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2013-07-19
展开全部
佛山简介: [地理位置优越城市]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1.1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8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历史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龙狮起舞既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佛山武术重要项目之一,每年的“狮王争霸赛”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唯一“中国龙狮名镇”。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现有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狮子头、香云纱染整技艺、祖庙庙会、秋色、十番、龙狮、灯彩等1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行通济、无闭翳”,始于清初,盛于乾隆年间的正月十六“行通济”这一传统习俗完好地延续至今,并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现日趋旺盛,每年都有数十万群众参加。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佛山市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发展。近年来,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含联合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工程等公共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开展了“魅力佛山”系列文化活动。2007年成功承办全国第14届“群星奖”音乐,曲艺类复赛,祖庙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设立了“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经济实力雄厚的商业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以先行一步、敢为人先的气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3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7%,预计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588.50亿元,增长1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产值60917元(折合7956美元),增长18%。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佛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各大中城市排名第9位。佛山还跻身《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0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十佳。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就确立了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护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具体措施。全市民营企业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提升发展的喜人局面,成为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年均增长30%以上,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33.79元,增长34.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5%。
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佛山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营商成本,吸引外来投资,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7年,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5.73亿美元,增长38.3%;进出口总值378.5亿美元,增长22.2%,其中进出口261.9亿美元,增长23.9%,引进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87个,新增世界500强项目17个。引进了奇美薄膜液晶显示器,英威达氨纶纤维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目前已有美国杜邦、泰科、加拿大北电,德国西门子、博世、法国安万特、道达尔,荷兰壳牌,芬兰斯道拉恩索,卢森堡阿塞洛,日本丰田、爱信精机、韩国三星、浦项,中国宝钢等3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了77个项目,73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了107个项目。
近年来,佛山积极与广州共同建设广佛经济圈。2007年以广佛轨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广与广州在交通道路网,产业等方面合作。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及全国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先后与吉林延边,广西贺州,宁夏吴忠,云南红河洲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地方政府间和民间的对外友好交往活跃,先后与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法国留尼汪省波赛雄市,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结为友好城市。
[产业基础完善的制造业名城] 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佛山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 佛山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了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建立起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8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广,粤台农业合作项目之一的顺德花博园引入国内外花卉生产企业100多家。高明区“合水粉葛”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顺德区“左滩牌”,“右滩牌”草鱼和鳙鱼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佛山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适度重型化,高级化的趋势,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等十大各具优势的行业,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9358.05亿元,增长28.2%,轻重工业比例为48.3:51.7。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佛山市着眼未来,谋划全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政策限制和积极引导的方针,以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引进先进企业带动发展的形式,推进陶瓷,纺织,水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7年,“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奠基,标志我市市陶瓷产业发展总部经济进入新阶段。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液晶显示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配件,数码光学,环保家电和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全市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13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46家。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的21.6%。 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得到发展。佛山以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目前已有万和集团,锡山家具,美的集团,碧桂园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佛山建设总部大楼,佛山创意产业园和禅城区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相继挂牌运作。 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以区,镇(街)为主战场,加快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全市共有重点工业园区7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3个,省级产业基地6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37个,省级专业镇31个,西樵纺织,(丹灶)金沙小五金是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顺德家电,产出陶瓷,西樵纺织,大沥有色金属,丹灶小五金,狮山家电是广东省产业集群省级示范区。依托工业园区和专业镇,培育,打造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区域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007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1.1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48万人,其中港澳同胞80多万人。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历史与现代融合发展的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跟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龙狮起舞既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佛山武术重要项目之一,每年的“狮王争霸赛”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唯一“中国龙狮名镇”。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现有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狮子头、香云纱染整技艺、祖庙庙会、秋色、十番、龙狮、灯彩等13个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行通济、无闭翳”,始于清初,盛于乾隆年间的正月十六“行通济”这一传统习俗完好地延续至今,并逐渐被赋予了现代的色彩,现日趋旺盛,每年都有数十万群众参加。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佛山市十分注重文化的传承发展。近年来,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动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含联合图书馆)和“农家书屋”工程等公共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开展了“魅力佛山”系列文化活动。2007年成功承办全国第14届“群星奖”音乐,曲艺类复赛,祖庙全面修缮工程正式启动。设立了“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经济实力雄厚的商业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以先行一步、敢为人先的气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城市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03年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7%,预计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588.50亿元,增长1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产值60917元(折合7956美元),增长18%。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佛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包括港澳台)各大中城市排名第9位。佛山还跻身《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200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十佳。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就确立了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护持和促进民营企业做强做大的具体措施。全市民营企业经济出现了快速发展,提升发展的喜人局面,成为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03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年均增长30%以上,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833.79元,增长34.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5%。
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佛山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营商成本,吸引外来投资,招商引资成果显著。2007年,全市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5.73亿美元,增长38.3%;进出口总值378.5亿美元,增长22.2%,其中进出口261.9亿美元,增长23.9%,引进投资超千万美元项目87个,新增世界500强项目17个。引进了奇美薄膜液晶显示器,英威达氨纶纤维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目前已有美国杜邦、泰科、加拿大北电,德国西门子、博世、法国安万特、道达尔,荷兰壳牌,芬兰斯道拉恩索,卢森堡阿塞洛,日本丰田、爱信精机、韩国三星、浦项,中国宝钢等39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佛山投资了77个项目,73家国内500强企业投资了107个项目。
近年来,佛山积极与广州共同建设广佛经济圈。2007年以广佛轨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广与广州在交通道路网,产业等方面合作。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及全国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先后与吉林延边,广西贺州,宁夏吴忠,云南红河洲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地方政府间和民间的对外友好交往活跃,先后与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法国留尼汪省波赛雄市,澳大利亚汤斯维尔市结为友好城市。
[产业基础完善的制造业名城] 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佛山已成为以工业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名城,“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 佛山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了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迅速,建立起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建立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8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广,粤台农业合作项目之一的顺德花博园引入国内外花卉生产企业100多家。高明区“合水粉葛”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顺德区“左滩牌”,“右滩牌”草鱼和鳙鱼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
佛山不断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适度重型化,高级化的趋势,形成了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及其他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精细化工及医药,家居用品等十大各具优势的行业,十大优势行业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9358.05亿元,增长28.2%,轻重工业比例为48.3:51.7。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佛山市着眼未来,谋划全局,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政策限制和积极引导的方针,以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和引进先进企业带动发展的形式,推进陶瓷,纺织,水泥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007年,“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奠基,标志我市市陶瓷产业发展总部经济进入新阶段。 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液晶显示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配件,数码光学,环保家电和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全市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13家,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46家。200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1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值的21.6%。 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得到发展。佛山以发展总部经济和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目前已有万和集团,锡山家具,美的集团,碧桂园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在佛山建设总部大楼,佛山创意产业园和禅城区石湾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相继挂牌运作。 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以区,镇(街)为主战场,加快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全市共有重点工业园区7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23个,省级产业基地6个,中国产业名都,名镇37个,省级专业镇31个,西樵纺织,(丹灶)金沙小五金是国家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顺德家电,产出陶瓷,西樵纺织,大沥有色金属,丹灶小五金,狮山家电是广东省产业集群省级示范区。依托工业园区和专业镇,培育,打造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区域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2007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30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6%。
2013-07-19
展开全部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邻广州,南通江门、中山,西连肇庆,北接清远。佛山市在唐以,称季华乡。唐贞观二年(628年)。因乡人掘得铜佛3尊,于塔坡岗建寺奉供,立石榜日佛山而得名。明、清时期,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镇。1949年设立佛山市,今为省辖市。现辖城区、石湾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全市面积3813平方公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bfiwpshfifjxhwpdbdurybdtcnxksnxvghsjwozjdhfowpndncjdkwbldjdfuchbfjcpsnzjzidj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7-19
展开全部
http://zh.wikipedia.org/zh-hk/%E4%BD%9B%E5%B1%B1以上的网址肯定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希望帮到你咯,望采纳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