们一声,可他们并没有理睬我。爸爸和妈妈在法庭上争论不休,最后听说把我判给了 妈妈,爸爸便离开了法庭,我喊了一声“爸爸——”,可那“背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 从此我便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生活了。
可是没过几天,无情的妈妈也离开了我。外婆本想丢下我,可又不忍心,便把我留下了, 于是我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整天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外婆陪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时的情景:爸爸骑着车,带我去街上 玩,带我去河边钓鱼;妈妈带我逛商店,给我买衣服。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下来。
以后外婆把我送进了学校,我的学费是舅舅供给的。当同学请我参加他的生日庆典时,看见 别人的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在蜡烛前许愿,我真是羡慕极了。我多 么想过一次生日,我不要那香甜可口的蛋糕,也不要那精美的礼品,只求爸爸妈妈和好,为 我祝福生日,可一直盼到今天,还没有盼到。
当我从舅舅那儿得知妈妈改嫁了、爸爸结婚了时,我痛哭了一场。外婆走过来说:“孩子, 别哭,他们是些无情无义的东西,不值得你为他们伤心,你要好好读书,干一番大事业,让 他们看看。”这时,外婆的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爸爸、妈妈,我多想有一个家,一个温馨又快乐的家,我多想有父母的疼爱,可我却得不到 。 爸爸、妈妈,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远去,给我带来的是无限的悲伤和怨恨,让我饱尝了失 去亲人的苦楚,让我这个虽有父母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经历了多少人间的坎坷!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呼唤:“爸爸,妈妈,可怜可怜我,复婚吧……”然而,回答我的,却只有那 一阵阵回声,和那离我愈来愈远、在我眼中越来越渺小的背影……
结尾评析: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尤其是结尾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渴望父母复婚的真情呼唤好似余音绕梁,久久回 荡在我们的耳畔,令人难忘,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无穷的回味。
作文的开头
[日期:2005-11-0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作文的开头(顺德教研室)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
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
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
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
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
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
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
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
由此看来,中考作文的结尾显得特别重要,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
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
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
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
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
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
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
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
《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了“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种白色的确凉衬衫。”结尾写道:“四年来,这件
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白杨礼赞》结尾与开头呼应道:“我要高声赞美白
杨树!”
3、卒章显志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
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又称“画龙点晴
式”。如《枣核》结尾写道:“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的。”《记一辆纺车》结尾写道:“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记一辆纺车。”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名、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
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
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驿路梨花》结尾写道:“驿路梨花处处开。”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
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
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
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结尾写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丛中,也
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兰花吧。”再如《回忆我的母亲》结尾的两个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
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
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考
生的平时扎实的训练之中,存在于考生的临场发挥,存在于考生的“诗外之功”。
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的结尾:
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依然还在求索的我们,为什么不行动起来,保护绿色, 保护环境,让我们永远都拥有绿色。 到那时,绿色才会高唱:“我轻轻的来,正如你(沙漠)悄悄地走……”(佚名《假如生命不 再拥有绿色》)
评点:作者自然地由环境想到了绿色,然后围绕“假如生命不再拥有绿色”展开话题,文章开篇通 过 “过去”、“今天”、“明天”的对比,突出环境正在恶化,绿色正在减少,自然引出忧虑 。接着又巧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佳句,引出对生命没有绿色的思考,给人留下想像 的空间。 中学生朋友们,文无定法,究竟用哪一种结尾法,还要根据文体要求和自己的喜好而定,不 能照搬教条。如有的可用议论式,有的可用描写式,有的可用悬念式,有的可用引用式,等 等 ,不一而足。还需要中学生朋友们在实践中多训练多体会,努力去探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 果。这样,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当如撞钟,余音绕梁”的结尾来。
【迁移训练】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 重 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 可惜 !如何使结尾深沉有力,余音袅袅,回味无穷,是我们中学生练习结尾写作的关键。下面提 供几则训练题,以供同学们借鉴。
片断训练题:
1.以“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书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师们如是说,书是人类财 富的结晶,更是我们莘莘学子的良师益友。对这一宽泛的话题,我们莘莘学子定然有话可说 ,怎样把话好,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角度要新、要小,写读一本书的故事,写读书现象中的一个 问题,都会因角度小而写得深刻透彻。②要写出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写出真情实感,不写假 大空的内容,不写套话。③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切忌文体不统一。这一类作文构思结尾时 只要总结全文,在篇末点题即可。 结尾选例:生活告诉我:只有真正会读“课外书”的人,才是出类拔萃的时代骄子!我仿佛感 到一阵时 代的风掠过耳畔,它留下一句嘱托:好自为之啊!我在此也想劝告千千万万的同龄人:多读 以精思,慎读以明辨吧!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看课外阅读》)
2.《冬日抒情》写作提示:一篇文章,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可以抒发轻柔的感情,可以抒发深沉的感情, 也可以抒发轻快的感情。关键是作者从什么角度来写。这种抒情性文章。一写要注入作者的 真情,文章才有生命,才有活力。我们提倡同学们写作要写真事,抒真情,这样的结 尾才能很自然地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否则在结尾空抒情,只会使人感到像乱贴上去的招贴 画,显得很不协调。
结尾选例:“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名诗几十年来不断被人引用,无非是象征着希 望 。在这透明的冬天里,人们可以用清醒的头脑,认清脚下的路,一步步走,躺着不动或再走 弯路,都会推迟希望的实现。
3.以“窗”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建筑工程必有窗,人的眼睛被称为心灵之窗……窗所附载的内涵太多,值得挖掘的引申义太多,作为话题,可以阐发的思想很多。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熟悉的 角度来写。这一类作文的结尾,可采用画龙点睛式结尾。古人把结尾比做撞钟,就是要产生 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结尾若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无疑会使文章增光添彩。
结尾选例 不久前,奶奶走了,带走了笑声,带走了那声声问候,带走了那扇窗,也带走了我 的心。我知道,那窗是我一生最美的回忆…… 啊!那老人,那真情,那小窗……(《奶奶家的小窗》)
范文选析
无情的背影
当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便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的背影。但不完全不一样, 因为朱自清的文章表现的是父亲对他的关心,而我父母的背影留给我的只是无情的怨悔。 就在我5岁那年,我被带到法庭上,外婆抱着我坐在椅子上,我看见了爸爸妈妈,我便大声 喊了他们一声,可他们并没有理睬我。爸爸和妈妈在法庭上争论不休,最后听说把我判给了 妈妈,爸爸便离开了法庭,我喊了一声“爸爸——”,可那“背影”头也不回就离开了我, 从此我便和妈妈还有外婆一起生活了。
可是没过几天,无情的妈妈也离开了我。外婆本想丢下我,可又不忍心,便把我留下了, 于是我就像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整天和外婆生活在一起。
在外婆陪伴的日子里,我常常想起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时的情景:爸爸骑着车,带我去街上 玩,带我去河边钓鱼;妈妈带我逛商店,给我买衣服。一想起这些,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下来。
以后外婆把我送进了学校,我的学费是舅舅供给的。当同学请我参加他的生日庆典时,看见 别人的爸爸妈妈给自己的孩子送上精美的礼物,让他在蜡烛前许愿,我真是羡慕极了。我多 么想过一次生日,我不要那香甜可口的蛋糕,也不要那精美的礼品,只求爸爸妈妈和好,为 我祝福生日,可一直盼到今天,还没有盼到。
当我从舅舅那儿得知妈妈改嫁了、爸爸结婚了时,我痛哭了一场。外婆走过来说:“孩子, 别哭,他们是些无情无义的东西,不值得你为他们伤心,你要好好读书,干一番大事业,让 他们看看。”这时,外婆的眼泪也不知不觉地流下来了。
爸爸、妈妈,我多想有一个家,一个温馨又快乐的家,我多想有父母的疼爱,可我却得不到 。 爸爸、妈妈,你们知不知道,你们的远去,给我带来的是无限的悲伤和怨恨,让我饱尝了失 去亲人的苦楚,让我这个虽有父母却得不到父母关爱的孩子经历了多少人间的坎坷!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呼唤:“爸爸,妈妈,可怜可怜我,复婚吧……”然而,回答我的,却只有那 一阵阵回声,和那离我愈来愈远、在我眼中越来越渺小的背影……
结尾评析: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带来了抹不去的创伤,小作者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尤其是结尾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渴望父母复婚的真情呼唤好似余音绕梁,久久回 荡在我们的耳畔,令人难忘,给人留下不尽的思索,无穷的回味。
作文的开头
[日期:2005-11-09]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作文的开头(顺德教研室)
贾宝玉在评论大观园时说过一句颇有见识的话:凡美,都必须“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全国几百万考生竞技的高考作文要出众,更是离不开一个“理”和“趣”。《高考》杂志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发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无一不闪烁着“机智”和“理趣”。单看看这些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就足以让我们感到欣慰,获得启发。我们把它们作一些归类献给你,或许你也能从中得到借鉴。
一、先声夺人看开篇
开篇最忌讳的是一下笔就给人离题的感觉,它直白地告诉阅卷老师作者没有审准题意,作文评分就会大打折扣。请看2004年广东高考几篇作文的开头。
例1《由语言与沟通想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初春明媚的阳光,透露了夏日的气息;盛夏繁茂的绿装,昭示着秋日的丰收;金秋累累的果实,昭示着冬日的萧瑟。四季轮回,秋去冬来,自然界万事万物各自演绎精彩。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我们的人类社会也好比自然界,没有了语言的联系,没有了共同的生活方式,又怎能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搭起沟通的桥梁?”这个开头比喻失当,前面的比喻部分没有在相似点上进行很好地铺垫。为什么这样说?语言与沟通是前提和结果的关系,而“绿装”与“丰收”、“果实”与“萧瑟”哪里存在这种关系呢?特别是“倘若没有经过严冬的洗礼,又怎能盼来初春的希望”一句反问更是无法接近话题。
例2《心灵互动》:“大树从不讥笑小草的弱小,小草虽然弱小,却增添了草原的苍绿;牡丹从不讥笑野花的朴素,野花虽然朴素,却带给大地无限生机。大树与小草,牡丹与野花之所以能够和谐共处,是因为它们之间有共同的语言,有了互相的沟通,有了心灵互动。”这个开头在往话题上靠拢的时候,同样没有找准相似点,显得牵强附会。
例3《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一棵小草,沟通则是一片绿阴;语言是一朵白云,沟通则是一片云彩;语言是一朵鲜花,沟通则是一片花海。”这个开头将“语言”与“沟通”处理成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同样是没有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
以上三例都是为了增加文采而通过比喻的方式切入话题的写法,这也是许多考生的惯常写法。如果考生对于话题题意没有准确的把握,一开篇就上了岔道,就会严重影响得分。下面这个例子就比较准确、形象地说明了语言的作用。
例4《沟通从语言开始》:“语言是桥梁,沟通此岸与彼岸;语言是瀑布,沟通溪流与深潭;语言是彩虹,沟通天空与大地。只有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沟通才能成功。如果语言失误,那就可能造成无法预料的后果。那怎样才能使语言得到准确的表达,促进沟通成功呢?”
所以,开篇写得好不好,核心问题还是在审题;审好题意破题时,先求准确,再求形象。以下介绍开篇的诸多方法。
1、引用名言名句
①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 (《问世间情为何物》)
②在中世纪的一个教堂里,一位圣者开始了他的演讲:“我之所以成为圣者,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我的就是大家的。”悠悠岁月,弹指一挥。在跨世纪时的一所监狱里,一个小偷开始了他的人生独白:“我之所以会成为小偷,是因为我看破了钱财,大家的就是我的。”
(《圣者与小偷》)
③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2、巧用书信格式
①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②可恶的标准答案: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