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
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
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
扩展资料:
水文情况
峨眉山的水文地理位置属大(渡河)青(衣江)水系,境内有天然河流5条,即峨眉河、临江河、龙池河、石河、花溪河。
峨眉山地表水径流的区域变化与降水的区域变化相似。其径流深高达1800毫米,为大渡河西岸的3倍。
峨眉山地下水主要储存于构造裂隙与灰岩溶蚀中。但因峨眉山大断裂通过处,断层破碎带宽达50~100米,并伴有众多的次一级断裂构造,致使主要含水层大部分被破坏。
石河石河发源于峨眉山的万佛顶、接引殿一带,流经铜厂坝、小楔头,至蕨坪坝(脚盆坝),有从龙洞村的龙洞溢出的泉流,经曾板沱汇入,流至洪雅县南注入吴河、花溪河,在洪雅止戈乡注入青衣江。
张沟河系临江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与峨眉山龙拖漕,东南流经野猪河坝,偏桥沟,张沟电站至卷腰石,有源自沙坝的大沟河和源于土地关黄鱼坝沟在观音桥下合流入二道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峨眉山
1、从前,峨眉山只是一块方圆百余里巨石,颜色灰白,高接蓝天,寸草不生。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一个聪明能干的石匠同他的妻子巧手绣花女,决心用他们的双手将巨石打凿成一座青山。
天上的神仙为他们的决心和努力所感动。在神仙的帮助下,石匠把巨石凿刻成起伏的山峦和幽深的峡谷;绣花女把精心绣制的布帕和彩帕抛向天空,彩帕飘向山顶,变成艳丽无比的七彩光环;
布帕飘舞在石山上,变成苍翠的树林、飘的彩云、飞瀑流泉、怒放的山花,变成欢唱的飞鸟、跳跃的群猴和游走的百兽。
一座座青山起舞,一道道绿水欢歌。因为这座青山象绣花女的眉毛一样秀美,所以人们把这座青山叫峨眉山。
2、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峨眉山就闻名于世。而峨眉山名,早见于西周,据晋代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杜宇以褒斜(今陕西汉中)为前门,熊耳(今四川青神县境内)、灵关(今四川雅安芦山县西北)为后户,玉垒(今四川都江堰市境内)、峨眉(今四川峨眉山市境内)为城廓。”
晋左思的《蜀都赋》写道:“引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但为什么称之为“峨眉”。其说不一。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山爱水而得名,故称“涐眉山”。
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峨眉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扩展资料
峨眉山(Mount Emei)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境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有植物3200多种,约占中国植物物种总数的1/10。峨眉山还是多种稀有动物的栖居地,动物种类达2300多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为该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构成了峨眉山历史文化的主体,所有的建筑、造像、法器以及礼仪、音乐、绘画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浓郁气息。山上多古迹、寺庙,有报国寺、伏虎寺、洗象池、龙门洞、舍身崖、峨眉佛光等胜迹,是中国旅游、休养、避暑目的地之一。
峨眉山为蚀余山,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公里,面积约154平方公里,主要由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4座山峰组成。山的中、下部分布着花岗岩、变质岩及石灰岩,山顶部盖有玄武岩。
峨眉山-乐山大佛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峨眉山为主体的峨眉山景区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峨眉山
推荐于2017-11-25
据晋朝常璩《华阳国志》:“南安县有峨眉山”。故今峨眉县(后为峨眉山市)在汉朝为南安县地。北周改为平羌县。到了隋朝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五九七年),就因为峨眉山的缘故,改称峨眉县。可见峨眉县是因巍峨的峨眉山而得名。那么峨眉山又因何而得名呢?
晋朝郦道元《水经注》:“峨眉山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清澄,望见两山对峙,如娥眉焉。”1979年版《辞海》解释:“在四川省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娥眉,故名。”这种说法虽然带有权威性,相信的人也颇多,但却缺乏根据。因为郦道元生活于南北分割时期的北魏,不曾到过南方,更不曾到过四川和峨眉山,因此,此说近于想当然。
峨眉山在峨眉山市境内称得上“横空出世”,李白诗说“`蜀中有仙山,峨眉邈难匹”是十分正确的。峨眉山海拔三千多米,周围无一山与她接岭争高,项背相望。既无山与之相匹相对,“如娥眉焉”则虚空了。名从主人,峨眉山美名之来,另有根由。
峨眉山系岷山绵延而来的邛崃山的支脉,至峨眉山市境一山飞峙,山下的大渡河经越西县西北境,汉源县南边至峨边县西北,会越西河而流至峨眉山脚,折东又北流乐山会青衣江,再东流到凌云山、乌尤山前会岷江。大渡河古称氵我水,峨眉山就在大渡河的边上,故峨眉山的最初名称为“氵我湄山”,意即氵我水之湄的大山。这就是说,峨眉山本因氵我水而得名。山虽受名于水,但山毕竟是山,于是在习惯上“氵我湄山”变成了“峨眉山”。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唯止信其所闻,不复考其本末。”飞禽安鸟,水族著鱼,自然也就陵阜加山,成了“峨眉山”。后人不得其本始,造出一个“两山相对峙,如娥眉焉”的臆说,也就离题万里了。
2013-07-19
庙宇,塑神造象,致使峨眉山与安徽省的九华山,浙江省的普陀山,
山西的五台山齐名,成为中国佛教的四大胜地之一。
所谓“四大”并不是数字上的凑合。佛教以为世界的构成,是地、水
火、风四大因素。而四大胜地则各表其一称“四大界”
其一、九华山————称幽冥界属于地;
其二、普陀山————称流漓界属于水;
其三、峨眉山————称银色世界属于火;
其四、五台山————称金色界属于风。
美丽的峨眉山欢迎你的到来。
山青水秀,紫雾蒙胧,有清音随风飘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