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我有感而发:
“高中的时候,我会背文言文,会解各种函数,知道元素周期表,还懂得电压电阻。现在什么都忘了,只会玩手机。”
朋友笑谈:“所以说啊,读书根本没用。你看现在,网上什么都有,不懂的百度一下就行。”
她的话让我陷入沉思:如果读过的书,转眼就忘,那读书究竟有什么用呢?
有一个答案获得了无数人的赞同:
“我从小到大吃了很多食物,大多数都排出了身体,剩下的成为了我的骨和肉。我想,读书之于思想,和食物之于身体,应该是一个道理。”
书读多了,看世界的方式、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会变得不同。
你以为自己全忘了,其实,你现在的思想、你对世界的认知里,都藏着你读过的书。
爱读书的人总是低头看书,忙着浇灌自己的饥渴。
他们让自己是敞开的桶子,随时准备装入更多、更多。
他们懂得生命太短,人总是聪明得太迟。
杨绛先生说过:“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当你读一本书时,当时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或者看完就忘。但其实,阅读已经在你身上发生了作用。
三毛说:“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读书有用,有用在于:读过的书,日积月累,会让你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想。
你会发现,那些不爱读书的人,苍白的脑袋总是无法隐藏。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说过: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身处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能坚持读书的人,更显可贵。
你读过的书,暴露了你的人生层次。
首先,我们得明确,读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得文凭。读书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成长。哲人也好,学者也罢,他们通过文字,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思考和感悟,这些都是生活的智慧,是岁月的沉淀。读书,可以使我们跨越时空的限制,向那些伟大的心灵学习,向那些智者致敬。
读书,能使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活。书中的故事,无论是喜怒哀乐,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书中的角色,他们的欢笑和泪水,他们的困苦和喜悦,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我们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理解世界。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书中的故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那些历史人物的沉浮,那些英雄人物的起落,都能让我们明白生活的无常,从而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更加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读书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不能替代我们的生活经验,不能替代我们的实践。书只是知识的载体,真正的智慧在我们心中。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地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总的来说,读书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却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读书却是万万不能的。读书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生活,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让我们更丰富地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因此,读书是有用的,不仅因为它的短期效益,更因为它的长期价值。